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心身保健

人到中年的心身保健zt

一、中年万事忙

中年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降临的!当漂亮的姑娘不再回眸你之时,当鱼尾纹悄悄爬上两眼角之时,当我们的头发变得越来越稀少之时,当开始注意到自己那逐步膨胀起来的“啤酒肚”之时,你可能突然意识到我们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中年通俗地说是介于青年和老年之间,人口统计学家认为45岁到65岁,属于中年。社会学家调查了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大多数选择了40到50岁作为中年;妇女倾向于选择35岁到45岁,男人则选择45岁到55岁为中年;而依照青少年的意见,30岁就是中年,45岁以上就是实实在在的老年人了。孔子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之说,根据国人的习俗,我们暂且以40岁到60岁作为中年期。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年龄不能作为在社会学或心理学年龄的标志,我们应该更多是从健康、事业、家庭等方面来考虑中年期的特点,而不是单纯从自然年龄方面来规定或限制中年,中年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阶段,它是人生的成熟期和收获期。

由于生话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比我们的父母及祖父母辈都幸运得多,我们的祖辈似乎是过早的未老先衰,50岁就有点显得老态龙钟了。我们这一代中的大多数人,不管是40岁.50岁,还是60岁,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要比我们的父辈祖辈同样的年龄融得要年轻得多和有活力得多!

然而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高竞争高强度的工作负担、错综复杂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也使得我们这代中年人又的确比我们的先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多的困境,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比前辈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机遇与危机面前,有的中年人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则手足无措,这与各人适应能力的强弱有明显的关系。

有时,在中年这个舞台上,我们似乎常常感到社会绘自己分配的是一个没有脚本或没有台词的角色,在舞台上浚说什么和该怎样表演,全都要靠自己A编自导!那么,是编导生活的悲剧还足喜剧其实全由我们自己选择,而综观历史与现实,许多中年期的悲剧可以说也是由自己所一于导致的,可悲的是我们自己却一直蒙在鼓里,不了解事实的真相。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青春最宝贵、生命只有在年轻时最有意义,故当青春与美貌消失时,我们心理的沮丧和失落感也不期而至。“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消极观点可能影响了中年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也许从人类的历史来看,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任20世纪前,或是说在过去的原始狩猎社会及农业和手工业社会里,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当时社会,大多数是体力活,故劳动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青年期体力和生殖能力达最高峰,因此青春最具价值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的。

然而在当今这种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由于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体力远非过去那么显得重要了;现代社会不是单纯凭体力,而是以一个人的综合工作能力来评估个人的价值,而这种工作能力在中年期达到高峰。因此,笔者在本书巾提出了一个“人到中年万事兴”的新观点,对中年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年人也大可不必为青春的消失而过分的悲哀,很多心理学家所说的所谓“中年危机”事实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现在40~60岁的人,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话条件的改善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仍然可以享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且经过一番磨难的中年人显得更成熟和更坚强,生活来之不易,更需我们去珍惜。中年是社会的中坚,我们需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尚未成人、且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儿女;扶植初出茅庐、经验欠缺的年轻人;照顾那些渐渐失去工作能力或者退休后已丧失了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正因为中年已成为这个社会的支柱,所以更要学会珍惜身体,不仅是要追求存工作和事业上的有所成就,而且同时也耍注重生活质量,保持牛理、社会、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

那么,中年该追求此什么?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回答,金钱名利,各有所求;然而本书的回答是,那些懂得怎样科学地保护身体、爱惜牛命的人,那些卓有远见、讲究生活效率、坚持真理的人,才是我们这代人中的真正幸运者!

二、人生转折点

中年人若能改变以往一些固有的不健康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那么,中年期可能成为我们调整自己人生价值和目标的一次极好机会。中年有其优势,如精力尚充沛、心理成熟、经验丰富,因而可以忘我的工作,追求事业的成功;但中年人也有其劣势,特别是进入中年后期,即老年前期,人的心身衰老进程就逐步加快,因此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拼命,需要学会将工作与心身保健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属于中年人的一种明智的生活方式。

下面简述中年期生活的一些特点:

1.中年生活是人生的转折点

人到中年,我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多的自由,因而也相应地存在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中年是人生的转折点,中年生活最大的变化是由过去的被动转变为今天的主动,当我们年少时,我们摆脱不了父母和老师的“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等教诲.冈参加丁作时,我们很少有机会确立自己的目标,干自己想1。之事,只是被迫接受上司的命令。甚至即使是错的指令,有时也H得乖乖地执行,因为违抗上司随时都有炒鱿鱼的危险。剑了中年,我们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能力和权威。在我们的前半生,是由我们的长辈发号施令,而现在到了由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时候丁!所以,在中年期,我们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已的既定目标。只要我们能及时校正生活的航标,调整方向盘,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跋涉,我们就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人到中年,我们也已具备这样的坚韧、勇气和胆略,不管其征途如何艰辛,都会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坚持真理,不会为周围环境和舆论所动摇,也只有这样,能最终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2.中年是人生充满经验和智慧的阶段

过去我们对中年失去的东西和阴暗面注意得太多,而对其长处和特点关注得太少。其实中年在多方面都有其较大的优势,它是人生克满经验、智慧及最富有的阶段,如见多识广、生活能力强、卓有远见、思维全面、自主性增大等特点都可以说足体现了中年人的优势。

