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里子:性与买卖

多年前,友人的书架上有一本马林洛夫斯基的《两性社会学》,但凡有生客来,未尝不注目良久,女同志尤其如此,临走时多半说要借去学习学习。嘿嘿,别笑,咱说的是谈“性”如谈虎的年代。那时候能见得着这本书的机会不多。在那时候,“同志”既不必是党员,也没有分桃断袖的弦外之音。所谓“女同志”,就是“女性”或“女人”。为什么女同志的兴趣尤其浓厚?也许值得两性社会学家研究,柞里子于这门学问是外行,不敢置喙。

 

据说借去之后,过不了三两天就必定送回,一个个口口声声说是学习完了。其实则是大失所望,根本不曾通读,因为书中所云,与借书者的料想并不相涉。料想什么呢?嘿嘿,别急。先说说另一个故事。话说80年代之初有位初出茅庐的外交官派驻纽约,抵达纽约之当日,吃过晚饭便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守着对面的电视。挨到夜深,终于忍不住发一声疑问:怎么还没有?早来的同事闻言,捧腹大笑,反问道:你等什么呢?

 

不言而喻,借书人的料想,与外交官的期待,其实都是同一件东西。一言以弊之,曰:性。借书人望文生义,以为《两性社会学》谈的是朝云暮雨。外交官误信宣传,以为美国电视上春色无边。不过,可笑者,止于此。至于对性的兴趣与向往,柞里子以为是人皆不免,但凡耻笑者,未免不是假道学先生。

 

美国人似乎深谙此理,所以商业广告,大多以性取胜。CBS之所以会 播放Victoria’s Secret 系列,也正是因为着眼于性。不仅止此,美人还善于上纲上线,总结出“色相促销”(Sex sales)这样的金科玉律。国人的理论水平似乎逊色,实干业绩却未遑多让。君不见色相摄影、包二奶、潜规则等等绯闻,在媒体上俯首即拾;美女作家如云;谈性或冒充谈性以捞取点击率的文字屡见不鲜么。如此等等,皆其证明。

 

前年回国,听说某城市性生意因过于火红,惊动中央,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扫黄会令出卖色相者失业,这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扫黄之后,其他生意竟然也一蹶不振。这“其他”生意,还不止是饮食、旅游等可以理解为“相关生意”者。原因何在?据说是因为既无春色可寻,一向赴该市谈其他生意者遂改而之他。可见谈其他生意者,虽然有醉翁之意在酒之意,也同时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也可见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原来这“色相促销”,还有如此惊人的间接威力!能不发人深省?谁敢担当经济衰退之责?于是扫黄行动立成强弩之末,以不了了百了。

 

依靠性为卖点,既能招来大把生意,也不免招致一些非议。据说CBS之所以终止Victoria’s Secret 系列,正是因为屈服于批评的结果。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道学家原来并非中国的特产,大洋两岸皆不乏其人。人多则势众,势众却并不确保无往而不胜。“性”字的本义是“本质”。比如,“人性”,就是“人的本质”。但凡从竖心的字,本来都是为人的思维活动而造,不关其他。所以,略去“人性”中的“人”字,单剩一个“性”字,所指依旧是“人性”,不关“兽性”或其他别的什么性。换言之,性,乃是人的本质之所在。柞里子深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故相信但凡对“色相促销”产生怀疑、感到厌恶,或是拍案而起、口诛笔伐者,即使获得一时的胜利,终究不免败走麦城。

 

数年前,美国某著名新闻学院有女学生到脱衣舞厅体验生活。当了一个暑期脱衣舞女之后,撰文“揭发”脱衣舞女兼营性交易的事实,文章曾经引起小小的轰动。在“揭发”二字上加上引号,因所谓“揭发”,不能不令人发笑。不止是柞里子发笑。某著名专栏作家专门撰文嘲笑并揭发这“揭发”道:脱衣舞女兼营性交易,用得着自当脱衣舞女体验生活而后知么?明摆着是借脱而成名的炒作嘛!

 

其实,不必说如今脱衣献艺(性)的舞女,即使是过去穿衣献艺(性)的妓女,所谓“卖艺(性)不卖身”的说法,又何尝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自高其身价的炒作。价钱合适,不卖者鲜,一切可出卖者皆如此,性亦不能例外。如今有些人视历史文化名流的结交高档妓女为风流,视现今知识分子的招三陪女郎为下流。如果不是为这种炒作所误导,以为世上当真有不作第三陪的两陪,嘿嘿,那就必定是后古薄今,施行双重标准。

 

其实,何必说三陪女郎的应招,即使是所谓良家妇女的出嫁,又有多少不是为了解决饭票的买卖?在很多场合下,二者的不同,仅在于前者所谋,为临时性的饭票;后者所谋,为永久性的饭票。如果说前者可以耻笑之,其理由绝不比孟子笔下“五十步笑百步”者更充分。换一个角度说,但凡致力于从法制上否决性买卖者,其思维逻辑也未能跳出“五十步笑百步”的误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