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谈天地的涂鸦,转回来。】
________
也谈孩子学中文和写作
昨天偶尔路过此地,看着热闹,也说几句。
看来在这里的诸位孩子都小,不像老夫,孩子都上大学了。但我儿子是5岁出国,中文是老夫与内子教之,后来有周末中文学校了,也送他去,但此时他已有一定的基础了。他这里中学未毕业时,已具一定的中文写作水平,简繁体字皆能认。
为了说明问题,先看他的一篇中文作业吧。里边的内容没有改动,保持原汁原味。
…………………………
读《三国演义》
逸凡
老师要我们写一篇作文,大概两百字左右,为了庆祝什么什么。。。(我忘了)反正,我写就行了,到时交给她再问也不迟。
几月前,我正在考试的时候。有一夜,我正在书架上找一本课书时,我看到几本浑身都是灰的书,上面写着《三国演义》这几个字。我想着:我这小子都已经十六岁了,英语文学每一本名书早就读过了,可是连《三国演义》这本中国名书都没读过,有点丢人现眼。我爸经常对我说:“儿子,你应该读多点书,读多点书是好事情。”他说的是挺有道理的,而且我们粟家里的书比外面的蚊子还多,可是我一直没有像他说的去做。
考完试了,接着一天我打算出去泡妞(这有另一个故事),可是突然间下大雨,因为风水不妙,凶多吉少,不宜泡任何东西,我决定呆在家看电视还是啥。。。没想到白天的电视节目太闷了,我决定还是去我卧室看书。从书架上取下来我几天前想读的《三国演义》,然后开始读它。
“逸凡来帮忙做饭!”我妈叫我。
“啊?已经快七点啦?不是吧!”我像从梦中醒了一样。
我读了整整有六个小时左右,可是对于我的感觉好像只是几分钟过去了。过了七天七夜,我终于看完了《三国演义》。读完了以后,我还真的想重新再看它一遍。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好看,怪不得它是中国四大名书之一。
这本书是讲汉朝腐败,各位诸侯都在招兵买马,占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做统一天下当皇帝的梦,一点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故事是跟着三个对手:刘备,曹操,孙权。就算原来有十几个大势力,比如荆州的刘表,凉州的马腾,挟持汉献帝的董卓,还有公孙瓒,袁绍,袁术,刘璋,张鲁和其他诸侯,到最后也只有刘,曹,孙,这三位三分天下。到最后,魏国大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了魏皇,自己当了晋皇,灭了蜀汉和东吴,统一天下。
书里写着刘备原来是贩麻鞋的百姓,是汉室宗亲。他是有义气的人,遇上很能打的关羽和张飞就与他们结拜为兄弟。这时候正好有黄巾之乱,他们三个去打了一下,然后捞了一个小县长的官位。没想到刘备的命还真大,经过几十年,他占领了蜀川和汉中,自称为汉中王。可是他死了以后他这蜀国也就没戏了,因为跟着他的人才大部份也都已经死了,只剩下汉丞相诸葛亮在办事。诸葛亮是很有才能的人,可是连他也没办法保护刘备的事业,因为他扶佐的刘禅(刘备唯一的儿子)是个无能之辈。
我也没什么其他的可写了。。 书评也就应该在这里写完。可是我要辱骂一下刘备。
