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一些法式的咖啡面包消闲一下
呵呵,这是半成品,买超市回来放入烤箱烘烤6~8分钟(一面3~4分钟)就OK了。
咖啡,面包
咖啡,我喜欢清磨咖,或稍加鲜奶即可;这一杯是清咖通常一天能喝一壶。
有关休闲习(惯了这样的打发时光)
不知道别人的休闲是怎么的样?我大多是这样的:一只大大的咖啡杯,满满的盛着没有加糖的、香浓的咖啡,咖啡杯旁边一定的有一本书。时不时的也会换成报刊、杂志或纸张排版都十分精致漂亮的“广告”等(不过现在换成电脑了!)稍远一点的地方电视开着,但不是看电视内容,纯粹为了制造一点“噪音”或“音响效果”的;而很高级的组合音像则哑了一样的蹲角落一声不响。原因很简单,不喜欢那样的混响很厉害的很环绕的效果。也许客厅比较宽敞的原因吧,如果开着这样的音响听乐曲,尤其感到冷清与空旷,孤独无趣还无聊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样一来哪怕很悠扬的乐曲也能让你听的心生烦躁。所以平时大多数的时间里,总是喜欢呆在较小一点的、比较安静的、其实没有几本书的“书房”里,再或猫在紧挨着书房的、暖烘烘的、又充满着饭香汤甜滋味的厨房里,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热闹”又有安全一点。
盛咖啡的那种杯子,说起来很有意思,感觉也很亲切,尤其对我这个久居在外的人而言。
它不是传统喝咖啡的很精巧的那种西方流行的咖啡杯,而是当地人在工作间隙“休息片刻”时用来喝速溶汤的杯子。对了,就是有点像我们景德镇出的那种陶瓷杯。以前在国内,我都是用这样的杯子早晚漱口的;还有爸爸妈妈也用这样的杯子泡茶喝的;这也是我们老家最常见的比较高级的一种“茶具”我说的亲切感就来源于这些“缘故”。
用喝速溶汤的大大的汤杯来喝咖啡,对有传统的“咖啡意识”的老外而言,我想应该是一件很别扭的事情。不过社会的先进文明与发展,最终带给“劳苦大众”的一定是如何进一步的讲究那个“工作效率”与实实在在的“很简洁方便”。久而久之,对那些受工作效率制约的、有喝咖啡习惯的上班族来说,用那一口二口三四口就干了的精巧的咖啡杯(在上班时)喝咖啡,成了一件很不过瘾、很不方便的事情。这个咖啡用具的具体的演变过程我不是很清楚,但眼见的事实就是:这种品质样貌都很普通的通常用来喝汤的杯子,已经名正言顺的盘踞在平常人家的咖啡桌上。
要说,原本我是不知道那杯子有这些的重大变迁“历史”,与老外一样的在平常的日子里用大大的陶瓷杯子喝咖啡也纯属是巧合,起因纯粹是懒。家中的咖啡杯都是很漂亮很精巧的那种,如果与朋友们一起休闲着品咖啡,那是绝对的中看又中意还能满足你的虚荣心。因为懂得品尝咖啡滋味、享受咖啡意境的人,是很讲究咖啡用具以及用具的品质与等级的。不同的咖啡在不同时间与环境中品尝,对稍微讲究一点的人来说,所用的咖啡道具都是不同种质地、形状的。而对我这样一个极其喜欢自然简单方便的人来说,如果每次喝咖啡都这样的一杯接一杯的繁杂琐碎,那还不如打死我来得爽!更何况喝咖啡最原始的动机是“提神”。 所以要喝都是痛痛快快的牛饮般的大大的一杯又一杯。在用小的专喝咖啡的杯子喝了不长时间感觉十分的不爽后,就将在国内带来的一套泡茶的景德镇产的“搪瓷”杯翻将出来当作咖啡杯,一直用到现在。
如开始所示“习惯了这样子的打发时光”的方式与习惯,我在第一自然段中自认为就已经很简单明了的说完了,不过要是很严格的划分,那么应该是之前的“打发时光的方式”。中间的自然段所说的都算是“代述”、“追述”那咖啡杯子的“情结”。现在“打发”时光的方式,如括弧所提稍微的有了一点点的变化,也高级了一点,那就是将咖啡杯子旁边的书在较多的时间里换成了“电脑”。
除了一天里必须有(由)自己亲手操作的“功课”外,日月里对大多人而言的的美好绚丽丰富多彩的时光,就这样在我的生命中很平淡、很不经意的不知道算不算苍白又无奈的伴随着咖啡杯里的咖啡悄悄的滑落。
一一休闲
09.0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