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系历史研究资料简介(八):美国档案(私档二)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档案资料
1、美国档案(续七)

私档之二

我们继续谈胡佛研究所东亚图书馆的个人档案。这里还收藏有如下之重要人物的个人档案:

张歆海
(1898-1972),浙江海盐人,曾任外交部欧美司长、驻葡(1933-1934)及驻捷克及波兰(1934-1937)公使,以及驻纽约总领事,1949年以后他并没有去台湾,而是留在了美国。张歆海档案中保存着他1949年前后与家人的通信,以及他与上海商人以及学界名流的通信。资料有通信、著作、剪报等,涉及战时中美关系。

黄郛(1880-1936),浙江杭县人,是蒋介石的把兄,曾任北京摄政内阁总理(1924),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28)、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会委员长(1933),20世纪30年代代表蒋介石与日本进行谈判,是与日本签署塘沽协定的主要人物,其档案有助于了解蒋介石30年代的对日政策。其档案中包括的资料有1927年南京事件、1933年塘沽协定交涉、以及一些书信及报告等。

谢持
(1876-1939),四川富顺人,国民党元老,着名的西山会议派首领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为全国统一抗战奔走,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1939年4月在成都病逝。这里收藏有谢持的日记、电报往来、照片及其他物件。

吴稚晖
(1865—1953),又名敬恒,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国民党元老,虽然台湾收藏吴之大部分档案资料,但这里也有其家人委托存放的部分文件资料。

张嘉璈
(1889-1979),即张公权,曾做过国民政府中国银行行长、交通、铁道部部长(1935-1942)、军委会东北行辕经委会主委(1945-1947)等职。1960年代曾任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生前捐赠的资料最重要的是1945-1946年在东北的日记,张嘉璈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日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该日记已由马若孟和格林两位教授合译为英文出版。

张君劢
(1886-1969),即张嘉森,中国社会民主党主席,两封 1947 年涉及成立联合政府事,给马歇尔和魏德迈的信。

彭述之
(1895年—1983年11月28日),又名张次南,中国湖南邵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着名中国托洛茨基主义者。1927年,彭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依然被选为中央委员,但是不久因追随陈独秀,与新任中共领导产生矛盾而被解职。1929年11月,彭同陈独秀一道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1931年5月,中国各托洛茨基主义小组共同组成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彭负责这个新党的宣传工作。1932年10月15日,彭被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房逮捕,此后一直关押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彭获释出狱。1938年,彭被第四国际任命为中国支部书记。陈独秀退隐之后,彭成为中国托派的真正领袖。1948年,彭将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改名为“中国革命共产党”。此后彭认识到,不仅中国国民党是其敌手,且斯大林影响下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危险的对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流亡越南,后移居欧洲,在欧期间,彭被托洛茨基任命为第四国际三大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及书记局成员。1953年,彭决定脱离第四国际,离开欧洲。1968年,彭移居日本;1973年又移民美国。1983年,彭在美国逝世。彭述之档案中有大量关于第四国际的文件。

颜惠庆
(1877-1950),字骏人,上海市人。曾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21-1922)、农商、内务总长(1924)、驻美公使(1931)、驻苏大使(1932-1936)、红十字会长等职。此处藏有其英文自传稿等文件。

胡世泽
(1894-1972),浙江吴兴人,曾任驻瑞士公使兼驻国联全权代表办事处处长(1932-1942)、外交部次长(1942-1945)。他的档案资料包括日记、通信、剪报、报告等文件,涉及中外关系、国际会议及联合国等问题。

金问泗
(1892-1968),字纯儒,浙江平湖人,曾任江苏省交涉员、驻荷兰(1933-1944)、挪威(1945-1950)及比利时(1950-1952)公使、大使。档案中涉及国联、中国与荷、挪、比、捷克等国家的外交关系。

黄仁霖
(1901-1983),江西安义人,黄埔学生,曾任励志社总干事(1928)、新生活运委会总干事(1937)、联勤总司令(1953)等职,退到台湾之后,获派任驻巴拿马大使(1965)。其档案资料有回忆、演说词、剪报、照片等。

毛炳文
(1891-1972),湘军将领,北伐前似曾在桂系任职(7军1旅参谋长),后任37军军长,抗战时任11军团军团长。此处所藏为其个人自传,涉及抗战及战后中国之军事等。

高崇武档案
:高崇武因在1938年11月20日与梅思平同日本影佐大校在上海签订以反共卖国为内容的“日华协议记录”而着称,但他后来却未与汪精卫一同投敌。因此,他的档案对再现抗战时期投降与反投降(或劝降与反劝降),很有助益。

此外,胡佛研究所还收藏有相当多的涉及过中国事务或在华任职过的外国人(主要是美国人)的个人档案(当然,这些资料皆为英文),这些人的档案资料,丰富多彩,对于了解民国历史,也包括桂系的历史,颇有助益:

David D. Barrett(包瑞德【中文名,下同】, 1892-1977),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上校组长(1944)。其档案一大箱一小箱,内含在延安时之文稿、通信、照片、笔记等。

John Fitzgerald. Brenan(璧约翰, 1883-1953),英国署理广州总领事(1926-1929),上海总领事(1930-1937)。所藏文件涉及与陈友仁谈判中国抵制英货及广九铁路问题之报告等。

