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最残暴最荒谬的文字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宋朝与最残暴最荒谬的文字狱
----宋朝:中国落后世界的罪魁祸首

 

王曾瑜,1939-, 1957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王曾瑜是著名宋史学者,在辽金史方面亦有所建树,《岳飞新传》是王曾瑜的力作,考证精审、史料娴熟,与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参看,足以涵盖学界对岳飞史料的主要见解和分歧。

王曾瑜说:"宋朝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他的人口要比唐朝多,财力、物力大大胜过唐朝,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国力很强大。"
  
  
真的是这样么?下面看看宋朝本身的情况以及宋朝时期的世界。

 

一。宋朝经济的本身问题:
      《宋史 食货志》:“治平二年,内外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出一亿二千三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四,非常出者又一千一百五十二万一千二百七十八。”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宋朝的收入多,支出也多,北宋有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冗官是庞大的官僚体系,宋朝贿官现象很严重,政府对官僚过于优待,俸禄和待遇不合理拔高。这使得统治的结构很结实,从内部损坏比较困难,宋朝没有出现异性篡位。此外还要给其他国家进贡,比如,"澶渊之盟"后,北宋向辽交纳"岁币",也是一种负担。宋朝本身的经济问题使财政拮据,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宋朝士大夫和地主阶层的贪婪,宋朝的主要收入都跑到这些人手里了,而百姓却苦不堪言。
  
  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士大夫等的贪婪,宋朝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一个。两宋期间一共爆发了多少次农民起义?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农民起义“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似一伙。”著名的起义有: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1120年,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以上是北宋的,再看南宋 。 钟相、杨肷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肷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有人说宋朝灭亡是因为周围强敌太多。这是没道理的,蒙古初期不也是一个小部落,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么?西夏更是在宋朝建国后才立国的。一个朝代真正的强大,不能只看经济,经济再强大,没有合适的军队保护,结果只是一个别人眼里的肥羊。而且,一个朝代的真正富裕是民富,而不是官富民穷。


 

二。看看世界: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西亚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个伊斯兰封建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海运
  阿拉伯人的海上航行在发展航海业、造船业和帆船驾驶技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航海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积累。阿拉伯海员在长期的航行过程中,研究和详细记述了印度洋上的季风,并且在航行中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季风从而大大缩短了航行所需的时间。在古代阿拉伯的地理书籍中也记录了大量的海洋地理资料。
  
  
  文化、艺术
  穆罕默德和历代哈里发都奉行较开明的文化政策,这使得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这两个将不同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纽带为基础的阿拉伯文化得以高度发展。
  
  
  文学
  文学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最具特色,也是阿拉伯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领域之一。早期阿拉伯文学题材多为谚语、诗歌、故事,语言简洁明快、犀利、朴实,体现了阿拉伯人狂放而直爽的性格。帝国强盛的时代,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文字优美,比喻的使用趋于上风。《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在数百年时间中被不断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来、波斯、埃及、中国和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精粹,使其成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学中的明珠。
  
  除了自身的文学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译和改编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着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漫长黑暗的神权统治的中世纪,古希腊的著作在欧洲大都已经失传。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
  
  
   哲学
  阿拉伯人认为,除神学外,哲学是了解世界的必备知识。在融合伊斯兰教“天启”与希腊“贤哲探求”精神的事业中,帝国涌现出一批哲学家。阿拉伯第一位哲学家金迪(801年-873年)、倡导原始精神的德拉比(870年-950年)、完成融合希腊哲学与伊斯兰教神学的巨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和独树“双重真理”学说的伊本·鲁德(1126年-1198年)等,对中世纪和后来人类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学
  阿拉伯历史学家多采用叙述的方式,除应用个人的判断,对于不同的若干组资料加以抉择,对于论据加以组织外,很少致力于史料的分析、批判、比较或推断。
  
