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选 陆克文要同亚洲走得更近 保证将从伊拉克撤军 zt

澳洲大选 陆克文要同亚洲走得更近 保证将从伊拉克撤军

2007年11月25日 联合早报网 陈慧霞(整理)


  (悉尼综合电)讲得一口流利华语的澳洲工党领袖陆克文,凭着“新领袖”、“新思维”的竞选主轴,击败了企图五连任的国家自由联盟,将出任下一届澳洲总理。除了保证从伊拉克撤军,他也誓言要放弃劳资对立、经济增长和环保互相抵触的过去,以“举国团结的姿态迎接未来”。

  现年50岁、拥有强烈基督教徒道德观的陆克文以新世代领袖的姿态,呈现在选民面前。有人批评他实为较年轻版的霍华德,在竞选纲要上除了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废除具争议性的政府职场改革措施等少数几个课题外,其余同霍华德提出的政策没差别。

  但是,陆克文在竞选时强调了他有可能带来的跨世代改革,包括环球暖化和宽带互联网联系。这些是68岁的霍华德常常显得无法从容应对的课题。

  一些观察家说,陆克文是历来最有资格带领国家走出复杂的外交险滩的澳洲总理,因为他有丰富的外交官经验,曾派驻瑞典和中国。不过,其政敌也抨击一脸稚气的陆克文,是澳洲至今经验最浅的总理。

  一年前,连他自己的政党都不认为他能够成大气候,结果,他必须和另一位党要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合作,借助吉拉德的支持者,才能坐上党领袖之位。现在,他当选总理了,按照两人的协议,吉拉德将为澳洲的第一位女副总理。

  在陆克文的带领下,澳洲在外交上预料将和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走得更近;他要澳洲外交政策采取较独立的立场,在伊拉克和气候变化两大政策上,虽然将进一步拉大跟美国的距离,但是他在昨天胜选后,也再度承诺会保持两国的亲密盟邦关系。

  在气候变化方面,他承诺签署《京都议定书》,把“增长和环境的旧战争……搁置一边”,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亲自领导代表团,出席下月在峇厘岛举行的气候峰会。他强调,澳洲希望能在对抗地球缓化问题上扮演主导角色。

  他也誓言要使“企业和工会之间的战争”成为过去。

  实际上,这届大选的胜负关键主要在于国内课题:霍华德时代实施较讨好资方的职场条例,引起了许多不满;尽管澳洲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不断攀升的利率却使屋主备受经济压力。这些因素让工党有机可乘。

  在经济方面,陆克文将委托学术界出身的前癌症患者韦恩·斯旺(Wayne Swan)出掌财政部,继续推行经济保守主义的政策,实施减税措施,使预算结余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1%,并支持央行保持独立运作。市场对于斯旺将从掌管国家经济11年多的科斯特洛手中接过棒子,并不担心。

  斯旺是工党胜选的中心人物,他在内部分歧严重的工党内,扮演派系权力斡旋的角色,一路监督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并确保陆克文没有偏离其竞选承诺。他和陆克文就读于同一所中学,比后者年长两岁;一个是橄榄球健将,另一个是辩论高手。

  大学时期,斯旺攻读经济和艺术,陆克文则主修中文和中国文化与政治。

  家庭方面,斯旺已婚,育有三个子女;陆克文同样有三个子女,妻子则是事业有成的女富商。陆克文小时候父亲车祸去世后,家境潦倒,促成他日后进军政坛,致力于促进社会公正的决心。

经济虽好却救不了霍华德

  (悉尼路透电)大选失败的霍华德星期六结束了对澳洲11年的执政,为澳洲人民留下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但在社会课题上却严重分裂的国家。

  霍华德形容自己持有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可是一碰到社会课题就成了保守主义者。他自1996年以来,连续4次赢得大选,主要归功于他在经济管理上交出的漂亮成绩单,以及对国家安全和非法移民问题所采取的铁腕政策。

  尽管在历届选举中持有不败纪录,霍华德这次的惨败其实还是有迹可寻。2004年,当霍华德第四次风光赢得大选时,其实已经为他这次的选举埋下了祸根。当时,霍华德的执政联盟在上议院赢得了大多数议席,使他成为澳洲25年来最有权势的总理,能够轻易地通过他所提呈的议案。

  有了上议院撑腰,霍华德雄心勃勃地进行改革劳工法的长远目标,让雇主更容易解雇员工,并且提倡公司与个人签订雇佣合同,而不是与工会签署集体协议,明显地削弱工会的权力。

  这些改革普遍让工人感到不满,引发了多个城市集体示威,工会齐声抗议霍华德一系列的改革,使员工的工作缺乏保障,而且也可能降低薪金。

  在房屋价格及贷款利息节节上涨,工作保障却不升反降的情况下,澳洲选民自然对霍华德怨声载道。

  经济分析家说,霍华德在经济一片大好时,却让人们感到缺乏安全感,算是犯下了经济政策上的一大错误。

  在外交政策上,霍华德自1996年上任以来,便宣称要使澳洲对于其在国际上的位置觉得“舒服自在”,从此不再为拥有欧洲文化根源,却地理位置处于亚太而感到挣扎。

  在他的领导下,澳洲增加了同中日的贸易往来,也同印尼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不过,他同美国总统布什私交甚好,导致媒体把他称为布什在本区域的“副警长”,形象十分不讨好。

  外交政策分析家认为,霍华德在2003年决定加入攻打伊拉克的行动,是其政府最大的外交政策失误。他接着作出不通过京都条约的决定,再度地严重扣分。

  尽管目前澳洲的失业率是33年来最低的,但是经济上的成就却让澳洲在其他方面付出了代价。

  霍华德对寻求政治庇护者和非法移民的强硬立场,一再遭人权组织的批评。移民局执法不力,多次摆乌龙,错把澳洲人民当非法移民扣押或驱逐出境,使政府的办事效率受到质疑。

  除了失去一般澳洲选民的民心之外,霍华德一再拒绝为历史错误道歉,也触怒了澳洲原住民,使原住民和一般澳洲人民之间的和解迟迟无法实现。

霍华德

国会议席可能不保


  (悉尼综合电)在大选中落败的霍华德不仅将总理宝座拱手让给陆克文,就连新南威尔士便利朗区的议席也很可能保不住。

  在已计算的75%选票当中,霍华德以微差落在对手、工党候选人麦丘后头。虽然一些缺席选票和少数政党的偏好都可能决定霍华德的命运,不过,霍华德在承认败给陆克文后告诉支持者:“我非常可能不再是便利朗选区的议员。”

  他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还是要感谢便利朗的选民,在过去33年一直推选我在国会中代表他们。”

  68岁的霍华德自1974年便当选为该选区的联邦众议员,如果他真的失去便利朗区的议席,他将成为澳洲106年联邦历史上,第二位失去国会议席的总理。1929年,前总理布鲁斯也在大选中被踢出国会。

  不过,麦丘并没有提前宣布胜利。她指出,投票结果“还未成定局”。

  麦丘说:“结果还不明朗,不过,这是一场多么精彩的选举。便利朗区永远不会再让人视为理所当然了。”

  分析家指出,便利朗区选战的结果也许会非常接近,最终的计票成绩可能得等到当局计算了邮递的选票后才能揭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