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的越南:越南印象
有些人认为我们富了,
越南还停留在原始落后的水平,
我们可以轻蔑地鄙视越南。
这种态度和日本、韩国一些无知的人对中国的态度没什么区别。
别忘了,我们在发展,别人也没睡觉。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之”
于是有了这一系列文章。
越南游记
gzkoei
越南女子的传统服装是旗袍,但是不一定都大红大紫,很多也是穿着很淡色、很轻质的旗袍。旗袍开叉很高,完全高过了大腿根部。不过你休想偷窥袍下春光,里面是飘飘的轻质长裤。个人感觉,旗袍可能来自于中国影响,但长裤大约属自创。
越南航空的空姐,都是大红的旗袍装,笑容可掬。
到了河内机场,海关的盘查也不太严格,但是手续倒是非常齐全,甚至乎关心你住在河内什么酒店,这点可能是效仿美国佬。来来往往的男女工作人员,看起来跟我们也没什么两样,看象远比广西云南边境的越南小贩要好,毕竟是首都啊。
知道这个国家跟我们曾经交火,死伤可能惨重,所以心里老忐忑。出了机场,发现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机场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中国人。路上的四川摩托车,多得象蚂蚁。上机场高速不久,在众多FORD、TOYOTA跟DAEWOO的巨幅广告群中,一个熟悉的广告一晃而过,想了很久,原来是一汽解放的标记。
这是一个曾经充满法国浪漫的殖民地。这是一个富裕跟贫困、浪漫跟落后、优雅与肮脏同在的城市。
窄窄的机场公路穿过郊区的村子。偶尔见到一家“士多店”,货品稀少,门楣上几个大大的法文字母,下面两张椅子,小青年弹着吉他,两个小女生在车子卷起的飞扬尘土中,痴痴地听。周围的村舍,大部分很旧,灯光昏暗,沾满尘土,但是每一栋都绝不雷同地散发着欧陆的风格。一些美轮美奂的大宅子,门口前暧昧的灯光下,静静的奔驰新款房车边上,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正努力地被主人‘突突“地发动。
进河内已经是初夜,窗外晃过的都是矮矮的,但是非常有情调的欧式建筑,还有就是满街的摩托。车子停在Hilton门口,下来一看,惊讶,这大概是我住过最小的一家Hilton酒店,好像才10来层,但是已经很突兀在周围的“教堂“群当中了。被告知,这里是越南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市中心。
跟大部分此类酒店一样,大堂里头一家debeers专卖店,钻石的晃得人刺眼,标价是美元。由于来得匆忙,还没搞清楚美元、人民币跟越南盾的关系。酒店的服务小姐很养眼,白色长长的旗袍,长发披肩,一个酒窝迷死人。小姐们也是训练有素,一丝不苟办理手续,可还是从她语气和眼神里察觉到一晃而过的那种不屑,以及眼神里对旁边白皮肤洋人那种刻骨的和蔼。和上海虹桥万豪的那些前台小姐真象啊。也许是这种酒店的通病吧,也许不少同胞在这种场合的表现可能。。
窗外的河内静悄悄,从不高的楼层看下去,整个城市在点点灯火中向远方延伸。虽然是首都,但真的没有高层建筑。饭菜很难吃,酸酸的。晚上又出去晃了晃,之前听说人民币在越南通用。在酒店对面的字画店里跟老板娘比划了半天,原来一块钱人民币兑换1800越南盾。就是说,只要几百块钱,就能做millionare了。问题是,百万盾,能干啥?
酒店正对面有家bar,门口两排美女,一色旗袍,不过都没有长裤,于是我们大喜,冲了进去。不行,语言不通,英文不通,中文不通。难道都说法文?找了个看起来象妈米的小姐问了问,还好,能说几句中文。按照国内的说法,旗袍的妹妹们是”陪聊”,陪酒不行。连语言都搞不通,聊什么劲。然后实在没有跟”妈米”搞清楚那个”盾”的数量级用法,再加上天色太晚,于是回酒店睡觉,还好有中文台。
白天看河内,发现感觉就大不一样了。旧、落后,但是干净,并且真的很优雅—主要是指建筑、装饰格调,这点看来,法国人民真的是伟大,输出了浪漫。想想《情人》那个电影里的情节吧。。街上似乎很乱,摩托车轰轰地到处穿,不过试过几回还真的放心了-决不会撞到你,不像广东的小镇。街上的汽车五花八门,但是档次显然不低,没有吉利、夏利这样的初级轿车。街上树木很多,看起来都是几十年的老树。跟周围的”教堂”一样,它们看来很有一段没有变化的历史了。虽然看起来落后,却是比广州那些日新月异的高楼大厦,有韵味得多了。究竟哪一样好呢?
