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络口水战而想到的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吐口水的恶少

            大路旁有棵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过往行人走到这里,都喜欢在树下歇脚纳凉喘口气。有一天财主家的恶少,看中了这棵树,把这里当作了表演恶作剧的好地方,爬到树上,像树下的人吐口水。

            财主家的佃户来到树下,还没站稳,伸手摸到额头臭烘烘的唾沫,抬头向上望去,原来是东家的恶少,佃户扛起锄头赶快离开。

            一个书生来到这里,没坐下以前,就感觉头顶好像落了一泡鸟粪,接着就发现了树上爬着一个疵牙咧嘴的顽童。书生以为这是一个缺少家教的野孩子,便开口训导他,没想到,招来了更多的口水。书生这才看出,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恶少,书生擦干净一身的口水,夹着书本,一边走一边想,下次要乘凉,非得先看看树上有没有恶少。

            不久,五大三粗的壮汉路过这棵树,恶少正在洋洋得意地吐口水,猛然听到一声怒吼:“树上的畜生滚下来!”,恶少怕过谁?跳将下来,叉腰撇腿,趾高气扬,可惜,不等把攒足了的一口浓痰吐出去,便被几个巴掌打得哭爹叫娘,跪地求饶。壮汉见恶少这幅德行,警告一番后,也放过了他。

            恶少不思悔改,只是多了个心眼儿,吐口水之前先观察一下,不要再遇见壮汉就好。

            黑瘦矮小的强盗,逃亡来到了树下,还没回过神儿来,就遭遇了一脸口水,

强盗火冒三丈,想不到连个乳臭未干的浑小子,也敢太岁头上动土,于是二话不说,“噌噌”地上了树,提溜起恶少,一阵拳打脚踢。       

恶少没有了。路边的大树下,又恢复了以往的清静。

            我读小学的年代,学校也有类似的恶少,以横行霸道,欺负弱小为荣,因此老师常常讲这个故事。一来安慰那些如佃户和书生般受欺负的同学,远离恶少,惹不起躲得起,二来鼓励敢于和恶人恶事作斗争的同学,“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三来告诫自以为了不起的恶少,休图一时之乐,逞一时之能,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的绝没有好下场。

            世道变了,这十几年我没有遇到过恶少,上边的故事也几乎忘记了。偶尔上网才知道,原来趴在树上的恶少,这回爬到网络上来了。

                                                            痰盂

            我在中文学校当老师,讲到遵守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的时候,就提到了请勿乱吐口水,接着就提到了与口水有关的“痰盂”。“痰盂?这是什么东西?”,华裔少年们七嘴八舌地问道。

            痰盂,专指一种用来盛装人吐出来的唾沫黏液的器皿,大肚粗脖敞口宽沿儿的矮胖花瓶形状。很多年以前,在公共场合“请勿随地吐痰”的警告牌下,一定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外表印有山水花鸟的高脚搪瓷痰盂,曾经作为新娘的嫁妆之一,还时髦了一段时间呢。

            因为痰盂里有不少会传染疾病的细菌,因此不仅需要经常清洗消毒,而且也只能放置在比较安全隐蔽,小孩子难以触摸,大人不易踢翻的犄角旮旯里,以防止污物溢出,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在人类向文明迈进的过程中,做为养成不随时随地乱吐口水的良好卫生习惯的一种工具和日常用品,痰盂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悄悄地隐退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大大不同以往,不要说ABC(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的英文缩写)们没见过痰盂,连我也觉得痰盂已经绝迹了。

解释至此,同学们明白了痰盂为何物,于是有个同学发言说:“我见过的,暑期大陆旅游,在‘水天一色’,‘大河奔流’,……这些我去过的游乐场里。”我回想了一下,他说得没错,回大陆探亲的时候,我似乎也在某地洗娱中心的休息厅的角落里看到过白色的痰盂。学生高过老师,我的解释虽不准确,学生们的领会还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又有个男孩子发言了:“我没见过痰盂,但是我也听说过它”,他犹豫了一下,“要是我没听错的话,我爹地说,现在的网络,简直就像一只痰盂,装了不少唾沫之类的脏东西,所以他不准我上网浏览(Don’t  go on the internet),只准我阅读书刊(Just  read  books),说这样比较干净。”

日忙家务夜来读书,是我的生活习惯。因为没时间,我很少上网,除非付账单和发送必要的邮件。不过对网络的口水大战以及语言污染现象还是有所耳闻的,所以也相信“像只痰盂”的比喻,绝非空穴来风。

人的口腔里总会分泌口水的,无论咽下去还是吐出来,都是正常的反应和本能,问题不在于口水,而在于怎么吐这些口水。唾沫星子四处飞溅,污秽言语此起彼伏的场合,不仅“少儿不宜”,连讲卫生的成年人,也得小心翼翼。所以,在网络文明化的进程中,痰盂仍有一席之地,只是摆在哪个角落才不碍手碍脚又能发挥作用呢?

                                                                                                   2005年九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