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忙得团团转,临睡前不能再读书,只好看看图画书,大多是给三到六岁的小孩看的,每本大致有一,二十页的样子,每页都是色彩鲜艳的图画,旁边配几句简单的英文故事说明.没想到我居然看上了瘾,现在不看几本就睡不着了,想想呢,也许是自己的潜意识在拼命弥补幼儿时期的空白,那时太小,还看不了小人书,又没有这么漂亮可爱的图画书,我的幻想娱乐都来自老爸随口编的故事.
比如昨天我看了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说的是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用各种方式表明自己所给与对方的爱,最后都爱到月亮上去了,当然啦,大兔子毕竟大一点儿,它还是从月亮上爱回来了,小兔子也觉得在地面上的爱更踏实可靠.
还有一本更好玩的,名字叫猪!猪!猪!>>,讲一个小镇里的人,做了好多好多吃的东西,招待从远方而来的好多好多小猪,它们吃得兴高采烈,又跳舞又唱歌,看得我都有点儿馋了.书里说等小猪们走了,人们也不得休息,因为下一拨客人—小羊们就要来了,我不由得想了,什么时候请客轮到大象呢?
我更喜欢这个小猪吃饭的故事,因为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在给小孩讲故事的时候,老是要惦记着寓教于乐呢? 不管说的是什么,非得加入些道理进去,我们就这么忙不迭地想要教育小孩麽? 起初我以为这种小小的以文载道是咱们的文化传统,不过等我看过西方的幼儿童话多了,发现这原来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我们的传统并不例外.是不是大人知道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藏不住裹不住,再不倒出来就漫溢了? 还是我们天性里好为人师?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些东西是单纯的,仅仅为了快乐,仅仅为了愉悦而存在? 或许这种“单纯”显得单薄,它不符合我们超级复杂的大脑构造,对于忙碌不堪的心来说也不够应景.太简单的东西,弄不好就会让人觉得没价值.怎么说呢,反正我们的机器都是造得越来越精密了,尽管它们的口号都是要尽量方便生活的需要.
也是昨天,又有一个朋友抱怨我没有手机,她的理由很正当,“现在你看谁还没有手机啊?”
“我啊!我就没有呀!”
她气得要抵制我的座机电话,如果我再说什么为自己辩护的话,她就要上街发传单表示抗议了.
其实说真的,我得承认,我不用手机的一个原因是我还不会用手机,而不会用手机的原因是我还没用过手机.话说起来是有点儿绕,而且不确切,以前我回家的时候,父母都会给我一个手机,监督我出门的时候早些回家,他们总担心我在那么大的北京城里逛丢了.
那个手机现在还躺在北京家中写字台的抽屉里,等我回来使用它,除了我,没有人愿意碰它,因为它实在太老太土了.我基本上也没用过几次,不过记得它上面的绿色小按钮是开机接听,通话完了按一下红色的小按钮关机.
不过这个手机倒是我的理想手机,当然比它再漂亮些就更好了.我最希望以后有个简单手机,也就是说,它只负责通话功能,我只管打出和接听,其他的功能一概没有,比如那些发短信啊(对了,短信我也不会发),发邮件啊(我不是有电脑嘛),彩铃啊(这个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说手机响的那些动静吗?),游戏啊(最不喜欢电子游戏,所以不需要)......手机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反正这些我都不想要,只愿意最简单的打出和接听就行了,其实我只需要手机上面有两个按钮已经足够.
很遗憾的是,我迄今没见过这样的超级手机,去年我发神经去卖手机的地方询问,没想到一上来就被宣传了诸多我听不太懂的功能,我只好面带微笑,做战略撤退,以免导购帅哥的围攻.
如果手机彩铃指的是我以为的那个意思,那么我倒觉得这是手机所有的功能中最搞笑的一个.今天我乘公交车回家,上来一个女孩,很快就听见她的背包里有人叫唤,“有人在吗?有人在吗?...”她忙着掏出来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人家悄悄地说:“在啊,在啊,不只一个人呢!”
有一次我在大学的电脑室里,四周一片安静中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这时,一阵手机的口哨铃声响起来,把大家都吓了好一跳.本来口哨铃声没什么不好的,问题是这家伙选用的是电影杀死比尔>>中,那个一只眼睛的美女蛇杀手一路走着进医院去杀沉睡中的新娘的那只曲子!
还有个朋友用的手机铃声是一阵狂笑,他用了没几天就换了,他说那种笑声怎么听都象是嘲讽.后来他做了父亲,就换上了一种BABY的哭声,小喇叭似的,挺可爱.可是他的朋友们都不乐意了,原因是一有他的电话,哭声一响,朋友们就觉得他得赶紧回家了,这让人很扫兴.
老弟用过一个手机是朋友给他攒的,特点是接听的时候,手机会大放光芒,亮闪闪的,很引人注目.他大概用了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只好送给一个小丫头.他说一看见手机闪闪发光,他就觉着自己应该喊几声“耶!耶”才不辜负它.
好啦,说几句手机的好话吧,不过,我也没说过手机的坏话吧,天地良心.
从前写信的时代,时光是缓慢的,纵然人心焦急,也奈何不得路途的遥远,急脾气也慢慢地磨成了慢性子.那时写信的人都很郑重吧,看在长途漫漫的分上,写好每一个字,想好每一句话.
光阴流转,等我们手里有了电话,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了,这是发明电话最大的慈悲.可是人也更急躁了,有时连电话都懒得打,发个短信就完了呗.再有时连短信都懒得自己想内容,就用别人早写就的啦,而且更逗笑.
我刚来德国的时候,语言班里有个同学,她住的学生公寓里如果是邻居们彼此打电话就是免费的,于是她天天跟隔壁的好朋友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
还记得我问过她,“既然是那么好的朋友,为什么不干脆过来面对面聊天呢?”
她说:“见面多麻烦,还是打电话省事!”
哦.可是我一直没明白,为什么见面会很麻烦,要沏茶倒水? 要端出煮花生?
我这么想不开,是因为我总是以为喜欢一个人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跟他见面,感情越深厚就越是想,光听听声音是远远不够的.那些见不到的朋友,不是嫌麻烦,而是见上一次真的太不容易.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是不是我们那些老旧的感情维系方式都可以被省略掉了呢? 我甚至怀疑有一天,连打电话都嫌麻烦了,那我们将会以什么方式感知对方的存在?
电脑也好,电话也罢,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们骨子里的孤独,“多”和“快”,对于感情而言,未必是最好的表达.不要忘记,我们的心灵已经存在了那么久远,它是日积月累演化而来的,所以它永远需要一种最直接的,最简单的面对.
我最喜爱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看着,听着,感受着,那时的心声有一股暖流.
至于手机嘛,大家都说有了手机非常方便,人人可以随时找到人人.然而我听到这话就忍不住要犯别扭,说老实话,一想到随时可以被人人搜索到,我就头疼,有一股冲动要逃开.
哈哈,我知道这一段和上一段貌似冲突,哼哼,其实才不是呢,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我的无手机生涯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吧,多久我也说不好.如果将来我有个手机的话,希望它就是我的理想手机,超级简单的对话器.
我说,你听.
你说,我听.
足矣,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