河内出租车质量不错,比广州强,全是新款的DAEWOO或者HONDA的小型车,也有小型的VAN,坐7个人。车里非常干净,象私家车。不过司机的素质不敢恭维,倒不是宰客,是完全不懂基本英文,你说什么他都很难明白,这还是一个国家的首都。
一块人民币等于1800盾,出租车的起步价大概是30000盾。零很多,所以一定要注意,我就错给了个VAN的司机300000盾。靠,那可是100多块啊。我们在街上没头没脑地逛,人很多,但是看不到一个公安(越南人同样称gongan,连发音都一样。),没有一个交警,但是街上居然还很平静,没人闯红灯,摩托虽然乱窜,但是算好距离,绝不跟行人抢道。Hilton后面是个象大歌剧院的建筑,看不懂字,好像是个什么政府机关。十字路口一个大的花园,里面摆满了酒桌,白天没人。繁华的街上很多商店,有的有中文“越南国家工艺品公社”,门口有人挑着担子卖面包,就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那种过时的,5000一个。路边都有铁的地图牌子,告诉你在什么什么地方,想去什么什么地方。拐角一个非常精美但是残破的教堂,似乎也封存了好久。一个很大的院子里,一面很小的五星红旗飘着,看来好像是偶们的大使馆。
好不容易说通了一个司机,告诉他我们要去”shopping”,还要是河内“biggest”的”shopping “..揉着发酸的脚丫上车。7拐8拐下了车,四处一看,靠,哪有shopping?,周围全是鞋店,各种男鞋女鞋凉鞋鞋底。。原来他听成了shoe吧。我们很沮丧地看着忘不到头的鞋垫,只好继续走走看。其实这小街道格调也不错,周围似乎全是法文。各种穿着裤脚很短的长裤的女子来来去去,没人注意我们。
中午了,肚子开始饿,拐了个弯,突然发现前面一个招牌:“四川火锅”。象找到家一样,马上奔进去。里面没人吃饭,都在发楞,一问是中国人开的,四川口音,原来今天人家要搬迁。靠。跟店老板换了点盾,又聊了很久,原来是四川的一个什么外经委办事处开的,成都人。还谈到了河内情况。河内确实没什么警察,也没什么黑社会,“绝对安全”,他说。也有很多娱乐场所,“也绝对安全,没有公安”,还坚定地告诉我们一个简直不能相信的好消息,“里面小姐最多3万5万盾就够了”。
综合来看,河内街上的妹妹们,长得都不是天香国色,但是比较平均,没有广州那么多歪瓜劣枣。而且皮肤看上去细腻,都是长头发,再就是没有肥婆。露面的女人并不象传说中那么数量庞大,还是男人比女人多。
天色再次降临。我们一群男人开始心里痒痒。于是打了2部VAN开始到处找乐子。司机照例是狗屁不通。“many ~many~bar~bar?OK?”,我们竭力跟他想解释清楚。司机似乎若有所思,点点头,一加油门冲出去。绕了半天,前方一个湖,湖边灯红酒绿,好几个大招牌什么什么club。OK,就是这个,一哥们高兴给了50000,“no change!”。
一家club,门口一排旗袍,里头全通红地灯,我们凑过去交涉,靠,还是不行。完全不懂英文。而且里头怪里怪气不知道是个什么场所,可疑。于是换。下一个好像规模很大,吃的玩的还有电动游戏机,好像是海员俱乐部。顺着那个非常有特色地旋梯上了3楼,果然是个正儿八经的酒吧,里头一个大舞台,上面有人用越南话唱黎明的歌,很自我陶醉的样子,吧台后面是一排排的桌子 。一排排的越南少男少女含情脉脉地在喝酒。好像没啥意思,再换。
我们漫无目的在河内街头逡巡,象10来头北方的狼。
河内晚上酒吧也很多,还有很多很多暧昧的卡拉OK。一群少男开着摩托追逐着前面的摩托少女,呼啸而过。街边酒吧旁边偶尔冒出几个非常养眼的混血妹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美军的杰作?几家大型卡拉OK门口停满了奔驰600跟法拉力。好像河内城也不大,但是街道窄,转来转去又回到了起点,10个狼都浑身大汉,开始后悔白天兑换了那么多用于夜晚的盾,看来都要白费。
回酒店打台球。泡到几个妹妹陪打,不收小费那种,长得还不错,一个还会讲中文,夜里没事来玩(估计也是另有企图)。啤酒是百威的,口感跟国内的一样。听说终于有能交流的越南妹妹,10个狼都围过来,一人问一句就唧唧喳喳了。有贼心没贼胆,因为搞不清国情,又怕挨巴掌弄出国际关系问题,所以10个狼也都只能看着妹妹咽口水。
打了半天,还是无聊,又出去逛。走了很远,到了个湖边,发现一圈都是酒吧,还有热情的越南妹妹拉着唧唧瓜瓜,心想怕是陷阱。这时开来一个挂警灯的皮卡,几个穿绿色制服的公安下来,跟小妹几里挂拉几句,似乎拿了小妹一卷什么东西,估计是钱。可能是黑社会警察?想了想于是没敢进去,12点了,回去睡觉。