特别是人到中年,获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即经验与知识,已经懂得:最痛楚的伤口也会痊愈,最严峻的危机也会平安度过{狂风暴雨之后,总会是风平浪静。我们通过挫折和磨难学会了生活,我们比以前更加理解自己和他人,我们已逐渐了解爱情、友情、生活的真谛;经过多少惊涛骇浪后,我们自然也知道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也许比我们已经所做过的事情不会更难多少,因而恐惧和焦虑情绪减轻,我们完全可以胸有成竹地去把握、去面对未来。



进人中年后外界的干扰对于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是越来越少,我们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改善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提高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去在乎外界的议论和他人的看法;我们已逐步克服年轻时的感情冲动,生活更加富有理智和规律。

3.中年是事业的黄金季节

中年进入了人生的收获期,经过半辈子的努力,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事业和经济基础。中年人上进之心依然存在,确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迫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追求新的日标而马不停蹄地奋力拼搏。中年人创造性思维最强,对事物的认识、领悟、判断和分析等综合能力也达到人生的最佳状态,故中年期是人隹事业有成的年龄段。

4.中年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人类是一种社会群居的集体,人到中年更懂得关注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其实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所在。个人是渺小的,个人只有融人到社会,只有为社会为人类的共同利益作出贡献,能真正体现个人的生存价值。到了中年期,我们已从过度地关注自我、工作、孩子等自身问题扩展到关注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等社会公众问题上而来。中年人具有对社会更强的责任心,事实了很多中年人也是如此。由于他们具有对生活更深沉的爱,使得他们能够忍辱负重,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因而也就博得了他人的尊重,也使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不过分的贪得既对社会有利又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有利,这也是明智者所应该选择的生活方式。

5.中年是家庭关系沟通的桥梁

中年既是青年的延续,又是向老年过渡的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段,在家庭中起着沟通祖孙关系的作用。中年人更能理解儿时的幼稚和幻想,少时的浪漫和纯真,青年时的坚强和潇洒,老年的庄重与深沉。在这段岁月里,肩负教育子女和安抚父母的双重责任,更加懂得家庭相处融洽的重要性,故能尊老爱幼,使家庭关系维持稳定。青少年时期更多的是关心自己、顾虑自己的情感;而中年人更多的是关心别人,体贴他人的困难。

6.中年人更懂得珍惜时间

中年人比以前更珍惜和节省时间,因为我们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开始正视我们最终都要死亡这一现实。不管过去的生活怎么样,我们知道从此时此刻开始尝试着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有今开不搏更待何时之说,我们义无反顾地去实现自己曾立下的夙愿。

现在我们已经深刻理解到衰老过程最终是无法避免的,生命的延长也并不是遥遥无期的。随着我们的逐渐变老,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身体素质理所当然地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我们需要作分的思想准备,接受这骂改变,面对现实,以避免过度的伤感而影响身心健康。

三、中年人的知识更新

人们传统的观念是:“年轻人学习,中年人工作,老年人体息”。然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到中年,如果不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话,随时都有被社会“下岗”的可能。因此不仅是要学习,而且还要善于学习,才能在这个剧烈竞争的社会巾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中老年人也不例外。信息和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随着社会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年下岗人员将会增多,试想,如果我们没有一技之长,那么再就业就可能会出现困难。从临床前来心理咨询的下岗中年人来看,很多人都抱怨自己这把年纪,又没有什么技术特长,怎么能去与年轻人竞争呢?他们往往是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满腹牢骚,进而引发心理障碍的。

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来说,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等历史的原因,年轻时可能失去了一些学习的机会,有的人常常因此而悔恨不已,说自己是被耽误的一代,但我们小能据此而成为原谅自己的一个借口,悔恨也无多少实际价值;与其花时间去后悔,倒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来。

尽管历史给了我们沉重的负荷,造成了我们的差距,但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无技术无特长,也就只得硬着脸皮去学,无退路可走,否则就是可能意味后半辈予的苦闷和消沉,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结果。所以中年人需要有一个重新学习、逐步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这里主要是要克服“畏难”的情绪。

当然,现实是无情的,年龄大了,确实给我们学习带来了新的困难。一般年轻时一天能写完的文章,而现在可能要多用一两天才能完成,甚至经常有懒得提笔的现象;且主动性也越来越差,事先答应的计划有时也往往是一拖再拖;年轻时能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干活学习,而到中年后期即使能开夜车,效率也差多了,这与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有关,故中年人常有“胸有凌云志、奈何体力衰”的感慨。

然而减缓学习能力衰退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用脑,学习从不嫌迟,从不嫌晚,但怕就怕我们永不开步,尽管我们的记忆力有所减退,然而只要我们舍得多花一些时间,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

从养生学上分析,多学习多思考也有利于健康长寿。英国科学家柯基斯等人在分析大量资料后得出结论说,脑运动能够直接促进脑健康。通过大脑功能的改善可协调与增进全身各器官功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无怪乎古往今来的许多名人,对读书学习能健身和增进智力这一观点颇有感慨。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医愚可以理解为通过学习可提高智力与为人处世的能力;“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现代著名散文家秦牧认为“书中自自妙药”;戏剧大师复衍说得更具体生动:“不爱动脑,不喜读书,不爱思考的人,很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总之,学习既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又能健身健脑、延年益寿,我们叉何乐不为呢!岁月并不能成为妨碍我们学习的一个理由,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和永不松懈,尽管人到中年,我们仍然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仍然有发展自己的机会。

