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精彩评价点评6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六, 贾宝玉--文谏死,武战死的评价. 

36回:
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 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评者说, 这段文字的描写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 大概因为它是中国文化中的另类. 但是大家对另类的处理往往朝习惯那个方向拉拢, 这倒是颇出评者的意料. 

评者说, 这段文字很精彩, 按照偶的惯性思维, 它的精彩又是在于它的表面文字而不在于微言大义. 非常明显, 文字的表面明明在批评儒家的所谓死忠, 作者通过宝玉的口认为那实在不值得,这实在大合偶心。 偶现在实在奇怪这种想法到底算是偶的想法还是作者曹雪芹的看法了。这本来对偶来说是无所谓的事情, 但是读了很多《红楼梦》的评价却变得很有所谓。如果说是曹雪芹的意思吧, 为什么红学家终是唱着反调?为什么他们又总是告诉我们说那才是曹子的本意?如果说是偶的看法吧, 偶实在有点说不出口, 因为《红楼梦》的表面文字明明说过这样的话。  

终而言之,《红楼梦》里的宝玉明明是骂儒家的所谓死忠。袭人倒是说这样的死是出于不得已, 不知道这次红学家们是站在了宝玉的立场上还是站在袭人的立场上说话。 当然喽, 他们有得是办法, 他们可以闭着眼睛没有看见, 可以是把每个人解释成非常可笑的阴谋家, 可以是大奸若忠,明褒暗贬。  实在急了, 可以背背孟子的语录。 孟子万章下第八“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为了证明自己的善良, 就必须跟所谓的善人结交, 大概也不管了孔子的不语乱力怪神。 但是后人更聪明, 为了证明那句话是有道理的, 就必须先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 如果是喜欢的人说的, 那么怎么说也有道理, 如果是不喜欢人说的, 怎么说也没有道理。

话再说到宝玉表面文字的精彩:“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 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我想再也没有比这个说得更痛快的了。 那些人真的是为了皇帝吗?为了大义吗?不过是为了自己邀忠烈之名而已!想想宝玉是何等的身份, 何以说这样的话, 大概另有一番精彩。 

好在袭人终于听信了宝玉的劝, 终于没有乱邀忠烈之名, 这当然是偶这样的身份能够看到的最精彩的地方了。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