迷迷糊糊中,我想,明天一定要打听清楚,晚上去找点乐子。
看到当地的英文报纸,说一个越南的外资工厂新开业了,效益很好,工人待遇每个月可以拿到折合1000人民币。但四川火锅店老板的说法,河内普通市民的收入,每个月大概就是人民币2、300块,决不会多。不过这种说法似乎也可疑,因为通街的摩托车,连自行车也看不见。难道普通市民会拿一两年的收入去买个也就几年寿命的摩托?并且看起来好多摩托是较贵的绵羊仔。
比较真实的情况是,越南有很多婚姻介绍中介,专门给台湾、香港或者欧美介绍”西贡小姐”做新娘。以一个刘嘉玲长相的河内大学英语系妹妹为例,包括娘家聘礼、中介费、出国入境手续费用,报价是5000,美金。比我们在国内农村买老婆要贵,但是比在国内泡同样背景条件的妹妹,要划算得太多。并且越南女子看上去就给人一种逆来顺受的温柔气息。广州火车站以前很乱,很多盲流、吸毒分子长期聚集在广场。其中有个越南女子,在广场上生活14年,生了7、8个不知道爸爸的儿女。最后中旅在报上募捐,送这可怜的母子们回越南老家。
第二天,我们终于盼到一个能听明白英语的司机,”Bar~many many bar, understand? Beautiful girl~ understand?”…”OK ..OK”。10个狼立刻上路。车子怪来怪去,停在一条小街里,旁边是霓虹闪闪的一个去处。好像是个吧。进门之前,回头一望,Hilton就在500米外耸立。
这店装修还不错,一楼吧台,二楼几间包房。几个瘦瘦的越南仔极其殷情,虽然也无法交流,好歹用人民币一张张也闹明白了行情。一支啤酒30000,小食品数千到数万盾。越南仔说还有妹妹。小费70000盾,但不知道包括何种服务。看到一楼吧台里的服务小姐一脸笑靥如花,我心猿意马,一屁股坐吧台上起不来了。几瓶啤酒叮光下肚,同来的2个哥们也媚眼如丝,拿各种语言试图跟吧台妹妹沟通。妹妹也不拒绝,羞涩笑笑,捧起酒瓶也喝,并且开始讲中文。原来是在广西上过学的,还去过南京跟深圳,但是没说去干啥,可疑。
外滩画报:
下午五点,正是下班高峰期,从海防通向河内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我们的面包车穿行的速度并不快,正好可以让我慢慢观赏沿路风景。
沿路所见并不能让我兴奋:与国内很多开发区相似,繁忙的道路、分割成小块的农田、不时闪过的路边厂房和杂货小店构成了风景的主体,惟一体现越南特色的是数量众多的摩托车。
我搭乘重庆力帆越南分公司的班车前往河内。力帆厂设在距河内市区二十多公里的开发区,中方员工都住宿舍,家在河内的越南员工则每天乘班车上下班,所以现在车上只有我一个中国人。
旁边的越南翻译阿清告诉我,公路沿线属于开发区,集中了很多工厂,不少是中资的。阿清前年从河内一所大学的汉语专业毕业后,进入力帆越南厂工作,月工资2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一千元)。对这个数字阿清并不满意,她说在河内的很多同学工资要高得多。但看得出来,阿清还是很喜欢为中国公司工作。
“我很敬佩中国,因为中国现在发展很快。最喜欢广州——它和河内最像。”阿清说。很快我就彻底同意了她的观点。过了宽阔的红河,车子进入河内市区,这里的街市与广州、上海的老城区太像了。车窗外看不到任何能使我惊奇的城市景物,没有惊奇本身倒成了最大的惊奇。
看着车窗外狭窄的街道,人行道上各种杂货店,肤色举止一样的下班人流,记者丝毫没有身在异国的感觉。
是性格缺陷还是文化误读?
从昆明来到河内经商的福建人吴先生刚来时也有同样感受:“一开始觉得很适应,因为这里的风俗习惯、饮食与国内都差不多。”可是现在将近一年过去了,吴先生最盼望的就是自己代理的产品能够早日打开市场,这样他就可以尽早回国。
交谈中,吴先生用了很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汇来描述当地人,我礼貌地倾听着,心里想:他可能在这里受到过一些伤害,因此有些过于极端了。
德国人类学家西梅尔认为,当一个陌生人进入另一种异族文化,由于思维与行为方式的不同,他往往无法顺利解读对方某个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所代表的真实含义,误解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对峙与冲突。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我就是西梅尔理论中的陌生人。在与这个国家人民接触的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主观印象。比如在芒街入境时,有些越南海关人员的呆板表情和生硬的态度;以后在店铺里消费时,价格要比他们本国人高出数倍(越南商店对内外宾标价不同),而营业员的微笑却不多见。
