中国妈妈和美国爸爸――文化冲突(1)爱儿理论
J和G是两个相差15个月大的混血儿兄弟, 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中美文化之旅。 妈妈和爸爸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 而从前引以为乐的文化背景的差别也渐渐浮出水面, 到如今已成就了无数次的文化交战。 J和G没有什么感觉, 只是觉得妈妈和爸爸有时语速极快时一定有问题。 可是不知道主题大多是围绕着他们。
1) 独立睡觉:
J是老大, 像大多数老大一样, 性格独立, 作风硬朗。 从出生到六个月大, 一定是每3个小时必饿。 一饿就必须有供应, 要不然哭声惊天动地, 绝对的男高音加噪音。 妈妈和爸爸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 总是如进入战备般的一个换尿布, 一个准备喂奶。三个月时,晚上谁起床成了个头痛的问题(因为爸妈都要上班了。 爸爸说: 就让他哭吧, 放到另一个房间, 没那么吵。 不管他, 练练就没事了。 妈妈说: 好吧, 但是只能循序渐进, 先让他哭十分钟吧。 可是J反应灵敏, 发现自己一个人在房间, 立刻叫起来。十分钟很快过去, 对妈妈来说宛如刀绞, 而爸爸却神态自若。 再等等看, 就这样等了30分钟。 妈妈无法忍受, 就把J给抱了出来, 而爸爸皱起了眉头。 就这样, 老大开启了爸妈的第一场“战争“。 爸爸举出身边同事和姐妹如何在3-4周时已将孩子放到另一房间的例子, 说这样孩子才能独立睡觉, 以后可以有独立的性格。 而妈妈举出所有中国朋友及家人和自己的经历:孩子的独立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况且, J已是很独立的孩子了, 三个月时已经自己拿着奶瓶了。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培养方式。 可是爸爸就让他的朋友们劝说妈妈: 这样才能保持婚姻质量, 这样才像美国孩子,这样性格才能坚强。。。 妈妈没有其他经验, 只好随大流, 听着孩子哭声不理, 只到一个小时后累了睡着了。 可是在J 1岁后, 他仍然半夜会醒, 到后来可以爬出Crib时, 我们只好放弃。直到现在, 仍然害怕一个人睡。
G就是一个特别有时间观念的孩子, 虽然没有被刻意训练, 他三个月是已能睡整觉, 半岁是已自己独立睡在另一个房间。 爸妈这时已放弃美国教法, 主要是妈妈放弃了, 可没诚想, 效果却达到了。
妈妈的妈妈(奶奶)就一直埋怨爸妈害了J。 要不是一为的训练, 也不至于到现在晚上还睡不好。 可是, 谁让J是老大呢, 中美的摩擦总在他身上发生。 嗨, J。。。
2)回中国给爷爷奶奶带几个月:
妈妈的爸妈正直退休, 时间精力充裕。 妈妈和爸爸工作也很忙, 爸爸的爸妈已过世, 所以没有什么帮手。 爷爷奶奶人在中国, 条件还不错。 电话上听到妈妈常常报告J和G又生病了(因为幼儿园传染), 抑或爸爸活动太多, 不帮忙做家务; 或者妈妈自己生病了。。。 远在千里之外, 帮不上忙的父母就说: 要不要把孩子送回来半年, 我们帮着带带。 妈妈周围已有不少中国朋友这样做了, 于是也有些动心。 可是没想到爸爸激烈反对, 说想看到孩子的每一点成才, 绝对不能让别人带。 甚至说:如果你不经我同意带回中国, 我会告你“绑架”。 本来只是试探性质的妈妈也火了: 首先这只是暂时的, 其次这是别人吗? 怎么会撤到“绑架”问题上? 于是爸妈一天都不说话, 都觉得对方太不可思意了。
中国妈妈和美国爸爸――文化冲突(2)幼儿园
J到今年底就要满三岁了, 而G也已是一个可以和哥哥跑来跑去的Toddler了。 日子果然如很多过来人描绘的“飞一般的消逝”, 可是新的挑战却不断出现。
脏脏的美国幼儿园:
由于爸爸妈妈都有全职工作, J和G在半岁时被送入同一家幼儿园。 据说这是一家本地较好的私立幼儿园, 学费不菲。 可是当J刚进去的一两个月内, 妈妈每天都在担心。 每天送去时干干净净的J, 接回来时却经常是挂着鼻涕, 浑身上下脏乎乎的。 由于是冬天, 头半年几乎每两周就得一场病。 常常是刚好, 又开始新的。 这造成爸爸妈妈轮流请假不说, 晚上也睡不好。 妈妈就问幼儿园老师, 可否替孩子擦擦脏了的手, 因为孩子总爱吃手。 可老师说: 都尽力了, 小孩总会爬来爬去, 干净不了。 妈妈又问儿科医生如何防治, 回答是: 进幼儿园总会被传染, 都是这样。优点是可以渐渐形成自身的免疫, 以后会好很多。 若不想得病,就别去幼儿园。 于是妈妈就和爸爸讨论这个问题, 爸爸说: 都是这样的, 以后就好了。 妈妈说:怎么美国幼儿园这么脏?中国幼儿园的孩子都干干净净的。 爸爸说: 还好呀。 随地而坐, 随地而爬,培养身体自然运动。 再说,让人生病的不是脏, 而是传染菌。 妈妈不以为然, 都什么”鬼“理论。心想难怪处处见到坐地上的都是”老外“。
但毕竟条件有限, 又不能送回中国, 只好就这样了。 于是忍受着, 到了G仍然如此, 生病成了他们与幼儿园头半年的磨合结果。而对G的生病也沉着了许多, 毕竟有了思想准备。
而 J的脏随着班级和年龄的提升又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夏天到了, 户外活动开始加入水的系列活动。 老师让家长准备游泳裤, 防晒油和水鞋。 妈妈替J高兴, J是个超级运动型的孩子。 这下又可避暑, 又可以玩了。 可是才一天下来, 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见到J时, 只见他从头到脚都是泥, 去时的干净衣服已经灰不溜秋, 完全认不出了。 而他身上的衣服又是湿乎乎的, 赶紧换上当天的第三套衣服, 否则无法上车。 问J今天如何, 他高兴的说: 我游泳了。 于是才发现, 院子里有一条人工挖开的泥巴水渠。这就是J口中的游泳池。 回去后发现衣服完全洗不干净, 只好做好标识, “游泳衣“。 就这样, 游泳维持了一个月, 夏天的大部分衣服已成了抹布。 J也成了小泥人, 总是光着脚, 随处而躺, 要在中国一定被认为是流浪儿。奶奶心疼地埋怨妈妈:跟老师题题, 别成天泡在泥浆里了。 脏不说, 皮肤也不行了。 妈妈很是无奈, 因为老师说“不太可能“, 于是感叹: 这就是文明国家的先进之处? 说的好听是回归自然, 不好听的话, 只能说“脏脏脏“。 爸爸却很高兴:看, J多高兴啊, 多愉快呀, 这就够了。 哇噻! 好一个美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