  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阿拉伯语历史作品最初的题材,是以前的传奇以及环绕着先知穆罕默德的各种宗教传说。第一部以宗教传说为基础的著作,是《天使传》,(著者是伊本·易司哈格);接着而来的历史著作,是记载穆斯林征战的著作,叫做《武功纪》,(著者有穆萨·伊本·欧格伯,瓦基迪等)。后来较正规的历史学家中,包括阿卜杜拉·伊本·穆斯林·伊本·古太白(著有《知识书》,艾卜·哈尼法·艾哈迈德·迪奈韦里(著有《长篇记述》),叶耳孤比(著有《世界史摘要》),哈木宰·伊斯法哈尼等。
  
  泰伯里和麦斯欧迪是公认最伟大的阿拉伯历史学家,其成就是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泰伯里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伊本·哲利尔,号艾卜·哲耳法尔(838年—923年),写下了两部伟大的著作:《历代先知和帝王史》,另一部是《古兰经注》。
  
  艾卜·哈桑·阿里·麦斯欧迪,被称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他是采用纪事本末体编写历史的第一个阿拉伯人。他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编成三十册的伟大著作,可惜保存到现在的,只有一部摘要:《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麦斯欧迪除研究正规的穆斯林的题目外,还用研究了印度、波斯、罗马、犹太的历史和宗教。麦斯欧迪还是一位博物学家,他把关于矿物、植物、动物之间的秩序的见解总结起来,写成一本专论,叫做《提醒和监督》。
  
  
  艺术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阿拉伯艺术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塑造。艺术家们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书法艺术、几何图案和巧妙别致的构思中,具有明显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
  
  阿拉伯艺术家的独特构思在华美壮丽的清真寺建筑的结构装饰上集中地体现出来。高高的宣礼尖塔、大圆屋顶、半圆凹壁和马蹄形拱门为基本特点的千万座清真寺,形成了世界建筑中的独特风格。
  
  
  教育
  昆它布(小学校):接受六岁以上儿童学习,以《古兰经》为核心,学习朗读和书法;此外,加之阿拉伯语法、历代先知的故事、初等算术原理和诗词。女子可接受初级的宗教教育。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
  第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关,是麦蒙于830年建立的智慧馆。这是一个翻译馆,科学院和公共图书馆的综合体。
  尼采米亚大学,尼采木·木勒克在1065年创建的,是一所宗教大学,专门研究沙斐仪派的教律学和正统的艾什耳里派的教义学。《古兰经》和古诗,是这所学校人文学的主要课程。
  清真寺在教育体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昆它布附属于清真寺之外。其中有举行圣训学的课程,还有不少学者集会讲授各种学科,所有穆斯林都可以自由进入清真寺听讲。清真寺还是图书收藏所。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的科学技术
  
   天文
  帝国的天文学在宗教、生产和航海贸易的需求下得以高度发展。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科尔多瓦等地建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天文台,并研制了相当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以花刺子密、白塔尼和马吉里等为代表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当时人类天文学的最高水平。现代许多行星的命名和天文学术语都源自阿拉伯人。他们连续的天文观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家提供了约900年的记录资料。
  
  
   地理
  
  伊本·白图泰辽阔的阿拉伯帝国还培养了一批地理学家。花刺子密所著的《地形志》、伊本·胡尔达兹贝的《各地知识的最佳分类》、雅各特的《地名辞典》等,都是后人认识当时中亚、西亚、北非等地理概貌的经典文献。14世纪,伊本·白图泰历时30年,行程12万公里,东到中国、西至格拉纳达、北达钦察汗国萨莱、南抵西非马里的广大区域内,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留下了长篇游记《在美好国家旅行者的欢乐》,同时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
  
  
   数学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现在对印度数字与零符号体系的改造与推广,它不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人类计算领域的一场革命。另外,来自花剌子模的波斯人花刺子密用印度数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阿拉伯数字)编写了《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一书,系统阐述了最早的三角函数表,并首次将代数理论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欧麦尔·海雅木和艾卜·瓦法在方程计算理论上也颇有造诣。
  
