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憨豆
他是这么一个男人,单身独居,常年穿着一件灰夹克拉链拉得紧紧的。他在国家安全局工作,性格使然更多是职业习惯,让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声调带着职业性的冷漠,你只能从他的眼神中分辨出审讯疑犯时的冷酷、心碎时一闪而过的泪光、面对置疑时的强作镇定……
作为一个高级窃听人员,表面上,这一切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就像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无数个窃听行动一样。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已经爱上了窃听对象(一个剧作家)的妻子,一个著名的话剧演员。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对她的兴趣,让他主动提出了这次窃听行动。当然,正如第一段所说的,他一贯的沉默与冷静使得他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他的上司同时也似乎是他朋友的安全局高级官员的怀疑。
按照惯例,这种窃听由两个人负责,他和另一个级别比他低的人。趁窃听对象家中无人时,他带领着一队技术人员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这套公寓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安装了窃听器,公寓顶楼的小阁楼成了这次窃听的中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他和另一个同事将在这里度过很多个不眠之夜。
很快,他的上司发现了当时的文化部长以职务之便要挟演员与之发生关系,并一再得手,定下了每周四幽会的安排,他得到这消息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实际上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阁楼上斜斜地靠在椅子上,幻想着自己正抱着演员,安慰着她。又一个周四了,当他听到演员对自己丈夫说要去见老同学其实是被逼去见文化部长时,他将岗位交给来接班的同事,没有像平时一样开车驶过空旷的街道回到自己空荡荡的公寓,而是缩在演员家附近的小酒吧里,要了一杯伏特加。酒端过来的时候,演员憔悴地蹒跚地也走进了酒吧,从他身旁走过坐在了他前面。
他端起酒,清亮透明的伏特加就像是一杯清水一样,这杯看起来像是水一样的东西一入口变化成一团火,从他的舌头一直烧到他心里。他果然被烧着了,站了起来,来到演员前面,委婉地对她表示了惋惜并成功劝助了她去见文化部长。
剧作家是一个与民主人士交往过甚的人,他们之间的话题除了民主自由再无其它。也许这些话题在他之前的窃听生涯中已经听过无数次了,但这一次,他脑子里的防御渐渐松动了。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他窃听到的一个电话,一个被政府封杀了五年的著名导演自杀了。剧作家接到这个电话后,在家中弹起了导演送给他的乐谱,哀伤如湖水一样漫过他们的心,剧作家、演员,还有在他们头顶上窃听一切的他。这一刻,他端坐在机器前,戴着耳机,面无表情,泪水从他脸上一闪而过,很快就不见了。
这是我今天中午看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前半段的大致情节,后面的情节不想再描述了,过多的剧情复述并不是我喜欢看的观后感,我更喜欢看那些更多的关注演员与表演的观后感。下面我试图朝这方面努力。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德国影片,第一部是《疾走罗拉》,有些DVD盗版翻成《罗拉快跑》。罗拉是开放式结局,三次不同的借钱导致三个不同的结局,镜头跳跃,女主角罗拉一头红发从头跑到尾。据说有德国人将罗拉看过八十多遍,看一遍喜欢一遍。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德国人像看罗拉一样看窃听,窃听讲的是一个过去的故事,1984年的东德发生的故事。我不知道编剧将故事安排在1984年有没有什么隐喻,但那时的东德安全部门确实窃听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包括艺术家、不同政见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从这一点来看,的确像《1984》里的老大哥。
