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塔城,1:100万地图的局部。图上红色标记为兵要地志数据。
图2:塔城图中铁列克提局部放大
打了一辈子硬仗、胜仗的龙书金将军折在了一个叫做“铁列克提”的弹丸之地上。那是1969年的8月,龙将军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
铁列克提位于与苏联(今哈萨克斯坦,下同)接壤的中国新疆塔城地区。1969年8月13日,进行正常边境巡逻的38名中国边防官兵遭到苏军突然袭击。在绝对优势的对手的重重包围下,中国军人以轻武器面对对手重装备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英勇抵抗,最后全部牺牲。事后调查,事件发生前,苏军已有种种反常迹象,许多涉及此事的文章都指当时的指挥失误,未能及时停止巡逻。1971年的“9·13事件”发生之后,龙将军被视为“与林彪集团有牵连的人”,被免去职务直至去世。在人生的最后30年里,战将龙书金完全是在赋闲中度过的。
2003年5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的一则讣告称:“原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16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讣告在历数将军的战斗经历和职务后有言“他坚持从严治军,为加强部队的全面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和巩固国防做出了贡献。”盖棺论定了,终于。
在1955年授衔的我军将领中,一共有11位独臂将军!他们是贺炳炎,蔡树藩,彭绍辉(以上上将),余秋里,晏福生(以上中将),左齐,龙书金,苏鲁,陈波,彭清云,童炎生(以上少将)。其中贺、晏、苏、彭、童将军均断右臂,其他为左臂。30年前在部队的时候,就听老首长说起贺炳炎和余秋里一个旅长一个政委,两个“一把手”搭档。开会时俩人吸烟,贺左手取烟,余右手点火,配合极为默契的逸事。龙书金将军之断臂因中弹断骨,仅以筋皮相连,似瓜蔓,能左右旋转;似弹簧,能上下伸缩。而五指灵活,运用自如。故人亦称“短臂将军”。
记者吴东峰专有文章述及龙将军的断臂医事:“1939年3月,龙书金将军率部于鲁北陵县大宗家与日军激战,左臂中弹负伤。医生告之,弹头于左肱骨炸开,为粉碎性骨折,须手术,方可愈。术时,瞩其坐靠背椅,一护士取粗麻绳至。将军惊问:“你要捆不成?”医生对曰:“我们没有麻醉药,只能用吗啡代替。它的效果不太好,怕你受不了。”龙书金将军大笑曰:“可知关公刮骨疗毒故事?”言毕挽袖伸臂,曰:“请用刀,保证不动一下。”医生乃垫油布于臂下,取手术刀在手,割开皮肉,直至于骨。纹丝不动,然脸上汗珠滚滚。术毕,警卫脱其衬衣,拧之,竟汗流盈盆。”
我与龙将军素昧平生,原是在读战史的时候喜欢遥想将士们的风采。
都说龙书金就是强渡大渡河时最后哭着要参加突击队的那个小战士。1936年东征时被军团首长授予“突击组长英雄”称号并颁发奖章。平型关大战时龙书金任115师685团1营4连连长,久攻不下时,龙发现对面阵地上的日军指挥员,遂举枪射击将敌击毙,使战斗一举而胜。东北作战时,龙书金指挥的17师为四野“头等主力师”,四平攻坚战一役,17师伤亡近4000余人。50团全团仅够编一个连。林彪闻之,唏嘘不已,特指示,将东北军区的9个警卫团(包含军区警卫团)的第一连补充17师。当时每个部队的警卫一连都是最能打的连队。琼洲渡海,龙书金带领先后登陆的三个团和琼崖纵队一部,包围敌一个团,结果遭敌5个师的反包围,处境严峻时增援部队及时赶到。这一仗,龙书金先攻后守,再反守为攻,终于化险为夷。
龙书金年幼只读半年私塾。吴东峰记,他参加红军时不会写姓名。指挥打仗发电报,主要靠参谋。解放海南岛时,没带参谋。将军上岸后只得亲拟电文,文中有一句“打敌人屁股”,将军写为“打敌人定(腚)”。时任43军军长的李作鹏阅电后,不识“定”为何意,猜测良久,方明白。
这样的将领,深得战争的亟要,遍历大战恶战,怎么会在铁列克提这样一次营规模的战斗中失手呢?