四、中年人早衰预防

踏着清晨的曙光,当我们漫步在各大公园和林荫草地上时,经常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在闻鸡起舞,他们或飞舞着刀枪拳剑,或沉醉在各种健身操和健身舞等柔和的运动之中,然而我们却很少看到中年人加入其列,也许他们的确是太忙了人到中年万事多,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要率先,国事,家事、天下事,样样劳心;为了支撑一个家庭,就得在事业上、生意上拼命地奔波、忙碌,劳神费力,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心身憔悴。然而即使疲惫不堪,还得装着无事一般,惟恐影响年老的父母与年幼的儿女,只得默默地承受巨大的压力。搀扶着老的,拉扯着小的。任劳任怨,有时即使病了也无暇顾及。

当然这种不顾自然规律的超负荷工作,可能带来早衰的严重后果。反过柬说,由于早衰的出现,又使许多中年人无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都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进八一种恶性循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却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焦虑、失望、苦闷等不良情绪随后相伴而生,更进一步加速了心身的衰老。那么,我们怎样打断这个恶性循环而避免早哀呢?

1.面对现实,量力而行

中年是向老年过渡的一个阶段,人在生理、心理、性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呈现逐步减退的趋势,体内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特别是到中年后期,这些变化也更加明显。在精神方面和脑功能方面,由于大脑细胞减少,大脑逐渐萎缩,中老年人眷易出现精力不足、记忆和理饵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在生理上进人中年后期后.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故每当负荷加莺时,如上楼、爬山、跑步等,就会感到心悸、气短;由于血管发生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血压增高;由于牙龈萎缩,咀嚼功能减退,消化酶减少,胃肠功能减弱,故常常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减退,形态方面也出现退行性堂化,如白发、脱发、皮肤弹性差、多处皱纹、关节韧带功能减退等。

自己最早意识到明显老化现象可能是从“老花眼”开始。中年人虽已经出现了上述生理和心理功能减退的现象,但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过分地相信自身的承受能力,过度地逞强好胜.而忽视了自身的营养、锻炼和心理平衡,以至酿成疾病。因此中年人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条件,任何事情虽然要尽力而为,但不要过度勉强自己,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

2.积极参加各种运动锻炼,保持动静平衡

中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体重逐年增加,身体渐趋肥胖,虽然自己心理也明白要加强锻炼,但与日俱增的惰性HJ能使人变得不那么爱好运动,且往往好静怕动。因为“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原理,运动越少,人体的生理功能衰减越快,肌肉力量也将逐渐减退,故许多中年人抱怨越来越感到疲乏无力;当然越乏力也就越不想动,故因此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即越肥胖越不想活动,越不动则病就越多。所以我们要适当运动,保持动静平衡,这样也能减缓老化的进程。当然中年人也要适当地加强饮食营养,注意平衡饮食。

3.预防为主.争取疾病的早期诊治

中年要承受身体上、精神上以及家庭与社会的多重压力,生括上也常常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心理上也有许多的不平衡。尽管中年人的生活明显地超负荷运转,但因为其体力精力尚旺盛,一般不容易得病,且小病也能顶过去,因而电就不大注意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一些疾病和症状。即使出现了 些毛病,有的也往往凭自己的“经验”去分析、解释和处理,而不是直接去找医生;也有的人偏爱单方、验方,致使许多人常因此而贻误了疾病的早期治疗。

五、中年人子女教育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不少父母往往是为儿女的教育问题伤透了脑筋而前来咨询的,常常听到他们在抱怨子女不听话、不争气或不孝顺,甚至有的还痛苦地诉说经常受儿女的气,感到束手尢策。令这些父母们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自己含辛茹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全部心血都花在他们的身上,但到头来却是事与愿违,不但得不到孩子们应有的理解,有时反倒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和敌对情绪,这究竟是怎么了?那么,值得为人父母者思索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爱心得不到回报?我们是不是需要反过来问问自己,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还存在某些问题呢?

其实“子不教,父之过也”,虽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至少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其成长发展和心身健康就直接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夫妻关系及其教育方式等均与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在弦子的教育方面,作为孩子首任老师的父母,我们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父母须注意以身作则

父母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个性形成的早期是模仿父母行为的,故对孩子的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你自己沉溺于看连续剧、搓麻将,又怎么指望孩子能集中精力学习呢?如果父母讲话不算数,也就可能导致孩子讲谎话和不诚实。因此父母希望培养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和行为,首先你自已就必须做到,如果你希望孩子诚实,首先你就得自己诚实。否则希望孩子品质高尚的人只会是成为父母的幻想,而不会变成现实。

因此做一个好父亲或好母亲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改变自已的某些不良行为,而事实上我们动嘴要求孩子怎么办、怎么改似乎轻而易举,但真正要求自己有所改变是十分为难之事。很多事情只要父母自己能做到,孩子也同样能做到,但半途而废者往往是父母,故对孩子定下学习或其他计划后,父母一定要充分的耐心贯彻到底。

2.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需要协调

父母亲要统一协凋孩子的教育方式,否则夫妻的冲突与矛盾将导致孩子无可适从,夫妻冲突往往是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和产生神经过敏、神经症症状的重要因素。

