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上海观看京剧《白蛇传》

毛泽东在上海观看京剧《白蛇传》毛泽东的休闲生活 作者:李银桥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一个大书法家。他认为,练习书法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战争年代,行军所到之处,凡有书法碑文的地方,他都要前去悉心揣摩。建国后,他广为搜求名家碑帖,曾请秘书把能够找到的历代名人字帖、墨迹都买来揣摩研究。在众多的书体中,毛泽东尤其喜爱草书,东晋以来各代书法家的草书作品,他都研习过。  有一次,他向黄炎培先生借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迹,说好借期一个月,由于作品太珍贵,借期未到,黄炎培便多次催讨,毛泽东生气地说:“讲好是一个月,一个月未到便催讨,是他失信,一个月到了未还是我失信。谁失信都不好。”转念一想,又说:“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  毛泽东最喜欢怀素的草书,秘书田家英找来的一本怀素碑帖册页,毛泽东爱不释手,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由于翻看次数太多,书页很多地方都破损了。身边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偏爱这本帖,他开玩笑地说:“此人是鄙人同乡。”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书法家,而且也是一位颇有个性的戏剧鉴赏家。他喜欢听戏,每到一个地方视察或开会,都乐于欣赏当地的地方戏曲,并随兴进行一番点评。毛泽东看过并喜爱的戏剧剧目,几乎都有相应的磁带和唱片,常常是一个剧目,既有磁带又有唱片,既有不同流派的演唱又有同一流派不同个人的演唱。工作之余,便会听上一曲,有时听着听着,便跟着哼唱起来,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如果工作人员跟着哼,他会显得不高兴,只有在忘了唱词时,才会想起询问身旁人员。   在众多地方戏种中,毛泽东最喜爱京剧,不仅爱听、爱唱,而且对京剧的历史、流派、唱腔、程式都很熟悉。他认为京剧是在安徽的徽班二黄和湖北汉剧西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腔主要有两个: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京剧有流派是件好事,梅派、程派、高派、谭派都有其独到之处。说到个人爱好,毛泽东承认自己“很喜欢听高派的戏,越听越爱听”。  他平时看戏,很注意一些格式、板式、乃至唱词和戏剧冲突的设计。晚年,他直接倡导了一场“京剧革命”,主张以现实生活和工农兵形象代替传统京剧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但对京剧形式,如台步、韵白、唱腔、水袖、脸谱乃至锣鼓点、京胡声等要“基本保留”。毛泽东是一位彻底的革命者,但在“京剧革命”中,他却不主张革京剧形式的命,由此可见他对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   毛泽东看戏,既有普通人的普遍爱好,如不喜欢看单纯的悲剧,喜欢在激烈的冲突后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在谈到现代京剧时他曾说:我原想李玉和一家3口都不要死,否则看了太悲,但改掉了又不符合历史,《沙家浜》就好,讲斗争但未死人。  同时,毛泽东又有自己独特的欣赏个性,喜则乐,悲则泣,怒则骂,一如童稚未开的孩子,一任自我情绪流泻,全然不顾周围环境。   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观看京剧《白蛇传》就留下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   那一天,毛泽东来到礼堂一坐下,卫士长李银桥便照惯例帮他松了腰带,因为毛泽东腰围较粗,坐下后皮带勒腰。  当演到白娘子和许仙生离死别时,毛泽东的鼻翼开始翕动,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脸颊淌下。  随着剧情的发展,毛泽东由嘶嘶的抽泣变成哭泣,并且旁若无人地擦泪水,擤鼻涕。  坐在附近的上海市委领导的目光朝他这边稍触即逝,李银桥觉得有责任维护毛泽东的“领袖风度”,便轻咳一声,不想没有唤醒毛泽东,却招来了更多的目光。  就在法海将白娘子收钵镇压在雷峰塔下的一刻,惊人之举发生了!毛泽东突然用手猛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站了起来,他愤怒地说道:“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就在他起身的一刹那,外裤一下子脱落了下来,李银桥慌忙扑身向前,抓住裤子,一把提了上来。  毛泽东似乎没有觉得裤子掉了,他还沉浸在剧情中。