但一联系到自己的记者身份,我就努力地抑制这些主观印象。这只是我的个人问题,作为一个观察者,必须保持中立无偏见的态度,我这样告诫自己。
随着旅行的继续,当我深入越南腹地,以及最后来到它的首都河内时,我惊讶地发现,这种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误读”和由此引起的误解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一过国境线,总感觉中国的天空都要蓝一些,回到国内心情就舒畅很多。”越南浙江商会会长邹青海这样告诉记者。
与不懂越南话的吴先生不同,邹青海并不存在语言问题。在越南呆了十年,凭着温州人的聪颖,他学会了越南话。但除了一些商务场合,他很少和当地人说越南话,当初学语言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做生意不再上当受骗。
“在越南很少有当地朋友,总感觉很多人都想占你的便宜。”邹青海无奈地说。邹最近有些苦恼:公司的业务在扩大,自己又不时要往国内跑,他很想找一个信得过的越南人做帮手打理生意,但他发现实在很难在当地找到合适人选。
“这会不会是你的主观印象?或者你的运气不好,遇到的骗子多一些?”我问。邹青海苦笑道:“如果真是那样就好了,但这是我接触过的在河内的中国商人的普遍看法。”
如果邹说的是真的,我无法解释这种群体性情绪为何会发生。
越南人的解释
“我告诉你,越南人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中国人也不是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好。”听了记者转述的一些中国商人关于越南人的看法,李桂英平和的声音突然提高了。
河内市区东部的还剑湖地区属于游客云集的老城区,李桂英的“姊妹”餐馆就开在北岸一条狭小的老巷中。她爷爷是中国人,因此她可算是半个中国人。1994年她曾在上海学习过一年汉语,听说我是从上海来的记者,便热情地与我聊了起来。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好人坏人,其实越南人总体上是很善良的,一些中国人对越南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语言不通造成的误会。”李桂英微笑地看着我,一脸真诚,“事实上,虽然我有中国血统,但是对河内中国人的有些做法我也看不惯。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
我一边听着李桂英激动地解释,一边吃着越南菜。越南菜比较清淡,不似中餐般油腻,并有特殊的香料味道。李桂英的话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这里的中国人在评论他人的同时,自身或许也有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位于河内北郊的越南国家外贸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但其校园之狭小、教学楼之陈旧,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不过,校园里大学生们的衣着却和中国的同龄人一样时尚,很多学生骑着摩托车进出校门。
走在校园中,看着陈旧的校舍和青春时尚的大学生,总让人觉得非常之不协调。或许这就是越南现状的写照吧:先进与落后、时尚与保守、激进与守旧相互碰撞着。
汉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阿恒对中国充满向往,她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去中国留学,继续学习中文。在我的要求下,阿恒带着我来到附近一个寺庙,它的建筑式样完全是中国的古典风格,殿前的对联、门匾都是用汉字写的,和尚念诵的也是汉字经文,庙里供奉的菩萨同样似曾相识。