例如,父亲想培养孩子不吃零食的习惯,而母亲则“心痛”孩子,时不时买点零食给孩子解馋;母亲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而父亲则认为晚上刷不刷牙无所谓,孩子髓上不刷牙时找借口说是爸爸同意的;妈妈认为孩子学琴好,爸爸认为孩子学画好,弦子学琴则怕爸爸不高兴,学画则怕妈妈小商兴,内心矛盾重重.结果两者都学不好,等等。

总之父亲说东、母亲说西,这在家庭中是常见现象,孩子处于其中往往无法选择,左右为难,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要统一行动,夫妻之问的争吵和冲突要避免影响孩子。

3.培养子女要注意“智商”与“情商”

培养子女时智商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惟一决定因素,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候都不具备很高的智商,影响人类成功的因素中还包括很多非智力因素,如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故父母不要过分强调“分数”,应注意孩子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关照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将可能无以立足,“错位的爱”事实上到头来是害了孩子。

例如有的父母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满足其切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结果造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等不良心理。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样样如愿,而孩子一旦某些欲求没有得到满足,有的就以不读书来威胁父母,或偷家里的钱,甚者出现偷抢等违法行为,社会上出现的未成年人犯罪,很多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密切关系。因此.子女的教育不仅是“成才”的问题,还应该注重子女为人处世及怎样做人的教育,即需要注意子女长大“成人”的教育。

4.要学会尊重儿女的独立人格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父母要学会尊重儿女的独立人格。孩子自诞生起,就不是属于父母的私有产品,从小开始孩子就有自我的爱好和个人独立的人格。父母如果不注意尊重孩子个人的选择、尊重孩予的隐私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蛤子女的活,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孩子可能一次两次会勉强接受父母的指令,但迁延时日过久,就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仍不觉悟,对孩子不服从自己非常地在意,继续予以加压,那么可能导致孩子公开的对抗行为,甚至有的孩子感到惹得父母生气就高兴,因为觉得发泄了对父母的怨气后,自己心里感到好受点。

不少来心理咨询的青少年说自己最反感的和最恨的是自己的父母,真是触目惊心!而我们作父母的却一直蒙在鼓里,那么为什么我们处处关心他们,却落个如此结局?应该说是我们过分的“关心”的结果!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把我们看成是“犯人”一样,严加管教。有个l3岁的孩子说:“父母喜欢偷看我的日记,所以我现在什么也不敢写了;我的经验足有事情一定得瞒着父母,免得挨训;有时逃学也只不过是对父母的一种示威!”孩子所说是真实的,这确实为我们天下为人父母者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如果不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总会有他自己扭曲的反抗形式,如轻者可能出现逆反对抗心理,重者则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父母亲还需要不断学习并加以改善,不要简单地认为提供了孩子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就已经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要传授孩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

古谚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光是仅仅提供孩子现成的猎物,而是需要交给孩子一把猎枪,让他学会自己打猎和生存的本领。因此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有时比提高分数显得更重要,当然我们也不要忽视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六、更年期综合症预防

更年期是指一个人从成熟期走向衰老期的过渡时期,即从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时期迈向一个逐步衰老、退化的列期,鉴于它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变更时期,故而被称为“更年期”。完成更年期后即进人老年期,所以更年期又被称为“老年前期”。男女两性从壮年过渡到老年这一阶段可能出现身体、心理及神经内分泌等多方面的症状表现,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由于内分、秘功能的改变,问接地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与个性的改变,出现易发脾气、胡乱猜疑、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严莺的还会发展成更年期精神病或以妄想为主的更年期偏执症,凼此加强更年期的心身保健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更年期出现的症状与男女不同的性生理变化有关,因此更年期男女在发病年龄及症状的表现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我们将分别介绍:

1.妇女更年期的心理保健

女性更年期是一个从有生育能力到丧失生育能力的自然生理变化过程,其特点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呈现种种变化,出现生理性的月经逐渐停止,生殖器官逐步趋于萎缩退化和女性生殖能力的丧失。

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85岁。中年妇女在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和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和“绝经期症候群”,主要表现如阵发性潮热、头昏、胸闷、心悸、气短、出汗等症状,上述症状有的是数日、数周发作一次,重者一日发作数次。另外有些更年期妇女还可能出现新陈代谢障碍,如脂肪堆积。据统计,约有l/3的人出现身体肥胖。

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1)情绪的不稳定.如易发怒、易激惹、喜怒无常、焦虑不安等;

    (2)埘周围事物变得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精神恍惚,思维涣散等;

    (3)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易疲劳、记忆力减退、遇事健忘、睡眠障碍等症状。

绝经是中年妇女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40岁一过,卵巢的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就开始下降,到45至50岁这种下降趋势到达一定的程度,月经变得不协调,再过一二年,月经就完全停止了。卵巢也因为萎缩也停止产生卵细胞,故在月经停止的同时生殖能力也几乎丧失,但这一过程也并不是分毫不差地同时发生,所以在绝经一年左右,还应该采取避孕预防措施。卵巢激素的产生,大约在55岁完全停止,在以后的几年里,卵巢枯萎成纤维组织而萎缩消失。

更年期妇女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正是人生大有作为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应该说是事业上的黄金时代,但由于更年期生理、心理变化的影响,往往干扰其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那么,女性朋友如何才能顺利地度过更年期呢?

