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达摩祖师是印度到中国传播佛教禅宗的第一位祖师,他教导众生应付顺逆的方法是:
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应当以欠债还钱的心态去应付它,称为「报冤行」。
当你遇到顺境的时候,应以收成的心态去接受它,称为「随缘行」。
当你感受不到顺逆的时候,应当依照佛陀的教冤导去做,称为「称法行」。
当你不断做好事的时候,最适宜的心态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称为「无所求行」。
以上是达摩祖师应付人生的「四行」。
中国佛教有名的「一宿觉」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中说「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意思是说,对於佛教信徒来说,我们应该把逆境,把骂我们的恶言,当作我们的良师益友,是考验我们的,是为了成就我们的,如果我们没办法应付取笑我们以及毁谤我们的人,而产生愤怒和仇恨;那麽,怎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慈悲心和忍耐力呢?
中国内地有四大名山,里面各有一个大菩萨作为道场。
其中安徽省的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他的誓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人们称他为「大愿地藏王菩萨」。他教导众生的法门是「发大愿」,他为我们展示,应付顺逆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发大愿」,只要立大志、发大愿,去打救众生(包括自己,因自己也是众生之一)。有问题时,自己就会不逃避,不放弃,困难和逆境就能应付。
其二是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她教导我们的法门是「慈悲」,也就是「爱心和同情心」。她为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就是以爱心和同情心去普渡众生,只要你发出痛苦或求救的声音,她就会到来你的面前,如果要相应,你只要按一下你内心的爱心和同情心的钮,把一切众生视作自己的亲人,就如父母和子女一样,只要你用爱心和同情心去处世待人,你对顺逆也就不会计较了。
当我们遇到顺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爱心,自然会想与别人分享成功的成果。
当别人顺境的时候,如果我们视如自己的父母或子女有成就一样,就会感到荣幸而不是妒嫉,这就是爱心。
当别人或自己遇到逆境的时候,如果我们生起同情心,感同心受,心情就会好过得多。
第三个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他教导众生的方法是「智慧」。人们称他为「大智文殊菩萨」。他向我们示范解决「人生顺逆」的最好方法之一是「智慧」,只要运用内心的智慧,就能找出应付顺逆的方法,更进一步能令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我们的人生就会好过,我们的生活就能快乐。
第四个是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人们称之为「大行普贤菩萨」,他教导众生的方法是「实践」。我们学习了很多应付「人生顺逆」的方法,是否管用呢?一定要到社会中去,到人群中去练习、实习;只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习,我们就会掌握应付「顺逆」的方法,当我们遇到顺逆时,自然就能应付自如了。
另外,佛教中应付逆境方法还有:
1、去烦恼,证菩提
也就是抛去烦恼,是道的一种方法。若能做到,并且明白,称为「证道」之一。
2、原无烦恼,本是菩提
也就是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世上的烦恼,是自寻的。宇宙间本来就没有烦恼,只有「道」。问题在於你是否明白个中道理。
3、烦恼即菩提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不去计较贫与富、尊与卑、贵与贱,烦恼与菩提就没有什麽不同了。就好像我们平常食饭和睡觉,只要你不去计较,烦恼与菩提便没有什麽不同的了。
另外一个案例是:佛教禅宗三祖在「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争好,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意思是说,我们要接触到「道」,不是很难的事,只是怕互相比较和拣择,只要我们不去憎恨和贪爱,自然就会明白「道」的意思。只是这一点点,如果做不到,那麽就会相差很远很远了,就如天地之遥。就拿现前来说吧,千万不要去计较顺与逆。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马上去互相争斗,这就是一种「心病」。
禅宗的六祖惠能祖师传给我们应付人生的法门有: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当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贤;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意思是:只要内心平等,不起分别,那麽不持戒也没问题,只要行得正、站得正,一切依法律和良心标准去处世待人,那麽不坐禅也没问题了。我们在生活中,只要孝顺和养育父母,这就是报恩;只要上下互相爱护,这就是「义」;只要尊和卑能够和气与互相关心,这就是「让」;只要见别人的缺点不去宣扬,这就是「忍」。如果能够坚持以上做法,并持之有恒,就好像钻木取火一样,淤黑的泥土也一定能长出美丽红色的莲花;苦口的药是良药,难听入耳的话,往往是忠言,改正错误就是产生智慧的表现,护短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须所作所为对人有益,「成道」不是由施舍金钱便可以的;「道」和「觉」只须向内心去寻找,不用辛劳地向外寻求深奥渺茫的东西,如果能够听从以上的说话,并依照去做,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