我觉得刘备不是一位英雄,虽然他平时很有礼貌和义气,显得自己是有教养的君子,可是他有需要的时候,他肯定会使出阴谋诡计来对付阻挡他的人(例如入蜀和夺回荆州的事情)。作者写这本书时,是想我们按他的想法去想,但是我不愿意这样子,只好照着我自己的理解和感觉来读。反正,刘备不是个好东西。他命够大了,他当了蜀汉的君主全都是因为他比关羽和张飞早一点出生,人家是讲义气的武夫,想的谁是大哥就谁去当君主。而且,他自称是汉室宗亲全应该是假话,想瞒天过海,利用中国人崇尚正统的心理。他是没什么才能,就是很狡猾,所以收服了很多当世人才来帮他做大事业。他儿子是没用,但是这是因为他在长阪坡把他狠狠地摔了一下。
曹操呢,原来只是小芝麻官,可是他也当上了魏王。书里不停的把他当成一个枭雄,可是我认为他是”三国演义“里最有志气的君主。 “三国演义”的作者不停的把他形容成一个奸人,可是在乱世中,没有任何做大事的人不奸。他和刘备的区别是他不天天装模作样,婆婆妈妈的,而且他自己还有点本事。
因为他爸和他哥早就死掉了,孙权青年的时候就当上了吴的老大。他这地盘全都是靠了他爹孙坚和他哥孙策给打下来的,所以我也是看不起他。无论如何他比刘备有本事。
三国是一本特别好看的书,里面全都是讲武将打打杀杀和君主争权,需要文的时候就文,需要武的时候就武,什么计都有,可以让读者学办法应付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和问题。我以后如果有空的话还会重读这本书。
当时,我读完“三国演义”我还想继续读点什么,所以我从书架上把“水浒传”拿下来。。。
TO BE CONTINUED。。。
24/10/2003
你儿子真是好样的,赞一个!看到海外长大的孩子中文学成功的例子, 我信心倍增
生子当如孙仲谋。
汝子可教也!
谢谢席琳夸奖。以后能否成才,就看他有无像他那样的泡妞本事了。
实际上,最难教的,是写字。
中国孩子在国外,能说和听很多都能做到,但写字对他们来说很难,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他们当时的年龄来说,写字是为父母和祖父母而写,如果是在没有电脑和电话的年代,可能还能对他(们〕进行一番革命的教育,大道理一通,要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我的做法是,第一,保持他对中文的兴趣。
首先,是教他认字。我是先从汉字的偏旁部首教起,详细解释汉字的构造,即汉字的形体构造“六书”(常说的造字法)。别小看这六书(它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他们对于孩子日后对汉字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得有一个过程,要有若干年的时间。你不要指望孩子很快明白,也不要怕自己整天唠唠叨叨的:这就像毛太祖当年说的阶级斗争一样,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讲得多了,他也就明白了。这个好处是:孩子能在汉字的问题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想想你们自己学汉语,是否也是这样的?你越是知道这个汉字的起源和原始意思以及以后的引申意思,你对这个汉字的印象就越深刻。
其次,是教他写字。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言传身教的:当时条件简陋,只能自己动手,即我自己用A4的纸,打上米字格,在上面写上汉字(由简入繁),通常是以偏旁部首归类,然后影印多几份(以便让他反复练习),这点有些像过去我们的描红。当然,这期间也用了多种多种的物质刺激手段。结果是,坚持下来,必有成果。
真不错,写的方面一直是老大难,一定要下苦功让他上去
真知灼见!