(1)正确了解更年期的有关生理心理知识

中年妇女首先要正确了解女性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特别是能了解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与疾病所出现症状的区别,以减轻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要充分理解更年期的很多变化是属于女性的正常生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短暂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只要处理得当,一般人都会顺利度过。切莫思想负担过重,过多的恐惧和担心,反而酿成疾病。

更年期的问题大多是由心理包袱过重而导致的,疑神生暗鬼,稍有不适就疑这疑那、怕这怕那的,只会加重更年期的症状,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更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顺利度过更年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绝经期并不可怕

过去大多数妇女都是怀着恐惧的心理坐等绝经期到来,其实你只要去问已经度过绝经期的妇女,多数人将回答绝经后实际上给她们带来了一种完全自由和如释重负的新鲜感觉。由于我们现在对绝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医学手段可以预防或者改善绝经期妇女所担心的大多数问题,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安全地少量补充雌激素而更顺利地度过更年期。因此对更年期过多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3)沣意更年期的心珲调适

多数妇女在更年期没有明显的感觉,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而进人老年期,面对于有心理和生理不适者则需要注意更年期的自我心理调适,因为更年期综合征其实更多的是由于有的女性对绝经的恐惧而造成的一系列心身障碍。且由于更年期的一些特殊生理变化,造成处于更年期妇女对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精神刺激格外敏感,因而也易于诱发各种心身症状。

因此,要顺利度过更年期,首先是要消除对更年期变化所存在的种种担忧。而当我们充分地了解在更年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身变化后,更年期并不像某些中年妇女过去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一旦揭开了更年期的神秘外纱,我们对更年期的过分焦虑与恐惧情绪也会随之消失。田此,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备无患,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平静地度过更年期,享受牛命的第二春。

当然如果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则必须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然后再针对性采取心理治疗或对症治疗措施。服用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如用激素替代疗法或中西医其他治疗方法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助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但药物使用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2.男性更年期的心理保腱

过去往往由于女性的更年期出现月经紊乱、绝经等变化特征而较为引人注目.故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只有女性才有更年期。其实男人也有更年期,年龄一般在45~60岁左右,只是其变化不像妇女那样突出和明显罢了。男性更年期是由睾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而睾丸的退化萎缩足缓慢渐进的,性激素分泌减少也是缓慢的,精子的生成在更年期也不完全消失,故男性更年期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甚至无所觉察,重者可能影响生活及工作,患者感到很痛苦。

随着男性医学的发展,所谓“男性更年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中老年男性和医学家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身体和心理出现相应的变化,产生与女性更年期部分类似的症状,以前称之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实际上,男性与女性的情况不尽相同,例如男性不存在绝经等更年期开始的信号,症状发展不明显,内分泌代谢机制也不同于女性,故现在有人把这组症状命名为“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那么如何使男性朋友能够顺利地度过更年期,是男性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大多表现为心身功能失常所致的神经症(如抑郁症)、性欲低下、阳痿等,有的表现为疲劳、精力下降、情绪小稳定、性格改变、感觉异常等症状。究其原岗主要是机体衰老、内分泌异常、睾丸功能减退、男性激素分泌减少等所引起。但男性性腺功能的减退就像女性更年期卵巢迅速萎缩退化一样的不可逆转。男性“半衰期”相当长,一旦适当地补充男性激素,则更年期症状可以明显缓解,例如历史曾有记载,瑞典男人道格拉斯85岁结婚后还生了8个孩子。

一般认为女性更年期生理心理反应均较重,而男性更年期刚以心理反应为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由于出现时间的不一致和体质、生活、精神等因素的影响,f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精神症状:主要是个性情绪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自暴自弃,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或恐惧、焦虑、易激动等症状。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怔忡、心前区不适,或血压波动、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胃肠遭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脘胀闷、大便时秘时泄;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少寐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遢、健忘、反应迟钝、乏力、淡漠等。
    (3)性功能障碍:常见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精液量少等。

    (4)体态变化和身体其他系统症状:仝身肌肉开始松弛,皮下脂肪较以前丰富,身体变胖,显出“福态”,白发增多,脱发常见;或出现腰、枕、肩部疼痛;或痒感、热感、怕冷、牙周病等。如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症状超过3条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杏和治疗。当然,男性更年期也要注意自我心理保健,其要点如卜:

(1)保持乐观心态

其实周围环境中,中年男性可能每天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件或者不太顺当的人际关系,有的常为家庭问题而苦恼。有的则因晋升暂时受挫或得不到工作单位的支持与理解而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中年男人不善于摆脱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干扰,事事过分认真,或钻死胡同、钻牛角尖.那么他的情绪就乐观不了,绎常忿忿不平,恼怒不休。可能会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牛,恐怕最终吃亏的是自己。好汉不吃眼前亏,何必自己害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暂时没有升职升级,没有评上职称,并小表明你的能力就一定比别人差,只要不断充实自已,为社会多作贡献,就不要太在乎职称头衔。

一个人能够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追求浮华虚荣和别人的奉承夸奖,这才是走向真正的成熟男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因为这种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快乐,无论外界舆论的影响如何,他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因此,不管我们有没有职称或头衔,只要一如既往地工作,终究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个人的能力也最终不会被埋没。

(2)对人对己均要宽容大度

中年时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迂、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年龄。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成为上司或成名成家,应以坦然豁达的心情为他人的进步而高兴,避免产生嫉妒心理,以整!E1耿耿于怀而影响A身的健康。

社会足纷繁复杂的,个人的发展有时会人为地受一些不甲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不要过分地去计较。因此,不要让·些不良情绪来困扰自己,而应以踏实的工作、广泛的兴趣来充实生活,及时把握有利时机来发展自己。