遍查有关公开文章,指出铁列克提战斗指挥失误的细节主要有三:
第一是战前警觉不够。8月11日,中方在两国边防军经常会晤的巴克图哨所悬挂红旗,这是邀请对方进行会谈的例行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方并未露面。次日,军区作战部部长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了龙书金。龙书金弃置一旁,没有答复。同时,到边防检查工作的军区和军分区领导也将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怀疑苏军有阴谋的情况报告过新疆军区司令部。
第二是没有对巡逻进行机断处置。鉴于当时苏军的反常情况,部队下级曾多次要求暂停巡逻,但上级都没有答复。北疆军区曾有情况不明暂不巡逻的决定,但上报军区后,一直未接到批复。而新疆军区作战部人员表示,作为参谋人员,我们也同意暂停巡逻,但是给领导汇报后,却没人理睬。军区作战部部长说:“为此事我曾专门请示过龙书金司令员,司令员让我报告北京外交部,让他们拿意见。由于事关重大,在外交部没有明确答复前,我不敢擅自下令停止巡逻。”而外交部答复:值班人员已回电,关于边防部队的巡逻间隔,巡逻路线,可由新疆军区自行确定。
第三是与林彪的关系。有一部书里说,“九大”期间龙书金赴京与会时,林彪对龙书金说:中苏之间的矛盾完全是因为争夺国际共运领导权引起的,即使有一些边境摩擦,尚不至于酿成大战。另外,从苏军的兵力部署上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林彪说:还是有一点边境纠纷好,可以提高军队的威信,加重几个军区司令员在中央领导层的份量。云云。
仅就我能见到的文献,我对上述说法是有疑问的。关于龙、林之间的关系和龙在最后一任上的工作,上述《人民日报》发表的讣告中的最后一段话应该是作数的。不提。关于“暂停巡逻”一说,当时的前方指挥员有此动议,应属清醒。不过谁都可以想见,在高级指挥员那里,这就不是一个军事行为,而是一个政治行为。所以,所谓请示外交部一举,尽管事后看来过于拘泥,但在大军区首长这里,应属必要的程序或是对授权的要求。有文献说,珍宝岛战斗以后,周恩来要求边防磨擦的处置要随时请示大军区以及外交部,所以龙的上报,不该算错。
1969年3月的中苏关系已经弥漫着硝烟的味道。3月,珍宝岛打响。4月中共九大召开,战斗英雄孙玉国因为毛的特殊礼遇,成为九大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此后半年,直至9月周恩来与柯西金在首都机场会见,10月林彪发出准备打仗的1号命令,全国处在空前紧张浓厚的战争将临的氛围中。这种氛围与文革中“左”的政治路线的推进,使全国处在近乎疯狂的政治口号、政治混乱中。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应该记得九大后毛的最高指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置身处地的想,在这样一个时候,战场最高军事指挥员恐怕是很难自主作出“停止边境巡逻”的决策的。
众所周知,1969年3月5日,15日,中、苏军队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冲突,这场战斗因中方周密准备,并且实际上掌握着发起战斗的战术主动及相对有利的地理条件(战场是我方岸域包围的小岛且有江河屏障),所以获得胜利。而苏军在东线失利以后必然要寻求报复,铁列克提之役即是不折不扣的军事报复作战。从冲突发生的逻辑上,铁列克提一仗有必然性,不在这里打响,也要在别处打响;你这里停止巡逻,总不能全线停止巡逻。而且,这回,是要在对方选择的战场和时间里打,战场的主动权在对方手里。
平心而论,龙书金的指挥失误,应该是没有督促部属对抗击苏军的战术袭击作好确实准备。我们至少可以从战斗的结局作出这个评价——当然,事后诸葛亮是谁都会做的。
铁列克提战场是经苏军精心选择的。面对地图,我可以作出这个判断(其实我有这个区域1:10万的地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只给出1:100万地图的局部)。
新疆西北部边境,塔城与博乐之间,苏境向中方艾比湖方向侵入一个夹角。夹角南40公里为博乐县;夹角北100公里为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位于紧依夹角北缘的中方克尔他乌山西麓。在这个夹角的苏方一侧,因为地处阿拉库里湖南缘,地势平坦道路条件好;铁列克提国境外苏方一侧还有一海拔900公尺的山峦,整个地形十分有利于苏军机动和隐蔽。
而紧依边境的铁列克提只有三条支援和补给路线:北路位于巴尔鲁克山脉西麓,地势起伏,但需经130公里到额敏河,再30公里到巴克图;其中塔斯提经国界线到苏尤河一段长35公里,“路窄坡陡,人马通行困难”;事实上,当增援部队从巴克图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几个小时了。南路需绕过苏境之夹角,再穿过阿拉山口,越过库夫土木佐山以后,历经150公里以上路程到达博乐,且其中的阿拉山口一段受苏军威胁。东路沿库萨克河由铁列克提经托依巴斯、沙孜牧场抵托里,路程愈180公里,且途中要翻越巴尔鲁克山,其中托里至沙孜牧场一段“晴通雨阻”。还要指出的是,除东路以外的南北两路部队机动大多都处在苏方可观通的范围之内。
因此,从战术上判断,除非事先得悉有关苏军行动的情报,在托依巴斯至沙孜牧场囤积增援兵力,才可能进行有力的反袭击、反包围作战;或是组织强有力的巡逻部队,在巡逻沿线获得重火器支援,而这正是3月15号的珍宝岛作战的部署。我相信,在当时,在新疆军区漫长的1200公里边境线上,在当时的装备和道路条下,要想做出这样的预先部署是有困难的。
战争胜负是情报、装备、战场形势和战术指导思想的集合体。可以说,在铁列克提地区,我军是处于守势、弱势;除非取消巡逻,或有迅速撤离路线,我军在冲突中的被动是并不奇怪的。然而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正响彻云霄的时候,即使暂时停止巡逻,你的这段边境也是必须要有人去守的呀!
从图上研判,我怀疑战斗是在铁列克提北,苏尤河以南的地段上发生的。因为巡逻队是从北向南行,正是这里有909高地便于苏军隐蔽突袭,而且地形相对开阔。不然,对苏军营规模的部队展开越境突袭(而且是仰攻),巡逻队失于防范被全部包围,就是不太好理解的。
这些年,关于珍宝岛战斗,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当时苏方的资料;可是关于铁列克提发生的战斗,我们还没有看到对方的任何材料。由于巡逻队全部阵亡,有关战斗的情况只能从有限的电台通话中以及战场遗迹获得,我渴望着看到对方解秘的有关资料,以详尽了解当时战斗情况。这既是为了正视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而龙书金将军,30年来,我们没有看到他关于这场战斗的只言片语。毕竟,他的38名士兵已经长眠在那片土地上。将军无语,我们却不能无语,无论是为了将军、士兵,还是为了祖国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