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要吃,酒要喝,说归说,骂归骂。虽然难一点,中央4套的春节联欢晚会,照例要看的。可是今年,春节一大早,我看着那节目,竟然冒出满头大汗,估计是酒喝多了的缘故,也可能是吓的。就是那个节目——民工孩子的朗诵。
围着电视看春晚的是一群朋友,那节目有些煽情。虽然没人象电视里那几个“托儿”,装模作样地“抹泪”,大家看了也静了下来,估计心里都不是滋味。我自己反应强烈一点,“忽”地一下子,汗就下来了。起因,只是因为那句——“别人和我们比父母,我们和别人比明天”。
在中国,民工这个群体,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而他们得到的,和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民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暴露就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去年,在北京,党中央的眼皮底下,就出现过强行关闭学校的事件。其实,那只是冰山的一角。
相对来说,有学上的民工子弟,可以说是幸运得不得了了。更多的孩子,跟着父母或留在老家的,几乎都是放任自流。这些孩子的将来如何,没人知道。而这些孩子本身是怎么想的,也没人知道。
巨大的城乡差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谁也抹杀不了。民工的孩子们知道了这些,发奋图强,努力进取,挣得一个好的前程,理应鼓励。民工是无产者,现实中这一切,民工的孩子都归结于父母,似乎除了这个也没有别的怨的。
可怕的是,那种“比”!这分明是群体间的一种对抗!
“比”是一种竞赛,竞赛的起点不一样,这种竞赛就不是公平的。作为城市的孩子,生活条件虽然比民工的孩子优越,他们就会因此不努力进取吗?虽然每一个人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努力,拼命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但横向的“比”,人与人的“比”,就是所谓的“攀比”,一般都没有好的结果。
那些民工的孩子,错误地设定对手,硬生生地把自己放在一场不公平的竞赛之中。我不敢想象,如果对手也是象他们一样努力,他们会采用什么手段?他们怎样赢得胜利?民工的孩子,你拿什么和别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