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杰出艺术家徐悲鸿(资料存档)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中国馆内,有一幅《双鹅》,它是我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杰作。

        徐悲鸿,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6 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1917 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 年赴法国留学, 1923 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 1927 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 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在绘画上,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 " 尽精微、致广大 " 。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对中国画主张 "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 。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材。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尔像》、《奔马》等。有多种画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1953 年 9 月 26 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 

        徐悲鸿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他几十年美术教育实践中,为我国发现、培养和帮助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堪称画坛伯乐。著名画家傅抱石和齐白石,曾被郭沫若称作画坛上的 “ 南北二石 ” ,而这二石能屹立于中国万象画坛,都得益于徐悲鸿的相识之力。

  骂声里为齐白石呐喊

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
谓吾心手出怪异,鬼神使之非人能。
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

  这首诗是齐白石写赠徐悲鸿的。倔强而高傲的画家齐白石,在徐悲鸿面前怎么会 “ 衰颜满汗淋 ” 呢?他在一封给徐悲鸿的信里说: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 齐白石比徐悲鸿早生 32 年。但是,在徐悲鸿出生的时候, 32 岁的齐白石尚未步入画坛。他刚从给人家做雕花木器的匠人,变成给人家描容、画花样子的匠人。

  齐白石 57 岁来到北京,住法源寺,他想以卖画维持生活。他自己曾这样叙述当时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注:卖画的价钱),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 “ 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 ” 这段自述表明:刻苦从画半生的齐白石当时生活何等惨淡,多么需要有识人的提携!

  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挽回了面子。为此他十分感激梅兰芳,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氏,并题句云 :“ 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 可是梅兰芳改变不了他在画坛的地位。

  他认识了陈师曾,这位曾留学日本的比他小 13 岁的画家在艺术上是颇有见地的。他鼓励齐白石冲破藩篱,走自己的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 “ 衰年变法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 从 1920 年到 1929 年,他 “ 十载关门 ” 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 “ 扫除凡格 ” , “ 变更 ” 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不幸的是,他的变法,在北京知音者了了。正像他自己说的: “ 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 而陈师曾又在他变法开始不久,于 1923 年谢世了。齐白石孤立地站在北京画坛保守派的一片唾骂声中。他们骂齐白石的画是 “ 野狐之禅 ” 、 “ 俗气熏人 ” ,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等等。

  在齐白石 “ 十载关门 ” 的最后一年 ——1929 年,徐悲鸿来到北京。他一眼就发现了 “ 衰年变法 ” 之后的齐白石。这时的齐白石年已六十有六,但在徐悲鸿看来,在中国画这个天地里,他仍然是一匹能够负重奔驰的千里马。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 “ 妙造自然 ” ;齐白石的画 “ 致广大,尽精微 ” ; ……

  徐悲鸿在展览会上率先把 “ 徐悲鸿定 ” 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
  徐悲鸿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徐悲鸿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
  徐悲鸿对学生说: “ 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

  徐悲鸿用他的真知灼见和大无畏的呐喊,为齐白石筑起了一堵高大的墙垣,挡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长枪短箭,终使齐白石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师。

  识傅抱石于落泊之中

  徐悲鸿是 1933 年在南昌发现傅抱石的。其时,徐悲鸿正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那年夏天,他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他的寓所每天都有造访的人。

  其中以青年美术爱好者为多。

  一天上午,一个年近 30 的来访者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人穿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打开包袱,拿出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说: “ 这些图章 ……” 那人喃喃地回答: “ 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 ” 徐悲鸿说: “ 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 ” 那人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他画的是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展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对着画幅,久久凝视。他被征服了。

  他问: “ 你现在做什么事? ”

  那人回答: “ 在小学里替别人代课。 ”

  他又问: “ 你进过美术学校? ”

  回答: “ 没有。靠自己学的。 ”

  徐悲鸿请他坐下,又问了些学画方面的事情,并要他再拿一些画来看看。白天人太多,叫他晚上来,最好在 10 点钟以后。临走的时候,徐悲鸿请他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人回答: “ 傅抱石。 ” 傅抱石回到家里,简直像范进中了举人一般,高叫着: “ 见到了!见到了! ” 并让妻子把家里的画都找出来,说: “ 悲鸿大师要看。 ” 他挑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张,卷在一起,包在包袱里,好容易待到吃了晚饭,傅抱石便到徐悲鸿的住处来了。徐悲鸿不在。有人告诉他: “ 徐先生留了话,晚上去赴个约会, 10 点钟才回来。 ” 傅抱石站在门口,一直等到 10 点钟。果然,徐悲鸿回来了。留下了他的画和地址,叫他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就下雨。傅抱石在家里坐立不安,焦急难耐。他想立刻就知道悲鸿大师对他的画的看法。他甚至想以此来断定自己选了美术这条路究竟对还是不对。他的父母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奔波,跟一个修伞匠当学徒,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仅仅凭着自己的爱好,他练习刻字,一直练到可以在一块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整篇《兰亭序》。后来,他又学治印,学画画。他是想把自己的未来,付给水墨丹青的。但是,南昌,虽然是大画家八大山人居住过的地方,而今日,却找不到一位能够问津引路的人。他已经 29 岁了。三十而立。他必须马上决定自己安身立命的道路。

  雨,依旧下着,傅抱石忽然听到巷口有人说话,而且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从窗子里看去,惊奇地叫了起来: “ 来了!来了!大师来了! ” 说着冲了出去。把冒雨来访的徐悲鸿接了进来。这时,妻子不见了,他叫了两声,也没人答应。他把徐悲鸿让在床边坐下。他不知道说什么好,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尊敬的画家。徐悲鸿说: “ 傅先生的画,我都看了。顶顶好!顶顶好! ” 傅抱石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悲鸿又说: “ 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 傅抱石像做梦,更不知说什么好了。徐悲鸿接着说: “ 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 ”

  这时,橱门响了。因怕见大师而藏到橱子里去的妻子出来了,跪到徐悲鸿面前,说: “ 您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三拜。 ” 徐悲鸿急忙搀起傅家夫妇。为了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了当时的 “ 江西省主席 ” 熊式辉。

  徐悲鸿对熊式辉说: “ 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江西的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让他深造。 ” 正忙于 “ 剿共 ” 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 :“ 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 ”

  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

  傅抱石后来的成就证明,徐悲鸿没有把人相错。

荣毅 发表评论于
很敬佩徐悲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