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非
不久前有一天,我正在学校外语教研室准备吃中饭。教研室墙上一块白板是大家留言写通知的地方。上面贴有一张婴儿照片。我看了下面的字,知道是一个法语老师的新生侄子。当时在教研室的几个老师都“呜”啊“哇”地、你一句我一句地对照片上的美丽婴儿加评。
众人评论中有一个细弱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朋友要生了,我真的等不及了!”这声音听上去有一种谨慎的欣喜,又不是我所熟悉的某位老师的声音,所以我好奇,便转过身来,看是谁说的这话,好问个详细,也恭喜一番。等我发现是谁说的,我却立即没有了想要恭喜她和她朋友的心情。
我其实不认识说话的人。她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在教研室等她的西班牙语老师,正碰上我们聊天,便加入进来。她说完了这话,其他老师也没有立即说话的。只有另一位西班牙语老师问:“你的朋友是不是某某某?”那高三学生说:“是的。”那老师又问:“她父母现在怎么样?”我听那意思是“她父母现在是否能接受这个现实?”听他们说话的语气,显然很多人都知道学校里有这么个怀孕的女生。那学生说:“她父母挺好的,他们对她很支持。”(她说的是theyare verysupportive,这里更多的是事发后父母对她能够“关心”或者“关照”的意思。)那老师听了,附和地说:“那就好。”然后就巧妙地编了一个理由,指点她到别的房间去找她等的那位西班牙语老师了。
学生离开办公室以后,我跟那位跟学生搭话的老师聊。我说,真的觉得很吃惊,在我们这样一个在全州甚至全国都数得上的比较好的公立学校,居然还有这种事。那老师说,看来你是足不出户,且耳聋眼花啊。你以为咱们学校就是世外桃源啊?这一届学生尤其问题多多。然后她就给我讲起了这一届学生种种故事。
其实,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一届学生的故事。我感兴趣的是大家对那个怀孕学生的态度。具体点说,是大家对那个怀孕学生在公开场合下的态度。
那在办公室等老师的高三女生,即怀孕学生的朋友,敢在众多老师面前对自己怀孕的朋友表示欣喜和庆贺,在我看是一件奇事。奇就奇在她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们也和她一样,对自己年轻的朋友怀孕这件事怀着欣喜和庆贺之情,或至少不会在大厅广众之下跟她唱反调。事实还就是如此。那跟她搭话的老师,最后说的那句“那就好显然是附和她的、甚至可以说是敷衍她的。她的确没有在大厅广众之下跟她唱反调。办公室里其他老师也没有一个唱反调的,尽管我看得出他们私下里都在唱着反调。
美国现在就是到了这种地步:所有的人在公开场合下都是非不分。原因是:“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是“非”;“非”在某种情况下又可以是“是”。是非的标准不再在人的良心之中,也不再是人的常识的一部分,而更多地是在某种社会舆论的左右之下、在某些律师的诡辩之中了。你看,这高三女生怀孕之事,在我看是一件应该受到公开批评和公开指责的事情。这个女生周围的人,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公开地为她的行为而感到羞耻,都应该公开地批评这种行为、谴责这种行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学生、老师和家长或许私下里都有各自的道德观点和价值判断,但在公开场合下,大家都争相做出同情状、支持状,都不愿对此种行为公开地“出言不逊”。
可以想像,一个对种种不道德行为失去了公开批评或公开反抗能力的社会,渐渐地会容忍和放纵种种不道德行为。反过来说,种种不道德行为就会因为社会的公开容忍和放纵而逐渐泛滥起来。这种容忍和放纵的结果必定是导致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全线崩溃。一个高三女生怀孕,人们不但不能批评或者谴责,反而要表示同情和支持,这样下去,以后如若一个高三男生杀人,人们就也要表示同情和支持了。理由有的是啊,比如,杀人的人一定都会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或者不幸的成长史啊。此种例子,我不用说,生活在美国的人也一定都能信手拈来了。
我担心,今天我们同情和支持青少年怀孕,明天我们就要同情和支持青少年杀人了。我担心,美国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正在日益崩溃,并即将全线崩溃。这个社会有没有人在观察?有没有人在思考?有没有人在担心?有没有人在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
