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中国国产党(特别是毛时代)的统治是个悖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因为这个原因,这篇文章就关于毛泽东和章伯钧关于民主的观念作一番解释。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一些无辜的人知道问题的关键,从而走出困惑。
从对历史的结果和影响看来,把章伯钧和毛泽东放在民主这个话题来PK并不合适。但是从历史的本身来说,毛泽东和章伯钧的理论还果真碰撞出了一次火花。 虽然在那次碰撞中,毛泽东以全面的优势获得胜利,但是章伯钧的失败却让他光荣地成为了某种象征,使得他有幸成为了我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主角。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
1957年章伯钧是光明日报的社长。光明日报是民盟筹备创办的。 换句话说,章伯钧是个民主党派人士,但同时又是共产党员。我这里强调他的双重身份,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一些历史问题。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了整风运动的指示, 号召大家大鸣大放。 章伯钧应邀参加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座谈会,目的是帮助中国共产党整风[1]。
5月21日下午,章伯钧发言了。他在发言中说--这一段同样引自[1]:
今天,我谈个人的意见。近二十几天来,全国各地都在谈论人民内部矛盾,帮助共产党整风,提出了很多意见,看来是正常的。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政策,共产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民主精神,已经取得了极大效果。……鸣,放,并不影响共产党的领导,而是愈益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现在工业方面有许多设计院,可是,政治上的许多设施,就没有一个设计院。
我看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应该是政治上的四个设计院。应该多发挥这些设计院的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设,要事先交给他们讨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现在大学里对党委制很不满,应该展开广泛的讨论,制度是可以补充的,因为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的路,这样搞,民主生活的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政协、人大不要等到期满,今年就要进行明年要作的大事的讨论,不能全靠视察制度,对国家准备做的事情要经常讨论。
近一两年来,政府对有才能的老年知识分子问题,有所安排,收到了极大效果,但是还有些名望较小的知识分子,思想已经起了很大变化,生活也有困难,政府应当有适当的政策,逐步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国务院开会,常拿出成品,这种形式主义的会议可以少开。
镇反、三反、肃反中的遗留问题,党和政府应该下决心,检查一下,检查要有准备,要好好作。
他谈话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说好话,老百姓的说法是打官腔。说实在的也确实是做官特别是当时做官的八股文的功课。也许这样的八股文看多了,很多人就跳过了第一段,直接研究他的第二段。他的第二三段是他的建议,也是他的“民主”主张。第四五六段是他的批评和要求。
我们再接着看看这篇讲话引起的风波,我想章伯钧是肯定没有想得到的。如果他能够预料,从后面的变化来看,我觉得他不会说这样的话。也就是说,章伯钧也许确实真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共产党, 这更使得他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也因此让有些人对“引蛇出洞”这个成语有了一种难以言传的憎恶。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章伯钧后来能够顺利平反,又是因为这个“好心”。 因为这个好心,他的错误就成为了人民内部的矛盾,也就终于大事化小了。
我之所以在解释他的理论面前解释这么一段,是为了强调一点。章伯钧并不是一个“民主英雄”,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抹去他的光辉,而是为了尊重历史。因为多少年后,章伯钧即使发过抱怨,但是他一直强调的是“我的本意是希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索如何实现民主政治的问题,我没有说过轮流坐庄的话,那是别人强加在我头上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更能体会到章伯钧和那个时代一些人的真正的悲剧。
章伯钧作为一个曾经的共产党员,但是他又是一个民主党派人士,这样的身份使得他在当时的环境下的命运是无法自我掌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一直就不是一个英雄。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需要把他的民主理念和毛泽东的民主理念做个比较,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或许对将来也有所裨益。
章伯钧被打成右派的主要原因并不很容易解释,但是那些并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所以只能跳过不提。下面还是就他讲话的第二第三段的内涵作一些解释。
很容易看出,章伯钧的民主理论是有历史的承袭的。它的祖宗就是康有为先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民主的PK就是毛泽东的民主理念和西方民主里面的PK。 也就是说,章伯钧的失误在于他并没有理解毛泽东民主的实质,所以毛泽东非得把他当作一个靶子来批评,从而做到教育大家。
简单说来,毛泽东的民主理论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是经历过严酷的战争时代的,对于“敌人”这个概念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解,所以也就有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个“辩证统一”的概念。换句话说,毛泽东并没有强调每个人都有自由言论的权利,恰恰相反,一旦被认定是敌人的言论,毛泽东就举起了专政的手段。这种手段,正如我一贯强调的那样,是儒家文化的最大特色。 很多人无意有意地把毛泽东和希特勒比较,并且为此曲解鲁迅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着向西方媒体献媚的趋向。 因为在中国的大多数人看来,毛泽东从来没有宣扬国优等民族的观念,他强调更多的是弱势民族,这点和希特勒是完全相反的。