John Lossing Buck (卜凯, 1890-1962),美国农经专家,1915年来华,任金陵大学农学系教授,后任中国财政部顾问,为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前夫。其档案资料主要有1929至1958年中国农业生产的统计资料及若干通信。

Claire Lee Chennault(陈纳德, 1880-1958),美国空军将领,曾任蒋介石的军事顾问,抗战时在华组织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任司令,飞虎队于1942年改编为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直至战争结束。陈纳德的档案资料系由其夫人陈香梅女士捐赠,主要为抗战时期飞虎队及中美关系的资料,含备忘录、命令、通信、报告、地图、演讲词等。有鉴于桂林曾为飞虎队的基地之一,这些资料中间或会有涉及桂军或桂系者。

Oliver Edmund Clubb(柯乐博, 1901-),美国外交官,1927年来华,先后任职汉口、上海、北京等地,于1948-1950年任北京总领事。其档案资料丰富,共25大箱9个小纸箱,包括中美关系、战后中国及中国历史、政治等方面,还有其手稿、报告等。

Randall Chase Gould(高尔德, 1898-1979),美国新闻记者,1923年来华,曾任美驻远东记者,英文北京日报副编辑、1928年任合众社驻上海经理、后任上海大美晚报总编辑(1931 -1941、1945-1949)。他的档案中有其在中国的信札和论述,还有许多的剪报与照片,涉及抗战的资料文件甚多。

Paul Myron Wentworth Linebarger(林百克, 1871-1939),美国律师、法官,1912-1925年任孙中山法律顾问、1928-1937年任国民政府法律顾问,后又执业律师。其资料共23盒及附件,包括日记、通信、著作、笔记及照片等,多涉及孙中山及中国政情。

Milton Edward Miles(梅乐斯, 1900-1961),美国海军少校,抗战时期曾担任设于重庆的中美合作所所长戴笠的副手,涉及战时中日及中美关系尤深。其档案资料内容有信札、报告、谈话纪录、命令、笔记本、照片等。

Willys Ruggles Peck(裴克, 1882-1952),中国天津出生的美外交官,其父为公理会驻天津传教医生。1907年起担任在华领事。其档案包括日记、信札、备忘录、传记、剪报等资料,多涉及中国内政与外交。

Wilbur J. Peterkin (佩特金),美国陆军上校,1944-1945 年任美国延安观察组组长。档案内容有战时中共及中国沦陷区的相关报告、地图、电影等。

David Nelson Rowe(饶大卫, 1905-),生于南京的美国政治学者,多次在华教学和研究;1941-1942年曾充美驻华大使高思的特别助理。档案内容涉及战时中国及亚洲问题,战后中共进入联合国及亚洲共产主义问题,有信札、演说词、笔记、照片、缩微胶卷、地图、小册子等。

Philip D. Sprouse(石博思, 1906-1977),美国外交官,曾为马歇尔、魏德迈特使团之政治顾问(1945-1947)。其档案资料多涉及中美关系及马歇尔特使来华时期之出版品、剪报、日程表、照片等。

Jossph Warren Stilwell(史迪威, 1883-1946),美国将领,抗战前为美国驻华武官,抗战时期曾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入缅远征军指挥官。其档案资料甚为丰富,计有57大盒、8大箱、1个卷宗、82个函套、10本剪贴簿、2个缩微胶卷,8卷地图及图表等,是研究战时中美关系及中国远征军之宝贵资料。

John Leighton Stuart(司徒雷登, 1876-1962),美国外交官,曾任燕京大学校长和美驻华大使(1946-1949)。其档案资料包括日记、信函、备忘录等,涉及战后之中美关系,也有涉及桂系首领李宗仁者。

Oliver Julian Todd(陶德, 1899-1973),美国土木工程师,1930年代曾任中国国际灾荒救济署首席工程师、1940年代任联合国战后救济署治黄计划顾问等。其档案资料包括1919-1949年间的日记、通信、备忘录、报告等。

Nym Wales(韦尔斯,即斯诺夫人Helen Foster Snow, “Nym Wales”是其笔名, 1907-1997),美国新闻记者、作家,抗战时期在中国参与工合运动。资料有个人及收集的信札、演说、著作、访问、报告、备忘录、照片、笔记等,涉及中共问题、工业合作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西安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及中国左翼的文学与艺术等。

Albert Coady Wedemeyer(魏德迈, 1896-1988),美军将领,抗战后期在华接替史迪威将军职务。这里收藏的是他1917-1987年的资料,涉及中国战场、中美战时外交、战后美国对外关系、有关命令、计划、备忘录、报告、通信、演讲稿、剪报、小册、照片等。

Arthur Nichols Young(杨格, 1890- ),美国经济学家、国民政府财政顾问(1929-1949)。其资料内容包括日记、通信、报告、研究、统计表、剪报、各种出版物、小册子等,主要涉及1920-1940年代之中国财政问题。

此外,胡佛研究所还有8大箱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所获之土地、建筑物和其它财产的调查和测量纪录,主要是日文资料,涉及地域广大,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各箱的内容由日军在华各军分别收获分类,如第1箱为第1军和第6军,第2-3箱均为第6军,第4箱为11、12、13军,第5-6箱13军,第7箱23军,第8箱为华北驻屯军和伪军。

还有一个档案收藏的是有关民国时期的一些珍贵出版物、照片和政论性杂志刊物,值得一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