(3)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

男人进入更年期后的最早心理反应是对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过分敏感,遇到不顺心之事,暴躁易怒,事后又感后悔,但往往不能自控。有的过度地逞强好胜,而忽视了自身的营养、锻炼和心理平衡,以至酿成疾病。

因此进入更年期的男性朋友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条件,虽说任何事情要尽力而为,但也不要过度勉强自己。另外凡事不要过分认真,求得完美,一味固执,徒增烦恼,特别是为人处世,要做到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其实,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工作单位,儿其是对自己的妻子,都要善于多作些让步、妥协,这样也就增加了生活申的和谐与自在。

当然男子汉谁不追求事业成功呢!然而,经过人生的多少风风雨雨后,我们已经明白,在芸芸众生中,能成名成家和干一番事业的毕竟只是少数人,而大多数都是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安于平淡井不等于自暴自弃,人到中年,特别是进人更年期,我们要学会“松口气”,避免过度的内耗与外耗以积蓄能量,使自己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未来漫长岁月的挑战。

另外,保持心身放松,学会适当休闲,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这也是男性顺利度过更年期的简易良方。

七、中年期性生活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更年期的到来,夫妻的性爱领域里也在渐渐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彭先生这对50岁刚出头的夫妇就是为这事来咨询的。彭先生诉说:“太太近来不愿意与我同床,妇科检查又没什么大毛病,我怀疑她有心理障碍,今天特来求医”,彭先生话音还没落,彭太太就颇有微词了:“还说我呢,你也不想想看,老不正经的,还以为自己是个小伙子,也不看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上次就没有成功!”老俩口又开始互相抱怨起对方来。

其实在临床上也常见到这种情况,有的中年夫妇常常因为偶然一两次性生活不成功立即就联想到这肯定是更年期造成的,自己老了,不行了,进而对“性”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于是就逐步减少了正常的性爱生活。有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不是年轻人了,觉得性爱的事该收敛一些,再做这种事就不太正经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自然就减少性生活的次数,或缩短时间和缺少变化。

要知道,夫妇之间长期禁欲,实际上可能会加速自身的衰老,因而中年夫妇有必要及时纠正对性生活可能产生的某些误解。

中年是向老年过渡的一个阶段,人在生理、心理、性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呈现逐步减退的趋势,体内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因而不可否认,更年期会给夫妻的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然而性爱生活是婚姻的重要环,对青年、中年及老年夫妇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中年夫妇需要了解一些中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特点和自我保健方法。一般来说,中年夫妻的性生活较以前更加和谐。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和生活的独立,他们不在与父母同住,夫妻俩又回到温馨的两人世界,恢复了清静的生活。由于中年人心理更趋成熟,性爱的表达方式更体贴、更深沉、更柔和。中年女性对性生活的兴趣通常增长到了与男人相匹配的程度。因为到了这种年龄,男人的性反应温和多了,年轻时动则情欲亢进的冲动已日趋缓和。男子生理上反应速度的降低以及他们对亲近和爱抚的兴趣与日俱增,从而使夫妻双方的性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和谐和令双方更感满意。

一般来说,性功能包括性欲和性能力两个方面,根据中年人性功能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欲与性能力不变型;性欲亢进,性能力正常型性欲亢进,性能力减退型;性欲与性能力均下降型。在通常情况下,男性性欲最强在20岁左右,而女性则在35岁左右,但也有50岁的妇女出现性欲增高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蜜月”现象,这可能是凶为绝经后妇女从怀孕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因而有较强的性要求,中年男性的性欲一般没明显改变。

据国外资料报道,40多岁时,夫妇性交频率为每周两次;国内统计资料显示,30~50岁的夫妇件交频率每周约一次。性功能的另一表现是性能力,其具体体现为忤行为的反应强度与持续时间,一般性能力随增龄阿呈降趋势。人到中年后,各器官功能都开始减退,生殖器官和性功能同样也出现降的趋势,中年性功能下降可能受社会文化、种族、生理心理障碍及躯体疾病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中年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要想保持性健康,首先要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当然适当的性生活是必要的。人体的任何器官都存在“用进废退”的规律,“性的废用性萎缩”在中年人中也并不少见。这主要是由于中年人对自己的勃起延迟、不射精或阴道不润滑等缺乏正确认识,对性生活缺乏信心,存在恐惧感,因而过早地减少性生活,故造成性器官和性腺的萎缩退化。中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当然要节制性生活,但适度的性生活既有益于心身健康又有利丁改善夫妻荚系,故中年夫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束调整性生活的频率和强度,以保持和谐的夫妻生活。

对于中年期出现的严重性功能障碍,如女子常见的性交疼痛、阴道痉挛、性欲缺乏、妇科炎症等及男性常见的遗精、早泄、阳痿等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千万不要因不好意思开IZl而讳疾忌医,以至病情逐渐加重而影响夫妻感情和家庭生活。

中年男性阳痿大多是心因性的,故不要过分紧张和灰心,只要积极治疗,阳痿是可以改善的。尽管性衰退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但延缓性衰退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当然,中年夫妇克服性能力衰退需要双方的努力。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如果说年轻时是丈夫需要更多地调动妻子情感的话,那么到了更年期以后,双方都需要关心体贴,而且妻子也应更多地鼓励和关照丈夫,只有夫妻感情的和谐,才能使我们享受到美满的性生活。