他就是老大哥下面的千千万万个小弟之一,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国家,都是绝对正确的,直到他遇到了她和她丈夫。这个演员的表演将那种长期在这种体制下工作的安全人员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一成不变的服装——那件拉链的灰夹克,他一成不变的表情——冷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这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无可挑剔的忠诚于制度的人,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个热烈的活生生的人。他想安慰那被部长凌辱的女演员,却只能蜷缩在窃听机器前的椅子上幻想着安抚她;他想阻止她去见文化部长,也只能在一杯伏特加的灼热下含糊其辞地向她表示;他眼睁睁地看着上司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同事玩弄于股掌,只是用眼神表示他的谨慎、疑惑不解以及退避;他想挽留那个预约的妓女陪他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却被拒绝。他将这个人物的压抑、紧张从他的动作和少得可怜的台词中表现出来,让你不由自主放轻了呼吸,生怕惊动到那七个时区以外、22年之前的东德国家安全局而引来半夜的敲门声。
那个剧作家,充满激情与理想,向往着自由与民主,但是知道老婆被文化部长凌辱之后,也只能抱着她,紧紧地抱着,除此之外无能为力。柏林墙倒了之后,他翻看以前的窃听报告,看到一个反复出现的代号:XX/7,正是这个代号后面的那个人,将他与人密谋写关于东德自杀的调查报告的谈话内容,报告成与人讨论如何进行庆祝国庆五十周年创作的内容。并从最后一页报告上的红墨水,解开了打印机失踪之谜。他找到了XX7,但并没有上前相认,只是默默离开。他用他的方式对XX7表达了谢意——一本名叫《DIE SONATE VOM GUTEN MENSCHEN》的书,送给XX7的书。
还有,那个文化部长,道貌岸然的家伙,这种人我们并不陌生,人前衣冠楚楚,人后衣冠禽兽,他在公家派发的小车上对女演员上下其手,一边揉捏着女演员的乳房一边说出的那句话让人不寒而栗:配合得好就让你早点回家,配合不好就让你老公进监狱。
还有太多太多,很多我们熟悉的场景与对话,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和嘴脸。这是一部注定不能引进的片子,各位要看只能找盗版了。
我试图将我看完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却发现所有都是徒劳。我对电影语言不熟悉,不能用一大串专业术语来砸晕你,我对文学语言不熟悉,不能用连续的各种修辞手法来绕晕你。我罗罗嗦嗦敲了这么多字,还不如你把这个片子找来看一看来得快捷便利,一百五十分钟的片长,没有特技,没有明星(有也不认识,德国的),只要一点点耐心,就能体会到比我多得多。
用片中最后一句话来收尾吧,当书店收银的小伙子问XX7:要不要包一下?
XX7脸上出现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一闪而过。他说:
不用了,这是给我自己的。
他是这么一个男人,单身独居,常年穿着一件灰夹克拉链拉得紧紧的。他在国家安全局工作,性格使然更多是职业习惯,让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声调带着职业性的冷漠,你只能从他的眼神中分辨出审讯疑犯时的冷酷、心碎时一闪而过的泪光、面对置疑时的强作镇定……
作为一个高级窃听人员,表面上,这一切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就像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无数个窃听行动一样。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已经爱上了窃听对象(一个剧作家)的妻子,一个著名的话剧演员。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对她的兴趣,让他主动提出了这次窃听行动。当然,正如第一段所说的,他一贯的沉默与冷静使得他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他的上司同时也似乎是他朋友的安全局高级官员的怀疑。
按照惯例,这种窃听由两个人负责,他和另一个级别比他低的人。趁窃听对象家中无人时,他带领着一队技术人员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这套公寓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安装了窃听器,公寓顶楼的小阁楼成了这次窃听的中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他和另一个同事将在这里度过很多个不眠之夜。
很快,他的上司发现了当时的文化部长以职务之便要挟演员与之发生关系,并一再得手,定下了每周四幽会的安排,他得到这消息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实际上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阁楼上斜斜地靠在椅子上,幻想着自己正抱着演员,安慰着她。又一个周四了,当他听到演员对自己丈夫说要去见老同学其实是被逼去见文化部长时,他将岗位交给来接班的同事,没有像平时一样开车驶过空旷的街道回到自己空荡荡的公寓,而是缩在演员家附近的小酒吧里,要了一杯伏特加。酒端过来的时候,演员憔悴地蹒跚地也走进了酒吧,从他身旁走过坐在了他前面。