  
  医学
  
  穆罕穆德·拉齐斯所著《论天花和麻疹》相传先知说学问有两种:一是教义学,二是医学,可见阿拉伯人对医学的重视。伊斯兰教的医药学以希腊医药学为基础,但帝国地理上的扩展,使得穆斯林们获得了更多新的疾病和新的药物的相关知识。药剂师和医生要经过考试,才能营业。他们在古代的医药典籍中增加了水银、丁香、肉桂、龙涎香、樟脑等药物药剂。当时阿拉伯商船曾将药物大批运往意大利。15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的船队也在阿拉伯采购了大量的药材,并交流医学知识。直到17世纪以前,被欧洲人尊称为“穆罕穆德·拉齐斯”的艾卜·伯克尔·穆罕默德·伊本·宰克里雅·拉齐(865年—925年)和“阿维森纳”的艾布·阿里·侯赛因·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医学著作,一直被用作欧洲医学院的教科书。
  
  当时的经典医学书籍有:
  
  阿里·伊本·赛海勒·赖班·泰伯的《智慧的乐园》; 艾卜·伯克尔·穆罕默德·伊本·宰克里雅·拉齐的《曼苏尔医书》和《医学集成》; 阿里·伊本·阿拔斯·麦朱西的《医学全书》 伊本·西那的《治疗论》和《医典》; 阿里·伊本·伊萨的《眼科医生手册》;
  
  化学
  阿拉伯人在研究化学等自然科学中,采用客观实验的方法。这是当时一个决定性的改革。在化学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的传统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增添了印度和中国的化学知识,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寻找点金石和研究炼丹术。但是根据他们的记录表明,他们已发展起了尖端的实验技术,能够制造各种药物,生产苏打、明矾、硫酸铁等各类用于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业)的化学制剂。由于化学的进步,阿拉伯人很早就发明了化妆品,制造香水,肥皂等,后来在十字军东征,香水和肥皂一起传入欧洲。
  
  
  阿拉伯炼金术的开创者是查比尔·伊本·哈彦,他比早期的希腊和埃及的炼金术师更能够认识而且陈述实验的重要性,在化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他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查比尔在其论文中科学地叙述了化学上的两种主要操作:煅烧和还原。还改良了蒸馏、升华、熔化、结晶等手段。这对后来阿拉伯,乃至欧洲都有着很大影响,穆斯林化学家称查比尔为先师。
  
  
  物理
  阿拉伯学者对物理学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们制作了许多精确的仪器,测量物质密度和大气层引力。伊本·海赛姆(965年-1038年)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阿拉伯光学之父,他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说明光在同物质中是在一条直线上传播的,著作《论光学》,奠定了光学的基础。


 

三。宋朝成就与文人意淫

 宋朝,960─1279年。分为北宋,960─1127年,首都开封; 与南宋,1127年─1279年,首都杭州,合称两宋。 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可怜一对孤儿寡母,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周恭帝不得不“禅位”,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为宋太祖,史称北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兵、将分离,尽管保证了统治权的集中,但是同时削弱了军队战斗力。976年,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在斧声烛影中登上皇位,即宋太宗。宋朝在政治上分割宰相权力,重用文官,这是宋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文人指挥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但是,文人会意淫,会吹,比如,范中淹没去岳阳楼,只是对一副画,就写出了岳阳楼记,打败了也可以吹的比胜利还伟大,例子如范仲淹,北宋和西夏开战,范仲淹主持军事,还担任边陲重镇延州的州长。范仲继刚刚上任一个月,就对外宣称,西夏皇帝已经警告他的臣民,“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老范(范雍)可欺”。后来西夏来攻,北宋军队范雍失败之后,再次大败,一万多人的兵团全军覆没。但不出几个月,又有人对内地宣称,边陲地区的人民到处在歌颂:“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屡战屡败竟能令对手“心胆寒”与“惊破胆”,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意淫高手。1127年,金国军队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南宋建立。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向金朝称臣纳贡,并割让大片土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被元朝逼的走投无路,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宋代的临安和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宋朝在七个城市:广州、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密州、华亭海各设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40多个国家通商。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从北宋皇佑 (1049─1054年)的53万贯,治平( 1064─1067年)63万贯, 到
    了南宋绍兴( 1131─1162年)已达200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对宋代的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纸币「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官办「会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北宋末年(1126年),发行的会子达到七千万贯,造成世界上第一次由于滥印纸币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文化上,宋词与唐诗并称,出现了苏氏三父子、欧阳修等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所着《资治通鉴》是一部贯穿1362年史实的编年体通史。出现了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程颢、程颐等思想家和沈括、苏颂等。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四。宋朝与阿拉伯帝国比较:宋朝是中国落后的历史罪人