八、中年人生活创新

人到中年容易产生一种停滞不前的感受,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常使我们陷入到一种失落与沮丧的“灰色”心态之中,从而对生活易产生一种厌烦感,这当然是由于中年人受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般来说,从儿童少年时代到青壮年时期,我们都处于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外面世界真精彩,且不断有新事物、新刺激进人到我们的生活圈子里来.困而感到自己在一天天的长大和成熟,每天的生插都有新的变化.也充满着情趣。

而人到中年后,生理上的成长几乎停止,甚至出现衰退;且日复一日生活琐事,重复呆板的工作内容,千篇一律的饮食起居,就像老掉了牙的旧唱片一样,总是“老调重弹”,因而易于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各种厌倦和厌烦感。有时我们每天都不知怎样打发日子,真想逃避生活,有的甚至讨厌工作,厌倦学习;夫妻之间也有“喜新厌旧”者而出现了情感危机;严重者还会厌倦生命,产生沮丧绝望、自残、轻生等一系列病态的心理和行为,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般来说,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对工作和周围的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故做起事情来感到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而在此一二十年之后。我们进入到中年,无论工作、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都是一些以前的固有旋律,熟悉重复的工作,单调的生活环境,极易使人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因而常听不少中年人有“活得累”、“活得没意思”的感叹!

其实这是生活给我们发出的~个信息,活得乏味的感受恰恰是对过去陈旧生活的内心抗议。因此,中年人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内容有所更新,如果我们不及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的话,我们心理上的这种厌倦感将会逐渐加重,甚至会严重地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和更富有情趣呢?

中年需要不断地更新自我中年人生活需要有所创新。应该说,吃喝享受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论男女,只有每日有所进步,日新月异,即常常充满着“新”意的生活才是我们内心快乐永在的源泉。因此,生活中如果没有新内容和新收获确实可以影响我们平时的心态,试想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吃喝玩乐,那么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会吃腻玩腻,自然会“乏味”。故活着就需要有一些新的追求,不管我们活到多大年龄,每天都应该有新的努力。

所谓“新”,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什么重大的新的创造发明,而只是说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交等日常生括有所新意、有所追求、有所改善,能够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例如,哪怕是多记一个新的单词,多背一条新的成语,等等,也包含了“新”的含义!其实幸福生活的真谛就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追求之中,快乐同样也来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点滴努力之中!有一分新的努力,就有一分新的收获。当然,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一分生括常新的感受,同时也就杜绝了生活枯燥所产生的土壤。2.要善于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亮点生活不可能处处是诗,天天是歌。中年人时常叹息岁月五情,人生无常。其实,有时在生活的最简单最朴实之处,只要你用心去体味和感受的话,电会发现其独特之美。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每天辉煌,而在于使每天的生活生动有趣。例如,作一首小诗,写一幅书法,安排一次旅游,与多年未见到的老朋友交谈,等等,尽管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只要我们具有一种好的心态,我们就能从这些日常事物叶l发现新的乐趣。

其实,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只要自己心情好,哪怕是一棵小草,也能引起我们的诗情画意和无限的想象力。因而极其平淡无奇的地方也可有令人注目的风景,

因为层人士条件优越,他们讲究饮食结构和注意锻炼,故肥胖发病率相对不高;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整日为生存奔波,大多是以进食高脂高热量的廉价快餐为丰,无暇顾及平衡饮食结构和参加健身锻炼;且因处于社会下层,心情长期压抑,精神的空虚往往只能用物质来充填。不可否认,拼命地吃喝有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心理的苦蒯,但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其结果当然是导致肥胖的发病率上升。

俗话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肥胖确实导致中年人的许多健康问题,并有多种疾病与超重有关,如: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间歇性踱行、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静脉曲张、胆结右、肝硬化、糖尿病及各种背部、髋、膝、踝等关节病变。超重的人在各种不幸事故和外科手术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的危险性都要比正常人大得多。

据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份资料报道,45岁以上的人,超出理想体重的l0磅(1磅等于453.6克),死亡的危险就增长8%;超出20磅,死亡的危险增加18%;超重30磅,危险增加28,6;超重50磅,危险增加56%。其结果表明,每超重一磅,死亡危险就增加大约l%。

超重不只是影响躯体功能,而且也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发现,超重的人大都倾向于对自己作出过低的评价,而正是这种消极的态度对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这也包括一些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们对肥胖者大多都是持否定态度的,肥胖的人对异性没有吸引力,情感生活也容易受挫;在雇佣及提升等同题上,肥胖者也备受歧视。另外,肥胖者也受到自身条件的很多限制,如在活动上和干体力活时.拖着笨重的身躯到处奔波,容易感到疲劳;日常生活出现的一些情景,诸如穿过拥挤的走廊、坐在剧场的座位。或在公共场合,肥胖的身躯多少有些使人感到窘迫;在夏天,厚厚的脂肪就像披着一床毛毯或被子一样的难于散热,所以热天胖人比常人有着更多不可言喻的痛苦,身体的不适感觉也常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困扰。