一进大殿,阿恒虔诚地双手合十礼拜。我环顾四周,殿里的善男信女们都一脸虔诚地恭敬拜佛。与中国不同的是,这里年轻人也很多。我倾向于这种观点,即在亚洲崇尚佛教的国家,国民性格基本上是温和内敛的,这与佛教倡导的“戒、忍、善”教义相符。
显然这是一个从文化到风俗习惯都与中国非常相似的国家,因此国民性格也不可能与中国相差很大。那些中国人之所以抱那么强烈的负面印象,可能是还没有找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站在捻手微笑的佛像前,我这么想。
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杜进森博士对记者的回答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改革,很多人急于赚钱发财,在这个过程中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这并不奇怪,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关键是两个国家需要加强互相了解。”
一个被贫穷折磨得太久的民族,一旦挣脱束缚,强烈渴求财富的欲望就会爆发出来,传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抛弃或扭曲。这种感觉中国人其实并不陌生,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学会适应越南
越南有一部充满复杂矛盾和斗争的近代史。在这里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长期遭受侵略的历史,让越南人对外来者充满戒心;而且在他们看来,本国的道德规范对于外国人并不适用,因此针对外国人的欺骗行为在此间盛行。
美国爱荷华大学传播学博士常燕荣认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必须具备至少三方面的能力,包括理解上——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心理上——容忍暂时的误会或挫折,不以消极刻板的想法或偏见去对待他人;行为上——积极配合以消除误会,营造融洽的氛围。
越南中国商会会长伍万华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必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一些中资公司经营业绩不好,容易影响经营者的心情。这时更应该多交些越南朋友,经常出来走走,慢慢就会喜欢这个国家了。
“实际上我接触的那些中国企业的员工,走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越南。有些被总公司调回去,又自己辞职跑回越南来,这证明他对这里有感情。另外在这里待得长,就懂得怎么去经营这个市场,如何与当地人相处。”
上海建工集团越南分公司的谭启东也有他的独到心得。谭启东是黑龙江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建工集团海外部,两年前被总公司派驻河内担任项目工程师。他衬衫雪白,领带整洁,脸刮得干干净净,俨然是个高级白领。
记者称赞他把自己照顾得挺好,谭启东嘿嘿一笑,示意我关掉录音机,然后才神秘地透露:他已经在去年与一个河内姑娘——原先公司的中文翻译结婚了。
河内是一座很奇怪的城市,一部分是美丽、整洁的法式风情,另外一部分却像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城市:脏、乱、拥挤。就总体而言,记者只能很遗憾地说,这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
谭启东不太同意我的观点。交谈中,他一直用一种满意平和的语气谈论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和这里的人民,显然由于婚姻的关系,他的看法已经更加客观了:“你在河内,周末时尽管来找我们。可以带你逛逛城市,去附近几个景点玩玩。”告别时,谭启东拍着我的肩膀,口气就像是这个城市的东道主。
