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专稿:对冲基金霸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作者:肯尼斯•罗格夫(chinesenewsnet.com)

最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应当让那些说德国领导人输不起的人反思。德国的领导人最近在呼吁全球对冲基金要有更大的透明度。美英政策制定者认为对冲基金和其他像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等新兴金融实体是当今全球经济的主要创新者。(chinesenewsnet.com)

这是在当今的全球化问题上争论最激烈的地方,然而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出于对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纽约和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所以美国和英国都有巨额的利润在息息相关。因此它们很容易就对世界金融体系的风险会比其利益更容易被传播开的可能性轻描淡写。(chinesenewsnet.com)

相反,德国的领导人必须考虑它的民众对于快速的变化有很深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它还涉及到工作岗位的减少。正如一位工会主义者所哀叹的,许多德国工人相信,吞并企业背后的驱动哲学就是:购买它,剥光它,然后甩掉它。(chinesenewsnet.com)

确实,居于前列的金融公司目前所赚取的利润高得惊人。位于金融全球化中心的受人尊敬的华尔街公司高盛2006年向其2万5千名雇员支付了超出160亿美元的报酬,另外还向其股东支付了90亿美元,其总和超过了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年收入。(chinesenewsnet.com)

华尔街和其他地区的金融业所赚取的惊人的利润同时也给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在传统商品和服务上每年的贸易赤字为8000亿美元。然而,因为美国人在对外投资上始终比外国人在美国的投资赚取高得多的回报,因此美国债务的增长速度也许只有其本应有的一半左右。(chinesenewsnet.com)

即便是我们这些相信全球金融创新带来了巨额净利润的经济学家也必须承认,今天的对冲基金繁荣开始有点像高科技泡沫了。我本人最近的经历也许很有点象征性。洛杉矶的一位“埃迪”给我发了一份邮件询问我是否愿意在他的新成立的对冲基金的顾问委员会任职。除埃迪的几句奉承话外,一般情况下我会把这种邮件当成垃圾,认定它是某种骗局或阴谋。(chinesenewsnet.com)

然而当我留意到有一份概述该公司所计划的投资战略的附件没有随信发来时,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我回了一封信,要求把那份忘记发的附件发来。我真该抑制自己这样的好奇心。埃迪,看到有一个人中计了,寄来了那份忘记发的附件,同时告知我“我们非常高兴一位有你这样身份的人会对我们感兴趣。顺便问一句,你是否有其他朋友或同事也对此感兴趣呢,你可以把这份邮件也转发给他们吗?”(chinesenewsnet.com)

问题是今天投机性投资超高的流动性环境,使得埃迪运用类似的技术可能会成功地筹集到资金。当然,去年世界上的9000家对冲基金中有大约1000家倒闭了。(chinesenewsnet.com)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这种狂野西部牛仔的心理是否对全球金融系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为数众多的公司正集中下着同样的赌注。如果它们失败了,那么银行系统将会大量地破产倒闭,虽然它们现在依靠借款给同样这些对冲基金而获得了高额的利润。(chinesenewsnet.com)

与此同时,最引人注目的弱点在于所谓的“日元带动贸易”。对冲基金从日本以超低的利息借了几千亿美元,然后把它投到像巴西和土耳其这些利率很高的国家。只要日元依然保持弱势,那么这种投资战略就会是一台造钱机器。但是如果日元大幅升值,考虑到日本的高额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这很容易做到,那么一些对冲基金就会遭受巨额的资本损失,而日元带动贸易也会崩溃。(chinesenewsnet.com)

另外,尽管今天的风险在于日元,但是在一两个月间情况可能就会发生完全的变化。所以人们向美国和英国施加了强大的外部压力要求对对冲基金业实施更严厉的规定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德国就通过强制对冲基金遵守更严厉的报告要求来减少风险。(chinesenewsnet.com)

面对这种要求,对冲基金辩解说如果它们被要求透露它们的投资战略,那么它们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最近美国政府出台一份报告支持了这种观点。该报告由以前在高盛公司任职的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所领头的多个部门共同编写。这份报告辩解说,更严厉的管制是错误的,因为全球经济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最好防御办法是投资对冲基金或与对冲基金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运用常识和“尽职”。(chinesenewsnet.com)

换句话说,美国是在告诉投资者们拿起他们自己的枪,因为在狂野的西部,不会有一位警官在旁边帮你的忙。但是坦率地说,正如最近的事态所提醒我们的那样,我看不出稍微增加一点透明度会造成什么伤害。作为今年八国集团主席国的德国不应该在这个问题让步。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让自己任由埃迪之类的人摆布。(chinesenewsnet.com)

作者是哈佛大学经济和公共政策教授,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首席经济学家。(chinesenewsnet.com)

译者:赵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