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和他的《三里湾》

人都需要一倾诉对象,但很多时候有些话是不需要听众的。自言自语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元旦那个似睡似醒的清晨,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今年春天不灌水。这水是不灌了,但每天到原创看看帖子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例行公事。所以各位XDJM的大作我都还是在默默地顶的。别骂我没跟贴啊,这不是咱的‘New Year's Resolution'闹的吗,不过放心,早年我每年的决心书都没坚持过仨月,呵呵。

水可以不灌,但班长组织的这首次活动还真得参加,不然就太有组织无纪律了。

我的青春年少时代是没多少书读的,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一本儿童读物书名好像叫‘冰上的笑声’。那是我从学校的一间破屋子里捡来的,至今依稀记得大概的情节。后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作家和作品,印象最深的还是赵树理和他的《三里湾》。

个人认为,中国文革前的时代,文艺创作远比文革后像样的多。那时像样的作家可是数不胜数,反映生活现实的好作品也是灿若群星。尽管受左的影响,作家们不可能写出超越当时宣传标准的东西,但的确写出了十分接近生活的作品。那时写农村生活的作家很多,赵树理应是其中的翘楚。

赵树理成名于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以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达到了他的艺术高峰。《三里湾》是一部以农村合作化为背景的小说,小说生动的人物语言和情景描写毫无刻意雕凿,真实而无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说教式的宣传但在不露痕迹的讲述中把主题表述的自然清晰。除去当时的时代和政治局限,的确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三里湾的那种‘土的掉渣’的真实描写,使赵树理在当时的小说界获得了盛誉,也赢得了一批追随者而开创了作家中所谓的‘山药蛋派’。

比之后来写农村生活的浩然,赵树理的作品中没有‘高大全’式的人物,更没有文革后文人写农村时的那种刻意以露丑或以‘丰乳肥臀’来吸引眼球。迄今为止,我认为,赵树理是一个高度,在写农村体裁的作家中还没人跨越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