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翻译者,觉得英翻中难,中翻英易。翻译好手,觉得中翻英难,英翻中易。翻译高手,又觉得英翻中难,中翻英易。
此话咋讲?
原来,初学翻译者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单词量也不够。英翻中时吃不准原文的意思或一些单词的真正含义,容易误翻,漏翻。
积累了相当经验的翻译者会觉得,英翻中比中翻英容易。因为译者这时候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英语单词量和较强的英语语感,理解英语原文的能力提高了,觉得能够吃透原文的意思,再用自己的母语中文表达出来就驾轻就熟了。而反过来,要用比较道地的英语表达中文的意思则仍然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功力越是深厚的译者,越是会觉得:中翻英比英翻中容易。中文毕竟是自己的母语,理解是不成问题的。加上自己对母语文化的直观认知,对中文里面比较难以翻译的东西,如:民情风俗,成语谚语等,都会明白他们的深层意义。由于资深译者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也已经更上一层楼,所以不难从英语里找到对应的说法来表达中文礼较艰深难懂的部分。但是英翻中则不同。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对它的深层结构的理解,尤其对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文化积淀,我们的理解往往会隔靴搔痒,挂一漏万。要把它用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是困难。
这倒有点像宋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了:
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此话咋讲?
原来,初学翻译者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单词量也不够。英翻中时吃不准原文的意思或一些单词的真正含义,容易误翻,漏翻。
积累了相当经验的翻译者会觉得,英翻中比中翻英容易。因为译者这时候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英语单词量和较强的英语语感,理解英语原文的能力提高了,觉得能够吃透原文的意思,再用自己的母语中文表达出来就驾轻就熟了。而反过来,要用比较道地的英语表达中文的意思则仍然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功力越是深厚的译者,越是会觉得:中翻英比英翻中容易。中文毕竟是自己的母语,理解是不成问题的。加上自己对母语文化的直观认知,对中文里面比较难以翻译的东西,如:民情风俗,成语谚语等,都会明白他们的深层意义。由于资深译者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也已经更上一层楼,所以不难从英语里找到对应的说法来表达中文礼较艰深难懂的部分。但是英翻中则不同。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对它的深层结构的理解,尤其对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文化积淀,我们的理解往往会隔靴搔痒,挂一漏万。要把它用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是困难。
这倒有点像宋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了:
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