以上都是一些客观事实,我们都难于否认这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肥胖者的确要遇到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心身压力,因而需要有比常人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应付这些附加的压力。但事实却正相反,肥胖者往往是心理脆弱者,故他们自己较难克服上述压力m保持与刷围环境协调。超重者也大多都有减肥难的感触,虽然各种减肥茶、减肥药、减肥食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但为什么真止减轻体重的减肥率总是不理想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肥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行为问题和生活方式问题,要成功地达到减肥并保持正常体蕈,不是单纯靠那一种药物就能够取效的,而是需要综合治疗。如粜我们想找到一种能控制体重的药物,那么就现有的条件来说,也许这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宁肯相信有灵丹妙药,也不愿意去纠正自己的不良心理行为习惯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肥胖者难于改变自己,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九、肥胖症的心理行为调节

1.肥胖者往往情绪抑郁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一般说来减肥需要持续不断控制饮食,自我意志力在减肥过程中显得十分的重要。但肥胖者意志力较差,并往往有贪食的习惯,当然这既有主观的原因,也存在客观方面的原因。

早在1962年,科学家的研究即发现,将气球插入肥胖人与正常人的胃中,正常人主观的饥饿与饱胀感与胃的收缩与扩张一致,而肥胖者对胃的充填膨胀不敏感;同时肥胖者对血糖、血脂、胃酸、胃中食物量有同样的迟钝反应,因此胖人食物过量时往往不自知,这是导致过多进食客观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心理上来说,肥胖者由于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因此更加渴望得到爱,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但要实现这一切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故当其感情的饥渴无法得到满足时,只得采取更肓接、更容易的方式,得到即刻的满足,即以各种可口的食物、饮料等来满足自己,甚至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张开嘴巴,把一切都吞下肚,似乎可以暂时地忘却痛苦。但其结果是长了一大堆令人烦恼的脂肪,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麻烦。

肥胖者想得到爱与他人的理解,然而遗憾的是却采取了贪食这种错误的方式。由于贪食加重了肥胖,而肥胖反过来又可能加重其情绪忧郁,情绪消沉与心理烦恼又可能导致暴饮暴食的行为,这样反反复复进一步导致肥胖加重,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要打断这种恶性循环,肥胖者首先要改善自己的情绪,坦然面对自身的不利条件,学会开心,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丁正确的减肥。也许超重的身躯确实不能承受心灵的超载,故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轻压力,顺于自然,并善于接受自己身体的一切,采取积极的手段满足自己的需求,多参加运动和社会活动,而不是单纯从美味佳肴中获取满足。

2.社会习俗的影响

社会习俗也是导致肥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与国外节日的不同点是,中国人的节日大多都是大吃特吃的日子,这可能是历史上这个民族长期被温饱问题所困惑,经常处于饥饿边缘,只是节日饮食才能有所改善,因此各种节日都是美昧佳肴为乐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无不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美食,各种红白喜事也是大吃大喝一顿。

另外,公款请吃也并不少见。有的人的想法是“不吃自不吃”.只怕吃少了自己“吃亏”,从来也不管超负荷地进食身体是否能够承受,一个劲的吃、吃、吃,结果是吃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胖子”,一个叉一个的“啤酒肚”、“脂肪肝”。当过剩的营养物质摄人体内,人多于出,脂肪的绝对量就会异常地增多,自然就引起了肥胖。所以,现在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特别是在赴各种宴会之前,是否先要考虑一下胃肠能否堪此重负!

在新世纪.生命的风险更多的将是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吃得多、运动少、精神压力过大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肥胖症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减肥措施,如控制饮食、改善情绪、适当活动、纠正不良的牛活及行为习惯等方法均有利于防止肥胖的发生。

十、珍爱自我,珍惜生命

人到中年,是家庭的台柱,事业的中坚。而作为台柱却很少顾及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却忽视了心身保健,这就为中年人的健康埋下了隐患。精力是可贵的,也是有限的,但我们如果不知珍惜,就会加快衰老的到来。这如同将一支蜡烛的两头点燃势必很快就会燃尽一样。

2000多年前,《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养生告诫:“以酒为浆,以忘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古人即知养生的重要性,更何况今人呢?饮食起居,追逐声色,耽于享乐,不知节制,贪图名利,那么就可能导致早老早衰,这段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伟大的思想家培根在晚年写了一篇《论养生》的文章,他的观点至今仍令人深思。

他指出,人们在少壮时代,天赋的能力可以忍受许多纵欲的行为,但这些行为都将记在你自己的账单上,到了老年的时候是要一次性偿还的。尽管那些削尖脑袋贪污腐败者,沟心斗角玩弄权势者,六亲不认惟利是图者,设尽机关作弄他人者,虽然他们有时可以得势于一时,但“玩火者必自焚”。

这类人就好像是有一个定时炸弹整Ⅱ随身而行,时时都有引爆的苊险,整天战战兢兢惟恐被人揭露,活得也不轻松。为求得一时的名利,而失去了生活的真正价值,贪得身外之物而失去身体健康,孰轻孰重需要我们慎重考虑!其实贪得者必有所失,鱼和熊掌又岂能兼得?所队,我们应学会有所克制,特别对于事业有成、名利双收的人来说,要适可而止,兼顾身体,不要因小失大,为了满足自身的贪欲而耗费过多的精力。

中年期确实是人生的中流砥柱,然而身体状况的由盛而衰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故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但即使足已经患病者,也不要过度悲哀,可以吸取教训,学会节制而有规律的生活,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人的中年却只有~次,它一去而不复返,因此我们要特别地珍惜。

光阴似剑,“青春永驻”只不过是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人不能超过现实而永生,但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运用科学知识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却是可必办到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可以一切从头做起,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一个健康的晚年打好基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