宋朝(960年─1279年)和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一比,差别有多大!宋朝的国土面积和武力无法和阿拉伯帝国相比,文学上可以说是持平,但是,在科学技术上,我们虽有四大发明,而阿拉伯帝国有历史,哲学,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比我们四大发明强多的多。 也就是说,王曾瑜的"宋朝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他的人口要比唐朝多,财力、物力大大胜过唐朝,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国力很强大。"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人们一直在寻找中国落后西方的根源,说法很多。但我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中国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没有科学,技术就不能变成工业;没有工业,就没有资本主义。造成中国没有科学土壤的原因是万恶的儒教,儒教轻视科学。
  
人们通常认为,唐朝(618年─907年)开放,宋朝(960年─1279年)航海贸易兴盛,可是,这两个朝代却没有把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的科学学过来,相反,唐朝使佛教在中国壮大,宋朝儒教大发扬,佛教和儒教对中国有什么用?除了愚弄百姓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外,看不出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儒家是不会承认自己是中国落后的祸根的,于是乎,儒家把中国落后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清朝。也就是说,清朝不过是为中国千年的儒教背了黑锅。
  
如果说,清朝是中国科学落后的祸首,那么,唐朝和宋朝同样是中国落后的历史罪人。

 

 

 

五。宋朝真对文人好吗?宋朝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份子,镇压不合自己口味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说而犯罪的案件。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制造的很多文字狱是完全没有意义与目的的,可以称之为毫无目的的残酷。这种残酷纯粹是愚昧残暴的表现,是独裁者权势膨胀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因言论而得罪,在中外都是有的,但就论镇压之烈、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则中国可稳做第一把交椅。

中华民族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绚丽无比,当时有诸子百家,而孔家只是其中一家而已,流行度还比不上杨家学说与墨家学说。有《孟子》为证,孟子在《孟子` 滕文公章句下》里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孔门生意实在是清淡。究其原因,还在于当时各诸侯国忙于征战,精力不够,实在是管不了老百姓的想法。托战乱的福,中国的各种思想在那时得到大发展,替中华民族狠狠地挣了一回脸。如果没有这个诸子时代,中国能不能称得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还是个大问题。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诸子功不可没。 因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品行的民族,无论怎样博大,也只是行尸而已。

汉朝抬出儒家,一统天下,如果你想当官,你就得接受儒家思想。如果你有别的思想,对不起,请你走人。

唐代,有了科举制,想当官,不仅仅是接受儒家思想,还得精通儒家思想,熟读五经方有上线的希望。

宋元明清时代,各个朝廷都抬出儒家思想来压人,不仅如此,到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玩物罢了,朱元璋就声称:“孟子这老头假如还在的话,就把他抓过来给宰了。”为什么?因为孟子说过:“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的这种民本民主思想是大大不利于独裁者的恣意统治的,自然就被超级独裁者朱元璋同志所痛恨了。 中国的统治者其实是没什么真正主义、真正信仰的,对他有用的他就要拿过来加以强化,对他没用的虽是儒家思想他也要加以摒弃的。

压制思想的极端表现就是制造大量的文字狱。中国的每个朝代都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狱。在这种高压统治下,别说是发表异端思想,连在私下里痛骂一声狗皇帝都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弄不好就会被灭九族。

中国的文字狱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思想被压制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被统治者愚化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从先进民族蜕化为劣等民族的历史。中国,自秦朝以来便再无世界级的思想家、哲学家了,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连自己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一种罪恶,你叫他怎样成为思想家?何况,一个思想家的生成,是需要吸收很多人的思想养料的,当这些养料都无法采到时,又何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完善其思想?