众人评论中有一个细弱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朋友要生了,我真的等不及了!”这声音听上去有一种谨慎的欣喜,又不是我所熟悉的某位老师的声音,所以我好奇,便转过身来,看是谁说的这话,好问个详细,也恭喜一番。等我发现是谁说的,我却立即没有了想要恭喜她和她朋友的心情。
我其实不认识说话的人。她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在教研室等她的西班牙语老师,正碰上我们聊天,便加入进来。她说完了这话,其他老师也没有立即说话的。只有另一位西班牙语老师问:“你的朋友是不是某某某?”那高三学生说:“是的。”那老师又问:“她父母现在怎么样?”我听那意思是“她父母现在是否能接受这个现实?”听他们说话的语气,显然很多人都知道学校里有这么个怀孕的女生。那学生说:“她父母挺好的,他们对她很支持。”(她说的是theyare verysupportive,这里更多的是事发后父母对她能够“关心”或者“关照”的意思。)那老师听了,附和地说:“那就好。”然后就巧妙地编了一个理由,指点她到别的房间去找她等的那位西班牙语老师了。
学生离开办公室以后,我跟那位跟学生搭话的老师聊。我说,真的觉得很吃惊,在我们这样一个在全州甚至全国都数得上的比较好的公立学校,居然还有这种事。那老师说,看来你是足不出户,且耳聋眼花啊。你以为咱们学校就是世外桃源啊?这一届学生尤其问题多多。然后她就给我讲起了这一届学生种种故事。
其实,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一届学生的故事。我感兴趣的是大家对那个怀孕学生的态度。具体点说,是大家对那个怀孕学生在公开场合下的态度。
那在办公室等老师的高三女生,即怀孕学生的朋友,敢在众多老师面前对自己怀孕的朋友表示欣喜和庆贺,在我看是一件奇事。奇就奇在她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们也和她一样,对自己年轻的朋友怀孕这件事怀着欣喜和庆贺之情,或至少不会在大厅广众之下跟她唱反调。事实还就是如此。那跟她搭话的老师,最后说的那句“那就好显然是附和她的、甚至可以说是敷衍她的。她的确没有在大厅广众之下跟她唱反调。办公室里其他老师也没有一个唱反调的,尽管我看得出他们私下里都在唱着反调。
美国现在就是到了这种地步:所有的人在公开场合下都是非不分。原因是:“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是“非”;“非”在某种情况下又可以是“是”。是非的标准不再在人的良心之中,也不再是人的常识的一部分,而更多地是在某种社会舆论的左右之下、在某些律师的诡辩之中了。你看,这高三女生怀孕之事,在我看是一件应该受到公开批评和公开指责的事情。这个女生周围的人,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公开地为她的行为而感到羞耻,都应该公开地批评这种行为、谴责这种行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学生、老师和家长或许私下里都有各自的道德观点和价值判断,但在公开场合下,大家都争相做出同情状、支持状,都不愿对此种行为公开地“出言不逊”。
可以想像,一个对种种不道德行为失去了公开批评或公开反抗能力的社会,渐渐地会容忍和放纵种种不道德行为。反过来说,种种不道德行为就会因为社会的公开容忍和放纵而逐渐泛滥起来。这种容忍和放纵的结果必定是导致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全线崩溃。一个高三女生怀孕,人们不但不能批评或者谴责,反而要表示同情和支持,这样下去,以后如若一个高三男生杀人,人们就也要表示同情和支持了。理由有的是啊,比如,杀人的人一定都会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或者不幸的成长史啊。此种例子,我不用说,生活在美国的人也一定都能信手拈来了。
我担心,今天我们同情和支持青少年怀孕,明天我们就要同情和支持青少年杀人了。我担心,美国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正在日益崩溃,并即将全线崩溃。这个社会有没有人在观察?有没有人在思考?有没有人在担心?有没有人在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