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为什么始终被美国人当成外国人
美国报纸标题《美国人休斯打败了关颖姗》是最佳写照?
据统计,当前的美籍华人(AmericanChinese)约近300万,佔美国人口总量的1%。人数不多,动静却不小。政界有大名鼎鼎的赵小兰、骆家辉,科技界有李政道、杨振宁,体育界有关颖姗……美国各大知名院校,华人学生更是名列前茅。超过1╱3的华人在美国各地的经理级和专业级岗位任职,华人的平均年收入已经超过白人。
有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照美国人的惯例,华人早就该成为美国人的一部分了。然而事实却是,华人是「美国梦」的实现者,而不是美国人。
150多年来华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一点没有变,就是始终被美国人当成「外国人」。无论什么行业,华人中的佼佼者始终被贴上标签,称为华裔政治家、华裔科学家等等。2002年女子花样滑冰世锦赛,关颖姗不敌卡拉·休斯而屈居亚军,美国报纸的大字标题竟是《美国人休斯打败了关颖姗》!这大概是在美华人处境的最佳写照了。
在美国,白人虽然歧视黑人,但没有人不承认黑人就是美国人;而对华人的态度要复杂很多,单纯种族歧视的成分大为减少,準确地说,是一种排斥心理佔主导,甚至发展为仇视。随着其他亚洲国家移民的增多,上述心理还蔓延至其他亚裔。1982年,一对白人父子因日本汽车大量进口而失业,误将一名叫陈果仁的华人当作日本人泄愤打死,兇嫌被判无罪。陈的养母为此奔走20年未果。这是最典型的华人得不到认同的案例。
除了不被美国本土人所接受,在美华人本身对美国社会也缺乏认同。对华人来说,乡土观念扎根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很多华人移民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成为美国人。投身淘金热的早期移民,绝大多数人梦想的是有朝一日衣锦还乡。
由于华人的聪明、勤勉,加上对教育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华人脱颖而出,成为美国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馀下2/3的华人却仍从事百馀年前的旧行业,如开餐馆、洗衣服,当保姆、车衣等,无法接近主流社会。此外,华人对参政议政的热情不高,在维护自己权益方面难以拧成一股绳,也是长期受排斥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