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个景:《星条旗》和《星条旗永不落》



《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h,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 perilous fight,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 streaming?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由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词,美国作曲家约翰·菲力浦·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作曲。

1814年在美国1812年战争中,诗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在巴尔的摩目睹了英军对麦克亨利堡的进攻,和美军的英勇抵抗。1814年9月13日凌晨,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过炮火的硝烟,看到一面美国国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风飘扬,他被这景像深深感动,随手在一封信的背后写下了几行诗。第二天,他把诗稿送给法官尼科尔逊(Nicholson),得到大力赞赏,并建议用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曲子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的“To Anacreon in Heaven”做为配曲,同时取歌名为“星条旗之歌”(The Star Spangled Banner),这首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就传遍全国。1931年被正式定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歌。

虽然有四组歌词,但实务上几乎只唱第一组歌词,不唱其他歌词,尤其是第三组带有反英情绪的歌词。而苏沙的著名进行曲星条旗进行曲经常被误认为是美国国歌,是不正确的。



美国爱国乐曲:《星条旗永不落》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又名《星条旗永远飘扬》,是“进行曲之王”苏萨最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就音乐而言,是颇有鼓动力的。

  音乐在降E大调、2/2拍子快速的引子之后,出现了雄壮奋进的旋律。随后出现舒展明快的第一主题,先由木管声部弱奏,并立即由以长号为主的铜管乐器强奏而出。随后,音乐进入降A大调,第二主题流畅欢快,由木管乐器主奏。在长号的雄壮的过渡之后,音乐第二次进入第二主题,并有短笛作装饰性的演奏。当音乐第三次进入第二主题时,情绪饱满而高涨,低音声部响起长号的对位旋律,同第一主题和短笛演奏的曲调相重叠,进入高潮,在异常热烈的情绪中结尾。转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