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草原和沙漠
·伊 人·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我长期以来对内蒙古草原的想象。今年夏天,我们一家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内蒙,体验了在草原上骑马、住蒙古包的乐趣,同时也看到了那儿大片大片的沙漠,以及蜿蜒几百公里寸草不生的燕山山脉。
从上海到呼和浩特,一下飞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空气的凉爽和清洁,一路过去,蓝天白云,能见度极好。呼和浩特这个城市似乎与中国的其他城市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建筑风格也无独特之处,只是每座建筑上的文字让我感到些许异族风情。除了汉文之外,还有蒙文。蒙文的字形都是细细长长,中间有长长的一竖,有时带钩,在一竖的边上然后有长短不一高低有序的横杠,每个字看上去都像一把钥匙,神秘莫测。我当然是一个字也看不懂,可是当我问司机和导游(他们都是蒙古人)的时候,他们说他们从小学的都是汉文,对蒙文也是大字不识一个。可见新一代的蒙古人都丫?小昂夯?敝?印?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呼和浩特附近一个规模比较大的草原游玩,因为导游说其他几个稍微小一点的草原的原生气息不如这一个。汽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就到了草原。从车上下来,就有六、七个穿着蒙古民族服装的男女青年上来迎接我们并围着我们唱歌,他们的歌喉嘹亮远旷,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能猜到这是迎宾歌。歌声停下来的时候,他们就把手中装满白酒的酒杯端到我们的面前,并献上洁白的哈达。我不能喝酒,但导游事先交待过,一定要接过酒杯,然后用无名指沾一滴酒,弹上天(敬天);再沾一滴酒,弹到地上(敬地);再沾一滴酒,涂在自己的前额上(敬祖先);最后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对不能喝酒者,不一饮而尽也没有关系,他们不会在意。蒙古人的热情好客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仪式完成之后,我便开始观察周围的草原。然而奇怪的是,蓝天白云之下远远望去,似乎是有无边的绿色,可是仔细去看,那草的长度恐怕还不及一寸,而且并不很密,许多地方露出沙化土地的颜色。我不禁十分失望,心想这里的草还不如我家院子里的草长得茂盛!但失望归失望,既然来了,就一定得体验一下蒙古牧民在草原上骑马的滋味。于是就让一个牧民带着我们,骑上马前往草原深处。
在总共三个小时的骑马“探险”中,我们居然经历了从遭受太阳暴晒到遭遇狂风大雨冰雹的过程,草原的天气确实变化无常。骑马是我女儿的最爱,所以她相当如鱼得水,骑得优哉游哉。我就比较紧张,但好在蒙古马大都个头不高,性情也比较温顺,所以还算顺利。一路在草原上走的时候,我确实能感觉到天苍苍地茫茫的意境,四面望去除了天就是地,没有树木,没有房屋,空旷遥远,让人忍不住想放声高歌。然而,地上几乎没有草的影子,就是那些绿色植被,牧民说也不是马可以吃的草。从何时开始,蒙古的草原消失了呢?
在现代蒙古包里休息了一夜之后,我们去了远近驰名的“响沙湾”。从草原到响沙湾要走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这一路上的所见是我终身难忘的。我们的司机在唱机里面放着内蒙民族歌曲,都是歌颂赞美大草原的。我们最喜欢的是由爸爸、妈妈、和小女孩在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那一首,轻松自然,又有民族风味。但是,汽车外面的风景却与草原的风光相距甚远。我们一路过去,看到的是大片被翻耕过的农田,金黄色的油菜花,紫色白色的土豆花,以及其他的绿色蔬菜和玉米。据说麦当劳用来炸薯条的土豆大都由内蒙种植,因为这儿的土质合适。看着原本应该在草原上驰骋的牧民如今站在地里维护庄稼,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以前总是说“沧海变桑田”,而今天我却看见了“草原变沙漠,牧民变农民”的情景,喜耶?悲耶?
而在民居的土墙上,除了经常出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广告语之外,最多出现的就是“不准过度放牧,过度放牧者严重罚款”之类的标语。这句标语证实了我原先的猜想,那就是过度放牧才是草原消失的罪魁祸首。因为草原是人人可以使用的公共资源,所以放牧越多的牧民就越能够从中获益,结果大家都拼命放牧,耗尽草原,使其丧失再生的能力。而沙化的草原不仅使当地的牧民无法再从草原上受益,而且也对北京沙尘暴的恶化贡献良多。据说有一部分沙尘已经飘洋过海到了日本,日本人主动要求到内蒙来种草种树!
到了响沙湾,才知道原来内蒙古还有这么纯粹的沙漠。这是一片方圆8公里的沙漠,沙子呈黄色,颗粒十分细腻。沙漠上有几十匹骆驼供游人骑,相当壮观。而最有趣的活动则是滑沙。因为沙子纯粹细腻,而且有的沙坡十分陡峭,接近45度角,所以坐上一块滑板后,就可以没有障碍的象滑雪一样滑下来,十分过瘾。一路下滑的时候,沙子的声音在耳边嗖嗖作响,所以才有了“响沙湾”的名字。“这里的沙子会唱歌”,是给响沙湾的广告词。我不知道这里本来就是沙漠,还是多少年前从草原变成沙漠的。
据说,在内蒙古的北边靠近外蒙古的地方,依然能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