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禅”思

秋风起深壑,秋叶舞商弦。 我在山头坐,静观秋月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谈谈由神秀和慧能之辩引起的一些“禅”思  
来源: 一抹红06-08-04 12:25:19
   
大概因为减肥的缘故,这几天总感觉很馋,不仅嘴馋,手也很“禅”,很想写写自己的一些“禅思”。但因为入行浅显,只怕写出来的东西有点象盲人摸象,抓了个耳朵,硬要说大象就是一个扇形芭蕉叶,真真是让明眼人笑掉大牙,一想到此,就觉得手脚发软,额头冒汗,迟迟不敢动笔。只是实在太喜欢这张芭蕉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写出来大家分享分享。至于是非对错,是“禅”非“禅”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觉知”是禅里最基本技巧,也是入禅的敲门砖。那么觉知什么呢?打个比方,你看树,你在这里,树在那里,但是你不能发现另外一件事情吗,你在看树,而你内心还有一个观照正在看着你在看那棵树,那便是觉知。这很容易理解,当你坐在电脑前,去感觉你看的动作,那么你一定能感觉有一个“你” 正在看你正在看电脑。 觉知分几个层次,最浅显是对身体的觉知,比如你有觉知的吃,有觉知的走,这便是禅的品质了。第二个层次是觉知你的思想,你的头脑,这有一些难度,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头脑做主体,用意识代替“我”,从里面跳出来的,成为一个观照就比较困难了。你可以这样去理解它,当你诉说一件事情的时候,问自己“谁在说”。说的内容是你思想的产物,而说东西的人就是那个观照,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然后第三个层次就是去觉知你的情感,你的喜怒哀乐,能达到这个层次,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将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感受,不一样的品质。第四次层次就是觉知到自己的觉知,那便是开悟,成道者的追求。在那里面将造就一个醒悟的佛,他将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喜乐。自己是个地道的懒人,不想成道,也不追求开悟,估计也没有机会去了解这个层次所说的东西了。

可是人们为什么要觉知,为什么要观照,为什么要去找那个“存在”,我想这大概是禅最具智慧的地方。禅通过觉知去找回人与生俱来隐藏在我们意识层面下的那个“存在”,通俗讲就是人的“无意识”状态。这个“无意识”不是通常所说的疯子对自己行为不知道,而是一种本能自然的反应。人的行为通过身体的需求来反应,而不通过主观意识来反应。兽类和我们的婴儿就是籍着这样自然反应来生活的。他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会因为看到一幅烤乳猪的画就流口水。看看那些吸毒者,都说身体对毒品的依赖很容易戒掉,只是心瘾很难消除。其实这个心瘾就是我们的意识。在吸毒者记忆的片段里,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控制着他们的意识,而意识支配着他们的吸毒行为。我想如果吸毒者的头脑能够象电脑被重新格式化,戒毒就没有困难了。由此我想到神秀和慧能之辩。神秀说法在意识层次上来讲,他没有错,只是他没有悟到禅的真谛。在禅里面,在觉知里面,意识和思想已经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来如流水兮逝如风。它们不是主体,没有菩堤树,也就没有明镜台,根本不用拂拭。如果用意识去拂拭,无疑又回到意识层面上,而不是身体自己的反应。

说到这里,有人要说,为什么要去找回意识层面下的“我”,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意识不好吗,难道要人类回到蒙昧状态,象动物那样完全“自然”的生活吗?不,我想说,意识很好,它是人和动物的分水岭。意识创造了自我,创造了欲望。有了自我,人类知道了羞耻,知道了道德,知道了人格,知道了尊严。有了欲望,人类生活有了难以想象般的飞跃,有了汽车,还有飞机,未来将有什么样更先进的东西,我们都无法想象,因为欲望让人类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是意识缔造了人类文明的神话。但是同时,意识也带来了痛苦,忧郁,沮丧。无法满足的欲望后面就是深深的沮丧。动物不会发疯,不会自杀,年幼的孩子也不会发疯和自杀,只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有意识的人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说,人类是世界普遍痛苦的浓缩。这里好像形成了一个悖论,一个无解的难题。不敢说禅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但至少成为了一种可能。禅让意识成为“我”的一部分,而不我本身,那么我们就可以去驾驭自己的意识。这也是禅最伟大的地方。

痛苦是意识的产物,当痛苦来临时候,尝试着找到那个“我”,然后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痛苦,欣赏地看着,游戏地看着。慢慢地它会发生变化,它会消失,它会进入快乐的层面里去。这时有人要问,为什么痛苦的状态会消失,会走到快乐的层面上来,你只是提出了一个命题,论据呢?没有论据。禅不是科学,它不是哲学,不能靠理性思辩来得出。它是一个奥秘,是一个心理体验,你自己不去感觉,永远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就比如你永远也不知道当两个发了情的公狗和母狗在相遇后“幸福”追逐时无意识的狂喜是一种什么状态,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婴儿无意识的笑里面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是佛知道,成道者和开悟者知道。他们看到到那个无念状态下喜乐和神奇,那种美妙的快感。他们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但是如果你自己不去感觉,就永远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也是禅为什么是一个玄之又玄,众妙之玄的东西。在最初看禅与心理学东西时,我有点似懂非懂,单单从文字上看不难理解,却又未得真意。直到有一次,当痛苦的情绪再次笼罩着我,我不再象过去那样,寻找解法,挣扎着试图去摆脱它,只是静静地看着它,顺其自然地看,渐渐的感到从内到外一波又一波的放松,象水一样的东西在心理流动,很美妙,真的非常美妙。那时我才真正领会到书里说的那些东西是什么了。也相信开悟者眼里看到的那个美妙境地。禅真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它揭示了一个心理学中的奥秘。

很喜欢有一篇关于枷锁和自由阐述,它说这是禅里面一个很深的技巧,大概只有非常稀有的头脑曾经尝试过。枷锁和自由不是两件事情,它们是一件事情,就像天堂和地狱它们也是同一件事情。人们想要自由,就去打破枷锁,殊不知他们并没有得到自由,而是又进入了自由的枷锁。听起来很难理解,其实这是一个心理现象。我们常说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当一个你深爱的人,抛弃了你,辜负了你,你开始仇恨它,希望通过恨来忘记他。但事实上你依然爱那个人。因为爱和恨是一件事。你的一个普通朋友,你会恨他吗?不会,因为你根本不爱他。所以不要用恨来代替爱,不要跑到那个极端上面去,让爱继续存在,继续流淌,只是不要参与,象一个旁观者那样看着它,它是你意识的产物,它会慢慢转化的,消失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变得。只有超越了爱和恨两个层面,当你再看到他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普通朋友了。哈哈,好像又停留在理论上的说教,那么就去做,当遇到各种由意识产生的痛苦,尝试用禅的技巧去做,去等待那个变化的来临。很美妙的。我想前段时间自杀的那个博士,如果能知道一点禅,有一点禅的品质,那么他肯定不会自杀了。一个能驾驭意识的人,又怎么可能通过死来摆脱意识呢?这大概是禅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就一个芭蕉形的软耳,就唠叨说了这么半天。小女子自知才疏学浅,绝对不敢把一个耳朵就说成是大象,所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