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人物素描:对虾罗进北京


1897年夏天,天津到北京广安门外的芦沟桥,通了火车。从天津乘火车过来的人,在芦沟桥的丰台站下车,然后从广安门进城,在菜市口分流,或者往东奔前门,或者往北进宣武门,或者就在菜市口一带的会馆住下来。随着人来,天津的海产大对虾,也乘着火车鲜活地来了。

从天津到北京,水旱两路均为250里,乘快马车要两天时间,乘船则要走四天。所以过去天津对虾运到北京都是死的,用冰镇着。那时候冰也很贵,所以价格极高,只有皇宫和贵富人家才能吃得起。通铁路之后,行车才两个小时,天津半夜起床装车,凌晨乘火车到北京,能赶上京城内的早市,那对虾还活蹦乱跳的,让人看了喜爱。虽然不便宜,但是比过去价格还是低了一点。所以销路极好,头一拨贩卖对虾的生意人都赚了钱。

其中有一个姓罗的卖对虾的天津人,外号对虾罗。他在菜市口菜市卖对虾,早晨入市,中午之前就卖完了,然后喜欢到聚闲斋茶馆,要一大碗高末,就着自己随身带的干粮,一边吃喝,一边听人聊天,打听一些新闻。时间一久,自然也是聚闲斋的老茶客了。

对虾罗卖了几年对虾,发了财,就在菜市口一带卖了一间房住下,把宝贝儿子带过来,找人给他辅导读书,准备考取功名。不料,对虾罗刚迁居到北京,大清朝廷废除了科举,考取功名的出路没有了,对虾罗只好让儿子跟着他学做生意卖对虾。

转眼到了1923年,聚闲斋北面的三顺粮店海老板的儿子海约翰从美国留洋回来,进了北洋政府,当了大官,吃上了官奉。对虾罗十分羡慕。过了两年,对虾罗有了孙子,就开始培养小孙子将来也要读洋书,也给小孙子起名叫约翰,全名罗约翰。

1928年北洋政府被国民党推翻,海约翰被南京政府继续留用,到南京工作。他老爹海老板也要跟儿子南下,于是就要出售三顺粮店。对虾罗买下了三顺粮店,改行经营粮食,就是为了继承三顺粮店的风水,让小孙子将来也能去美国留洋,考取洋博士。

小孙子罗约翰,果然不负对虾罗所望,于1950年初,抱着美国哲学博士留洋回到了新中国。可惜啊,罗约翰后面的故事跟海约翰就不一样了。[2007-10-21]

回到总目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