最残暴最荒谬的文字狱制造者:朱元璋。

此公为一极端变态之人物,这一点从此公的画像即可看出。此公的相貌在相书上被称之为“五元朝天”。“五元朝天”实是“五官朝天”之意。意思是指他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露出来往天上翻,确是一副可怕的尊容。不过,相书上又说,这“五元朝天”是相貌中的极品,是注定了要当皇帝的,这一点本人甚为怀疑。

由于出身贫贱,父母长兄早亡,此公替人打过工、当过流浪汉、当过盗贼、后来当了和尚,和尚庙被起义军烧后,就跟起义军一起打战去了,最后当了皇帝。

由于相貌不好,出身不好,学历又不够,朱先生内心深处便有了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对别人的言辞就特别敏感起来。

表笺之祸:明初定制,凡遇正旦(岁首)、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等节日,及册立太子等庆典,各级官府须上表笺祝贺。这些表笺基本上都是由官府训导、学正(相当与现在的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之类的)出于职责写的,本是官样文章,走走场用的,谁知朱先生对这个却很计较,总是用异样的眼光去读这些文章,结果由于他读书不多,对字音字义、文理文脉、用典藻饰等半懂不懂,于是正经本分的文章经朱先生一读,都成了含讥带诮的文章,害的绝大多数的秘书长都成了冤死鬼(据说幸免于难的只有蒲州学正张某一人)。

请看朱元璋先生的光荣事迹:

北平府学训导林伯瑾所写的《贺冬节表》,内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句,本是一个天大的马屁,说朱先生不仅自己,连他的子孙都是人类的模范、表率,虽知朱先生把“则”附会为“贼”,于是被杀。

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作贺表,内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个马屁更响了。但朱先生看了,把光附会剃光头为僧,把“圣”附会为“僧”,把“则”附会为“贼”。于是,被杀。

陈州训导周冕作《万寿贺表》,内有“寿域千秋”之句。果然是个美好的词句。可是朱先生看了,把“寿”附会为“兽”,加上不认识“域”字,把“域”误读为“或”字,而“或”字与“祸”字同音,于是,被杀。

德安府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内有“天下有道”之句,被朱先生附会为“天下有道”,于是被杀。

例子不胜枚举。朱先生这一路杀下来,直杀得天下读书人胆寒不已。直叫道:“请给我们一个做奴隶的规矩吧。”圣明仁慈的朱先生终于动了慈悲之心,命翰林学士刘三吾制定了一篇《庆贺谢恩表笺成式》,从此“秘书长”们写此类文章时只要照抄即可。总算可以苟活下去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想当一个安稳的奴隶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经过无数奴隶先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最令人悲痛的文字狱牺牲者:方孝儒先生

圣明的朱元璋先生生了个圣明儿子,叫朱棣,这个朱棣先是被封做燕王。后来看看他的侄儿建文帝软弱可欺,就起来造反,最后把建文帝逼死了,自己当了皇帝。

朱棣先生当了皇帝后,觉得应该找个天下最有名望的文人写个登位诏书,当时天下最有名望的文人是方孝儒先生。于是朱棣找来方先生。逼他写诏书,可是方先生认为他这个皇帝来路不正,不肯写。朱棣就发怒了,问:“你到底写不写?你不怕我杀你九族吗?”哪知方孝儒是个极其倔强的人,他说:“你即使杀我十族我也不写。”朱棣听了大怒,果真下令灭其十族。

中国的统治者虽嗜杀成性,但是最多也就灭九族。方孝儒是第一个被灭了十族的人,他的学生也被当做一族杀掉了,真是可怜啊,这一杀总共杀了847 人。 当年燕军南下时,朱棣的老师,也是他的主要谋士姚广孝临别前嘱咐他千万不要杀方孝儒。说:“你当了皇帝后,必会设法让方孝儒出来为你服务,然而方孝儒一定不会听命于你的,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杀他。因为,你杀了方孝儒,天下‘读书种子’就绝灭了。”当时朱棣是答应了,可惜,暴君毕竟是暴君,方孝儒终被灭了十族。好残酷的手法,至今读来,犹觉毛骨悚然。