漫步在河内最有名的景点还剑湖畔,湖心的中国古式建筑和湖畔挂着汉字门匾的寺庙,寺门前卖香的老太,进出烧香的越南人,构成了我最熟悉不过的景象。小时候每年春节和母亲去寺庙烧香,看到的不就是这般情形么?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其实是由一个个很小的细节与偏见构成,抛开这些枝节,两种文化其实有着非常近似的基础与语境,我想。
2007年五一越南游记
老张
越南,一个历史上写满战争的国家:与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近代与法国、日本、美国的战争、、各种内战、与柬埔寨的战争。除了个别与柬埔寨的战争外,其它几乎所有的 战争都是在越南本土被动的与其它强国进行的反统治、反侵略战争。这个弱小国家在历史上的生存空间,就如其在大山与大海夹缝中的国土般狭窄。这个纤弱但从未停止过反抗大国统治的国家中,民众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个集热带丛雨林、海滩椰林、高山丛林、喀斯特地貌于一身的国土上到底多么诱人美景?带着一些 好奇,我来到这个国家。
与以往一样,我还是背起包,没参加任何组织,独自一人去往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次,LP似乎有点担心外语糟糕的我会把自己搞丢。
Ho Chi Minh(胡志明、西贡)
我的第一站,是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西贡)。
这个城市的规模与国内发达省的次发达城市相仿,主要街区集中在比较小的区域内。显然,了解这样一个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步行用脚丈量它。大街上各种风格的建筑和一些略带混血的年轻人,代表着这个开放的城市对异国文化的接纳以及入侵着的残留痕迹。
林立街面的各种极小资的精品店、酒吧、咖啡馆有时让人不知置身何处。
显然,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是乐观而随遇而安的。孩子们的快乐并未因贫穷而减少,他们嬉闹着,朝气勃勃。
一些老人悠悠闲闲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小生意。
随处可见的精致酒吧咖啡馆是外国人和极少数有钱人享受的地方,本地人一般会选择广场、公园的石凳上,吹着小凉风扣扣脚丫的方式来休闲(这里没人穿袜子,很多人有闲 着的时候扣脚丫的习惯),倒也非常惬意。
商贩们无处不在。就在我欣赏老头休闲方式的这点时间,这个小贩就凑到我近前,喋喋不休地向我推销,从乘摩托环城游到美女按摩,说了十多分钟。我一面用“No”来敷衍 ,一面偷偷的就这块料练习起近距离偷拍的手段。拍了几张,这位老兄还浑然不觉,只是很困惑的问我到底想做什么,我想告诉他我其实只想看这老头扣脚牙,想想用英语还是挺 难出清楚的,就继续说一个“No”!他只好失望的走了。
虽然,在这里人们有很强的伤痛恢复能力,但战争的伤疤并未完全消失,他们只是把它藏在一个角落中的战争纪念馆而已。这里主要记录这反抗美国和法国的战争。
不同与独裁国家,民主国家入侵别国,一般喜欢用一些自欺其人的借口(入侵越南时,法国依然用老套的传教士手段,日本依然是打“解放”越南人民的旗号,美国则用的是 防止共产主义蔓延),来应付他们的道德逻辑,并取得本国民众的支持。更可怕的是,这些先进的民主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他们的民众其实从内心深处是支持的。因为这些国家 在历史上尝够了侵略战争胜利带来的实际利益。因此,在以现实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民众中,其选择不言而喻。
占展面最大部分的,也是最震撼人的,是美国入侵时的一些照片。
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二战时期,有过让全球敬仰的作为,在国内推行着最先进的民主制度和令人羡慕的制约体制。虽然,其国民行凶杀人也不会遭受死刑,虽 然,在其国内伤害一条狗都会受到惩罚,但在入侵别的国家时,对别国民众却会毫不手软的使用人类极端残忍的去征服。实用主义哲学虚伪、残忍的另一面,在侵略战争中得以充 分暴露。化学武器留给越南民众的,是远胜于屠杀的恐惧和苦难。
