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七号称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将至,而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之争正如火如荼。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随着8月19日(七夕节)的临近,各地又
“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南阳、西安和沂源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其他地方也不甘落后。它们的旅游开发能
南阳牛郎庄要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
●南阳雄心:打造七夕文化节和各地一争高下
8月14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少强组织召开了有溧河乡和詹庄村负责
8月19日,是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南阳市将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主会场在“牛郎织女故乡”的溧河乡詹庄村牛郎庄,整个
联席会上,大家达成共识,去年11月,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牛郎庄作为牛郎织女的发源地已获得官方认可,这次一定要举办好首届文化节,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势。“举办首届七夕文化节旨在
在西安市长安区举办的首届七夕文化节上,村民们要为织女献饭、献茶,并举行读祭辞、夫妻祭拜等仪式。晚上,还要为牛郎织女守夜,祝福他们一年一度的银河相会。
而襄樊举行的首届相亲文化节上,主办方除推出7种相亲方式外,还邀请原生态民俗演出团助兴。
这天,“七夕”爱情文化节也将在河北邢台拉开帷幕。
这个千百年来传唱的爱情故事到底源自哪里?
●硝烟四起:十几个地方都是“牛郎织女”发源地?
南阳日报
去年7月19日,南阳日报刊发了他采写的《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的文章,引起国内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
苏中告诉记者,经
11天后,传来了河北邢台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的消息。位于邢台市西部的天河山生态
8月27日,山东沂源县在北京举行新闻
8月28日,山西和顺县在太原举行“中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起源地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故事源于和顺县境内南天池、牛郎峪村一带。
8月30日,陕西兴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兴平是牛郎与织女故事的核心区。
从去年至今,已经有10多个地方宣布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除南阳外,最近,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邢台、西安等地也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奇特风俗:牛郎庄织女村互不通婚
距南阳城区西10公里左右的312国道旁,有一个“牛郎庄”村牌,这就是南阳版的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牛郎庄是溧河乡詹庄行政村下属的一个
群众称,这个地方就是牛郎织女幽会的地方,这座桥被称为“鹊桥”。
桥旁是一通新立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一牵牛星,星下画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扬鞭牵牛状;左角有一织女星,里面跪坐着一位头挽高髻的女子,两星之间是天河。
牛郎庄85岁的刘润芝
老人说,过去村里有一通从墓里挖掘出的石碑,上面刻有牛郎织女的图案,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村民曾把这块碑立在村南头的这座桥上,现在这通石碑被收藏在南阳市汉化馆。新石碑上的图案就是从汉化馆的那块汉画像石上复制的。
有趣的是,织女村女不嫁牛郎庄男。
刘润芝说,相距不到2公里的史洼村被当地人称为织女村由来已久。千百年来,史洼村姑娘不嫁牛郎庄已成当地民俗,时至今天,他们认为,史洼村姑娘嫁到牛郎庄,就如同“天仙配”,虽恩爱,不长久。当地人把两村之间的石榴河,比喻成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
村中很多人证实了老人的说法。
郑州轻工业学院副院长、民俗专家陈江风教授以前在南阳工作,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牛郎织女故事源于汉水两岸楚地。
●前景猜度:“中国爱情第一村”能否开发成功?
“牛郎织女爱情传说是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如能充分利用,既保护了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詹庄村委会主任陈新同说。
他的
陈新同指着规划图介绍,建成后的爱情村占地300亩,投资2000多万元。除建造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的景点外,还要进行生态方面的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虽然有一家
陈新同说,虽然资金不到位,但是自己要先进行基础建设,现在已经投资了近10万元。最近,乡里
河北邢台天河山景区现在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
西安准备在牛郎织女庙遗址上建设一个文化旅游区。牛郎庄的开发潜力到底有多大?
南阳市旅游局副局长刘建中认为,要
也有专家担心,在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神话里,有织女洗浴的河流和牛郎田舍边的大山。对于不具备这些因素的牛郎庄来说,
●名利博弈:神话人物“归属之争”价值多大?
专家认为,神话人物的“归属之争”,已演变成资源与利益的博弈。
我省西华县为打好“女娲”牌,已着手把女娲城由现在的60亩扩大到200亩;陕西平利县的女娲山已成当地的著名风景区;河北涉县至今已举办了两届女娲文化节。
“中国盘古之乡”桐柏投资千万元左右,用盘古文化包装了一条旅游
正是因为利益驱动,有着相同民间文化的地方正在发生一场“争夺战”。
针对邢台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带来的质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负责人表示,牛郎织女的故事只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协会命名也只是代表保护权,而不是所有权。一位专家慨叹:“在浮躁的商业化风潮中,再也没有人吟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个
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夏挽群告诉记者,近两三年来,一些地方着眼于古老文化发扬基础之上的旅游产业开发,形成了申报与争夺的热潮,说明各地对“草根”民间文化的重视。但各地情况不同,不要以为争来一段历史,或者争到一个名人,当地经济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