只有当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他才回到现实中来。  同演员见面时,毛泽东用双手同“青蛇”握,用一只手同“白娘子”和“许仙”握,而对“法海”他连看都不看一眼。他的爱憎观在此也可见一斑。   体育运动也是毛泽东喜爱的休闲方式。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他最喜欢游泳。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毛泽东爱好游泳,这或许与他的仁智兼备有关。毛泽东爱游泳,所以在中南海,以及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等招待所都建有游泳池,但毛泽东不喜欢在游泳池和风平浪静的地方游泳,他向往的是大江大河的风吹浪打,每次外出巡视,他总是抽空到江河或水库劈波斩浪一番,北戴河、长江、珠江、钱塘江、湘江以及韶山水库、庐山水库都留下了他搏击风浪的身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自己亦身体力行,频繁外出视察。  1959年10月23日至1960年3月26日,毛泽东视察了天津、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湖南等省市,一路上不停地开会、找人谈话,到工厂、农村、部队了解情况,还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审定毛选,接见外宾,即使行程如此紧张,他还是要抽空游泳,据记载,在这次外出巡历中,他共游泳14次。这是在最不适合游泳的冬季,如果在其他季节呢?毛泽东虽然贵为领袖,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有些时候,为了能够在江河中畅游,他甚至要与负责其安全的同志作一番“斗争”呢。   1956年5月,毛泽东在视察途中畅游了珠江、湘江后,意犹未尽,提出要游长江。当时长江正涨水,风浪大,流速快,漩涡多,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力劝毛泽东不要游,并拿出了最能说服毛泽东的理由:他的安全关乎党和国家,决不是他个人的事。通常情况下,毛泽东会退让,在党和国家利益面前,他个人只有服从。但这一次,也许是珠江、湘江激起了他的兴致,他坚持要游长江。他生气地说:“无非你们就是怕我死在那个地方!你们怎么知道我会淹死?”罗瑞卿吓出一身冷汗,他怎么敢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呢?他急忙辩解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不同意你冒风险。”毛泽东冷笑一声:“哪里一点风险没有,坐在家里,房子还会塌呢。”事已至此,罗瑞卿只好告退,他知道只要拖延时间,毛泽东就游不成。罗瑞卿稳坐泰山,毛泽东可着急了,他的行程有限,如果一拖,游泳就泡汤了。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叫中央警卫团的同志去长江游一趟,他们说能游,我毛泽东就可以游。通过这个办法,毛泽东实现了“万里长江横渡”的目的。从5月31日至6月3日的4天时间,毛泽东3次畅游长江。游过之后,他兴奋地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反映了他游泳时的悠闲自得,更是在经历了许多政治风云后,毛泽东对人生的感悟。   除了游泳,毛泽东喜爱的另一个体育项目就是打乒乓球。在中南海,毛泽东每周都要打二至三次,在打之前,他总是在衣袋里装满两袋子球,陪打的工作人员也装满两衣袋,打球时不捡球,这样既省了麻烦又节约了时间,当4衣袋的球打完时,运动也就结束了。毛泽东年轻时是直握球拍,后来改成横握,有时扣上一个好球,他会像小孩一样,高兴了老半天。   毛泽东的乒乓球技不算很好,但他却导演了一场精彩的“乒乓外交”。  1971年3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4月6日,毛泽东在外交部和体委联合起草的《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圈阅,表示同意外交部和体委的意见。晚上11点多,毛泽东吃过安眠药,趴在桌上昏昏欲睡,突然他用低沉的声音要护士长给外交部打电话,“邀请美国队访华”。毛泽东曾说吃了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这么重大的事不能马虎,护士长于是又问了一句:“您都吃过安眠药了,说的话算数吗?”毛泽东把手一挥:“算!赶快办!”由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为发端,中美两国长期对峙的坚冰被打破,终于在1972年签署了《上海联合公报》。事后,毛泽东曾说:“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我是从大局考虑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