毛泽东惟一不同于儒家文化的,就是他对于儒家“人”的概念的界定, 他不相信官的权威性和先进性,却保留了“保民为王”的思想。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是这个理论最伟大的实践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毛泽东相信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在这种理论下,官和知识分子应该从属于人民。 但是章伯钧和其他的一些干部,非得强调他们在政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待遇,这当然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感和批评。
毛泽东这种理论的实质是对儒家“人性善”的反动,问题在于“人”的概念经过新文化运动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把一个普通老百姓定义为先进的阶级,从而让他参与国家政治,那么他到底属于什么阶级?也就是说,毛泽东的阶级出身论是一种静止的“阶级”观念。他自己对于这个观念还比较的辩证--至少他还强调惩前毖后的治病方针--但是这个观念在大多数老百姓看来,他们是无法理解也无法掌握这样的理论的,他们在某一个时间确定敌人的观念是静止的、心血来潮的,但是有没有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特别在一些激进分子的眼里和手里,“阶级敌人”当然也就多了起来。
所以问题的实质在于毛泽东依然相信“人性善”,但是毛泽东把儒家“人”的界定颠倒了过来。
章伯钧对于毛泽东的民主观念并不十分了解,他对于共产党和毛泽东引以为豪的延安整风也缺乏基本了解,所以在受到毛泽东的批判以后,他依然以为“按照党的要求进行大鸣大放,对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实际上,毛泽东的整风运动就是要求通过对某些分子的批评和教育,达到统一思想,从而坚信共产党和劳动人民的先进性。
那么章伯钧的理论有没有合理之处呢?当然有,因为知识分子最需要的就是言论和思想的自由。知识分子为了这个自由“抬棺作战”,“借尸还魂”,“神灵附体”,“指桑骂愧”,“借古说今”,“洋为中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尽了一切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争取了他们在社会上独特的地位, 能够说没有合理的成分?
但是有没有现实性?其实章伯钧自己也看得很清楚,他们自己就是当官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批评共产党当官?毛泽东说,如果你们再继续伸手,我们就让你们到农村去,让你们体会体会掂量掂量自己。
简单地说,知识分子要把自己划为“当家作主的民”,这不单是历史的继承,也有自己的私心,所以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合理,那么的正当,那么的水到渠成,但是这个要求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却不那么的显然。他要求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的“民”的合法地位。--从文字学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个很大的幽默,儒家文化的中庸理论把知识分子打扮成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一方面认为“民”是低级的,为了保证自己的优越感和天生的自恋精神,他们拼命把自己的身份向“君王”那方面靠拢,所以他们任意取笑老百姓,歧视老百姓,把他们说成是愚蠢的,不道德的;但是现实又告诉他们不是统治阶级,不是君王,所以他们又经常披起小羊羔的衣服,向君谦卑地称为“民”,“小民”,“奴下”,以博得君王的同情。到了真正划分阶级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既不是人,也不是民。 他们真地想成为“民”,特别是当家作主的“民”居然还需要一段麻烦的手续。这个手续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屈辱,更何况其中还有可能受到生命的危险呢?
当然,客观地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即使是儒家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很多人有时确实帮助了老百姓,老百姓大多数时候还是承认他们的地位的不同的;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也为一个政权的成功和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君王有时也自觉地给与他们特殊的地位。但问题是在某些时候,譬如国家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位和物质利益的时候,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的性格就不可避免地让他们承受失败和痛苦。
一句话,毛泽东作为一个成功的领袖,他对于历史的成败确实研究得很多。 在大多数时候,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是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但是问题在于,又有哪一位政治家能够保证完全正确?从成败来看,毛泽东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从人格来看,他比当时人看得更远,更有自信和魄力,对于大多数的功过他处理得还是很公正的。
毛泽东的性格保证了他能够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也是人,他也会犯错误。他也许没有想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他具有一样的忍受力,他也许无法理解很多下层的人之所以能够吃得起苦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之所以能够不欺压别人也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
所以毛泽东的阶级论始终无法让他周围的人接受,但是始终又是最底层老百姓心中的真理。
经过多少年以后,毛泽东的革命理论也就淡薄成了“陈涉吴广”的口号--将相王侯,宁有种乎?谁又能说,这不是民的呼声?谁又能说,这不是民主的要求?惟一遗憾的是,这种要求因为来自底层,就必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或者生命,因此也就无法实现有些人的民主理念--民主就是他的自由或者大家的自由。
所以从现实这个角度,章伯钧是没有可能和毛泽东PK的,他的包袱太大却没有足够的胆识。但是从理论的角度,这个民主的PK将继续下去,因为到底谁能当家作主,怎样当家作主,恐怕还是没有一个必然的答案。
[1]解放日报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