他端起酒,清亮透明的伏特加就像是一杯清水一样,这杯看起来像是水一样的东西一入口变化成一团火,从他的舌头一直烧到他心里。他果然被烧着了,站了起来,来到演员前面,委婉地对她表示了惋惜并成功劝助了她去见文化部长。
剧作家是一个与民主人士交往过甚的人,他们之间的话题除了民主自由再无其它。也许这些话题在他之前的窃听生涯中已经听过无数次了,但这一次,他脑子里的防御渐渐松动了。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他窃听到的一个电话,一个被政府封杀了五年的著名导演自杀了。剧作家接到这个电话后,在家中弹起了导演送给他的乐谱,哀伤如湖水一样漫过他们的心,剧作家、演员,还有在他们头顶上窃听一切的他。这一刻,他端坐在机器前,戴着耳机,面无表情,泪水从他脸上一闪而过,很快就不见了。
这是我今天中午看的德国影片《窃听风暴》前半段的大致情节,后面的情节不想再描述了,过多的剧情复述并不是我喜欢看的观后感,我更喜欢看那些更多的关注演员与表演的观后感。下面我试图朝这方面努力。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德国影片,第一部是《疾走罗拉》,有些DVD盗版翻成《罗拉快跑》。罗拉是开放式结局,三次不同的借钱导致三个不同的结局,镜头跳跃,女主角罗拉一头红发从头跑到尾。据说有德国人将罗拉看过八十多遍,看一遍喜欢一遍。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德国人像看罗拉一样看窃听,窃听讲的是一个过去的故事,1984年的东德发生的故事。我不知道编剧将故事安排在1984年有没有什么隐喻,但那时的东德安全部门确实窃听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包括艺术家、不同政见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从这一点来看,的确像《1984》里的老大哥。
他就是老大哥下面的千千万万个小弟之一,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国家,都是绝对正确的,直到他遇到了她和她丈夫。这个演员的表演将那种长期在这种体制下工作的安全人员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一成不变的服装——那件拉链的灰夹克,他一成不变的表情——冷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这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无可挑剔的忠诚于制度的人,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个热烈的活生生的人。他想安慰那被部长凌辱的女演员,却只能蜷缩在窃听机器前的椅子上幻想着安抚她;他想阻止她去见文化部长,也只能在一杯伏特加的灼热下含糊其辞地向她表示;他眼睁睁地看着上司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同事玩弄于股掌,只是用眼神表示他的谨慎、疑惑不解以及退避;他想挽留那个预约的妓女陪他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却被拒绝。他将这个人物的压抑、紧张从他的动作和少得可怜的台词中表现出来,让你不由自主放轻了呼吸,生怕惊动到那七个时区以外、22年之前的东德国家安全局而引来半夜的敲门声。
那个剧作家,充满激情与理想,向往着自由与民主,但是知道老婆被文化部长凌辱之后,也只能抱着她,紧紧地抱着,除此之外无能为力。柏林墙倒了之后,他翻看以前的窃听报告,看到一个反复出现的代号:XX/7,正是这个代号后面的那个人,将他与人密谋写关于东德自杀的调查报告的谈话内容,报告成与人讨论如何进行庆祝国庆五十周年创作的内容。并从最后一页报告上的红墨水,解开了打印机失踪之谜。他找到了XX7,但并没有上前相认,只是默默离开。他用他的方式对XX7表达了谢意——一本名叫《DIE SONATE VOM GUTEN MENSCHEN》的书,送给XX7的书。
还有,那个文化部长,道貌岸然的家伙,这种人我们并不陌生,人前衣冠楚楚,人后衣冠禽兽,他在公家派发的小车上对女演员上下其手,一边揉捏着女演员的乳房一边说出的那句话让人不寒而栗:配合得好就让你早点回家,配合不好就让你老公进监狱。
还有太多太多,很多我们熟悉的场景与对话,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和嘴脸。这是一部注定不能引进的片子,各位要看只能找盗版了。
我试图将我看完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却发现所有都是徒劳。我对电影语言不熟悉,不能用一大串专业术语来砸晕你,我对文学语言不熟悉,不能用连续的各种修辞手法来绕晕你。我罗罗嗦嗦敲了这么多字,还不如你把这个片子找来看一看来得快捷便利,一百五十分钟的片长,没有特技,没有明星(有也不认识,德国的),只要一点点耐心,就能体会到比我多得多。
用片中最后一句话来收尾吧,当书店收银的小伙子问XX7:要不要包一下?
XX7脸上出现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一闪而过。他说:
不用了,这是给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