文明,是国家强盛的“果”,而不是“因”。务实的越南人,显然已经觉悟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他们很快就放下了历史包袱,在他们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开始了自由开放 的经济建设,生活充满了希望。
行驶的摩托车,是练习追拍的理想目标,无论是大小还是速度都很合适。走累了,蹲在越南的马路边上举着相机练追拍,是摄影爱好者有别于普通游客的一大乐趣。
据说只有上班的和外国人才会穿皮鞋
夜晚,西贡的广场、公园、各种台阶上,都坐满了休闲的人们,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摩托车流发呆。
几处著名的特色建筑,也会在夜晚配合地打出灯光。
匆匆过镇,花10万盾(相当于50元人民币)打个摩的,直奔50公里外的美森。一出小镇,到处是自然的田园风光,很有诗情画意。
一个小时后,便到了深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占婆庙宇的废墟处。占婆,一个在越南中部盘踞13个世纪的古王国,应该算此地纯正的本土文明了。
占族文明后,越南地面上,列强纷争,几百年来,你占来我占去,却没有一个国家的统治能让越南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倒是在建筑、文字,乃至饮食、语言,都越来越打上各 国文明的印记。这片原始森林中的圣地废墟,便成了那个曾经强大的本土文明的祭文。
Ha Long(下龙湾)、Ha Noi(河内)
我去下龙湾赶的天气不好,一片灰蒙蒙,大好风光,无法用相机记录。好在我老人家随遇而安,行色不能两全,就享受享受旅游也不错。
老外们是最会享受的,他们躺在甲板上,喜欢涂了防晒霜把自己晒得红烧肉一搬。
穿梭在大船之间的,是买水果的游商们,越南似乎还不是很重视教育,这么小的孩子,整天不上学和大人一起卖水果。小小的船儿就是他们流动的家。
夜宿海中小岛吉婆岛,依然有景观不错的大阳台,很爽
回到越南首都河内,这是个市政落后,脏乱无序的老城市。窄窄的街道,横拉竖扯的电线,延街到处散布的游商。对这样一个城市,我的做法一般是放下重武器—单反,怀揣 无声小手枪—DC,走街串巷深入井市之中。
那种类似粽子的东西我一直不知道是啥
越南很多人都是吃旅游饭的,男人一般开摩的,女人在挑担买水果什么的
在这里,过马路是需要勇气的
突然在街角发现这只鳄兄,竟然被人绑了嘴巴栓在电线杆上待价而估。唉,它也不找个有动物保护组织的国家混,可怜一代枭雄,落得这般模样。
走来走去,竟然无意间到了还剑湖。这里一样坐了很多休闲的人,夕阳下,竟然也很美。
蓦然,我看到了这位宛如石雕的老妇人,一下定格了我对越南的印象。
一些细节
越南在宗教方面好象受中国影响比较多,每家都供奉一个神位,写着中文(主人一般都不懂中文),多是土地关公之类,不同的是神位不是供在高处,每家都是毫无例外的直 接放在地上。
越南还实行土葬,而且他们的坟墓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土堆,一定要在上边建个什么,有时候整个山头密密麻麻的全是坟墓,很壮观
如果不吃海鲜,这里别的东西都比较单调,一般是各种春卷、炒饭、面条(很难吃),有次我点了两个从名字上看来毫无关联的菜,上来的却是几乎一模一样的两盘子,只有 浇的汁不同。还有,他们的蔬菜几乎都是生吃,虽然有时候摆的比较好看。
越南的旅游业很发达,但游客基本都是外国人,本国人很少旅游。因此不管有无受过教育,多能说几句英语。而且货币用的也很随意,越南盾、美元可以随便用,北方地区人 民币也好使。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也很好解决,多数地方一年四季都穿短裤衬衫和拖鞋,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到处野长着各种大果子,有些小饭馆,你吃个十块钱的饭,饭后也 会给你送盘火龙果。
对于加油站,越南的管理好象松的出奇。有和我们国内一样的大型加油站,也有如图的一个大铁罐子,上边加个抽油的东东,很简易的路边加油站,最离谱的就是在路边放个 凳子,凳子上边放几塑料桶油。
这次出去玩,主要是旅游为主,走的地方多,无法从容拍照,多数时候用的是小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