作为中国文人,最怕与政治挂钩,古今都一样,文人只要有危害政治统治的言论,自然要受到政府的惩罚,这是历史规律,宋朝也不列外。

宋朝一大弊病就是朋党政治。 宋仁宗年间的庆历党争,范仲淹被贬,欧阳修出于愤慨写了《与高司谏书》,被参也被贬,这是事例之一,还有几起。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派发对,又是一场朋党之争。焦点人物郑侠,画家,后被贬。 宋朝文字狱著名的就有苏轼的“乌台诗案”,苏东坡的乌台诗案了,苏东坡后来被一贬在贬,贬到海南岛了。 南宋宰相韩ZHOU胃兴文字狱。

 

 

(一)

刘克庄的“落梅诗案”。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城厢(今属福建)人。南宋爱国诗词家。 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以父荫入仕,任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因写《落梅》诗“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得罪权贵。理宗淳佑六年(1246年)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其间因弹劾宰相史嵩之而先后五次贬官。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学晚唐,刻琢精丽。创作大量的爱国诗词,著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


落梅诗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二)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王安石罢相的次年(1077年),苏轼寄赠司马光一首《独乐园》:“先生独何事,四方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实为司马光重登相位大造舆论。御史台说这诗讽刺新法,苏轼供认不讳:“此诗云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讽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又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又言光却喑哑不言,意望依前上言攻击新法也。”
《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作者是在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轼对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
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由于宋朝有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

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受到牵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子由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诗案总算了结。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要是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鸡”指的是贾昌,贾昌年老时告诉人他在少年时曾因斗鸡而获得唐天子的宠爱,而任宫廷的弄臣和伶人,这一点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的小人是宫廷中的弄臣和优伶,又是诽谤!

(三)

岳珂(1183—1240),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飞之孙,岳霖之子。进士出身的岳珂历任户部侍郎等官职。其著作有《史》、《金陀粹编》、《愧郯录》,另有诗歌集《玉楮集》、《棠湖诗稿》等。 岳飞死时,岳霖12岁。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时,岳霖32岁。岳霖当过广西钦州知县、转运判官、朝请大夫、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职。 淳熙五年(1178),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时,孝宗皇帝诏见他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在孝宗皇帝的亲自过问下,岳霖于是上疏孝宗皇帝,请求朝廷归还当年高宗赐给父亲的御札、手诏,一一得到应允。 从此,岳霖着手搜集父亲岳飞的遗文,准备整理后刻印成书。但由于岳霖此时年老多病,书稿尚未完成就病逝了。
  
岳飞被翻案的时候,宋高宗(1107年─1187年)赵构还在世。不清楚,他对此有什么评论。宋朝的皇帝够有趣的,仅次于荒唐的明朝。

岳珂,15岁时参加洪州(今南昌) 漕试中举,22岁时中进士。从此一边做官,一边搜集资料,从事著述。岳珂于绍定元年(1228)升任朝清大夫。绍定六年(1233),岳珂的得意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家庆祝元宵节。韩正伦特邀自己的老师岳珂到家中赏灯,岳珂赋诗一首:
  
  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
  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
  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
  
  岳珂这首怀旧之作,诗中涉及徽、钦二位帝王被俘之事。韩正伦以岳珂“诬害朝政”的罪名奏禀皇上,岳珂被罢归还乡。
  
  岳飞孙子岳珂的被贬职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岳飞的《满江红》是伪作。因为,岳飞的《满江红》中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在当时犯忌。岳飞这么感人的作品没有见于岳飞子孙的10卷家集中,宋元两朝都没有,突然出现在明朝,是岳飞伪作的最大证据。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珂被罢官以后,岳珂回到九江,开始一心一意地写作。岳珂在父亲留下的遗稿的基础上,又广泛搜集采访了大量有关祖父岳飞事件的资料,编撰成《金陀粹编》28卷和《金陀粹续编》30卷,一心为祖父申冤鸣不平。该书也是后人研究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宋史《岳飞传》正是据岳飞的孙子岳珂这些资料写的。进士出身的岳珂文学水平当然不错,捏造点历史更不在话下。

邓广铭当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历史学家,但是,中国的历史是受政治影响的,历史和政治有时是难以分家。 邓广铭的“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这个文章写的十分的牵强,似乎看到邓广铭的苦脸。 此文中,邓广铭完全失去了一个学者的风度,比如他说:
  
  “这首《满江红》词果真是岳飞的作品吗?我的回答是全称肯定的”
  
  这那里象个学者说的话,感觉是街上卖大力丸的,拿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才行。可惜他没有,无法解释《满江红》为什么突然在明朝才突然冒出来。
  
  
  邓广铭还说: "第一个应当解答的问题是,如果《满江红》词确系岳飞所作,何以不曾被岳霖、岳珂收集到,不曾编入《 家集》之中?据岳珂在《家集序》中所说,其父岳霖对于搜集岳飞的各类作品,确实是作过一番极大努力的,而岳珂本人在这方面却没有作过什么工作,只是加以编次刊印而已。"
  
  这明显是假话,已经提到:岳珂被罢官以后,又广泛搜集采访了大量有关祖父岳飞事件的资料,编撰成《金陀粹编》28卷和《金陀粹续编》30卷。 


 宋史《岳飞传》极力美化岳飞,夸大功绩。对岳飞孙子岳珂也是“爱护”有加,试图掩饰,但百密一疏,宋史是中国古代24中最庞大的,难以彻底掩盖岳珂大贪官形象的真相。
  
  
  岳珂:  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诎于初。又置贪刻吏,开告讦之门,以罔民而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载。(见宋史徐庆卿传)  
  袁甫劾珂,贪黩无检,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见宋史袁甫传)  今珂传俱不载。  
  

岳飞不是个省油的灯,岳飞孙子岳珂比他爷爷也不差到那里去.宋朝对大臣真的优待,不愧是士大夫的乐园,怪不得现在有的文人最希望回到宋朝, 如果换成明朝,岳飞爷孙早死几遍了. 贪污腐败最终损害的是皇帝和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利益。朱元璋对贪污之官,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在反贪运动的开始,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的,就剥皮食草,摆在衙门前示众。虽然惩贪措施如此严厉,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大的腐败案消失了,小的腐败却仍然层出不穷。

 岳飞的战绩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以及伪齐政权,所谓内斗内行。对金国战绩远没有吹嘘的那么大。后世吹捧岳飞,因为: 1。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差点就攻陷开封汴梁.  2。颖昌·郾城大捷,创造了破拐子马·铁浮图的纪录.  但这些都是假的,是岳珂编造出来欺世盗名的。
文人无形在岳珂身上特到完美的证明.

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差点就攻陷开封汴梁;经邓广铭考证,根本不存在。在岳飞一生的战绩中,有无朱仙镇一役是多少年来史学界所困扰的一个问题,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对此作了详尽考证,他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记》,对岳飞的事功备极推崇,其所叙岳飞的战绩就没有朱仙镇一役”,然而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却在岳飞的奏提战报所述诸战役之外,添出朱仙镇的这次大捷的故事,这是岳珂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虚构出来的,因此,邓广铭在写《岳飞传》时就没有采用这条材料。

所谓的颖昌和郾城大捷,能证实的纪录只有各歼敌500.  颍昌战役,参与战斗的主将王贵的报捷书里,只写了杀敌五百。岳珂却夸大成“杀敌五千”。邓广铭在其岳飞传里写了“杀死敌兵五百余人。”  有人把郾城之战吹成和顺昌之战齐名,也是错误的。顺昌之战列入中兴十三捷,郾城之战根本不在其中。
  
这就是岳飞对金兵的最大胜利,只消灭500金兵.当时参战的金兵有3万. 500对3万,说明岳飞军队根本没有消灭金兵有生力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当时兀术军队总人数多少却在10万到20万之间。即使消灭500金兵这个胜利也是令人怀疑的,因为,岳飞军队不可能没死一个人.但是,岳飞只报胜利,而不报自己损失人数,金史太简略了,也没提死伤人数.以金兵的战力,岳飞部队的损失人数估计在500左右。


总之,中国历史中,文人的命运一直是不幸运的,文字狱也没有间断过,只不过在宋一朝,宋太祖下了不杀文人的昭令,宋时的文人才免了一死罢了。宋朝的平民生活当然不好了,大部分时间,宋朝处于四面威胁之下,边疆战乱不断,北宋末年更是糟糕,内还有起义,南宋不必说了,小朝廷,总有一些地方是富庶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