那么多评三国的,不如一个小孩子。
真是了不起。中国孩子中学毕业都未必能写这么好。
希望鬼谷多来给我们传授经验。
谢谢各位鼓励。我只不过年长你们,先行一步而已。况且当时条件与现在不蒂十万八千里,无奈,只好土法上马。我这可能是歪打正着,只能抛砖引玉了。
认字是个渐进过程。同时,也要激起他的兴趣。比如说吧,他叫逸凡,你要向他解释二字是什么意思。因他是属兔的,走之旁代表的是跑和逃。当然,我解释的时候,也带上一些调侃的味道:因为你是属兔的,所以,还没长大就向国外逃之夭夭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你要为自己感到骄傲。不过,也别太得意了,像你这样的人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翘尾巴可不行,原本你也是挺普通的人嘛,挺平凡的。这一捧一棒有时还管用,因为你老是正儿八经的,学起来太枯燥,有时侯调侃一点,反而容易记住。等他记住了,在某此场合也用上了这个词,你又可以向他解释进一步的用法。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实用的过程。这位想想你们自己,是否记住那些歪说歪解的东西更容易些?另一方面,你这也等于跟他做游戏,寓乐于学嘛,你轻松,孩子也轻松,尤其是让他们活学活用,效果不错。当年,我等学毛选,背语录,活学活用,立竿见影,不也乐在其中嘛。当然,这里边关键的是任何把握这个度,也就是分寸,则要看各位的实际情况了。
至于写字。其实也简单。比如我自己,是将每页纸分成十或十几行,每行约10-11格(米字格)。在第一格里,写上一字,余后空白。然后你就让他比葫芦画瓢吧。当然了,诸位中有人自己的字写出来都对不起观众的话,一种方法是乘此机会自己提高,另一方法是请那些笔画搞得清楚的人写好。咱们中国人常说,教学相长,诸位也乘机与子女共同进步吧。
而孩子花在写字方面的时间也不会太多。怎么说?老夫教儿子写字之时,也正好是在大学苦熬写那劳什子的论文之时,小子肠胃有需求(饿了)时,老夫时常要熬药(做饭)以治其胃疾(填肚子)。在这过程中,就叫小子坐在一旁,你一边干活,一边还可顺便照看和指导他练字。这叫两不耽误。完了之后,他爱去玩什么游戏机都绿灯大开。这不其乐融融嘛。还可以告诉诸位,这种方式的训练,有时成了一种惯性:当你在做饭之时,他会自觉地拿起作业,和你一起做。
诸位不妨一试。
第二,送他去周末中文学校。其意义在于:首先,是环境的需要。如果仅仅在家里教他,孩子容易疲劳,而中文学校有一个较大的中文学习氛围,这里就形成了内外两股推力和拉力,促使他往前走;其次,是有比较。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在外面得到的鼓励反过来能促进他进一步的学习。
培养兴趣(interest),培养习惯(habit)和激发好胜心(peer pressure)这三个最有效的方法都被鬼谷兄用得很活。
其它任何学科只要父母能在这三个方面做得好,不用你在后面推,只有你跟在他们后面跑。
这夸奖好象有点儿受之有愧。借用我儿子上面说的一句话,要是他不懂中文,我和他妈也会“丢人现眼”呀。虽然我们当时并没有刻意用什么方法去教他,只是因地制宜,跟着感觉走,总之,是想让他知道,学中文不仅仅是为父母或祖父母辈学,也是为自己学,并不断地用身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当年在国内读大学时,我们这一个学史,一个学文,如果这种背景还无法教孩子的话,我们会很丢人现眼的。
回过头来再说到写作。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要从造句教到小作文练习。诸位可能注意到了暨南大学有一套海外中文教材,其中也有练习。这套教材总体上还不错,我们也让他跟中文学校学这套教材,但还要自己出些题目,尤其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也就是常说的“情景教学”,即用身边刚刚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例,结合一些常用的句型以及成语、典故等,让他随口说出,然后再写到练习本上。这样容易记住。
有时侯,你要容忍孩子造的句子没有意义,甚至是故意捣蛋,但句子从逻辑上说却是没有错的。比如说,有一次,他从中文学校回来,说老师留的造句作业有一个是用“既。。。。又。。。。”造句,他造的是:
“老师上的课既没有意思也没劲”。旁边还加上一括弧:我就是这样想的。嘿,你想他这个句子能得到好分吗?可我给他好分,说,好小子,这句子好。然后用这个句型,和他一起去套各种各样的情形。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他知道然后去用这个句型,而不是拘泥于造出什么有意义的句子。须知当时也许是心情不好,或者是别的小孩闹意见,不一而足。
我们经常在平时的谈话中用一些中国的成语和典故,然后解释给他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这个成语,用那个典故。同时,鉴于孩子这一辈的,是在双语的环境中成长的,因此,我们经常在说到这些成语或典故时,有意识地问他,这在英语里边,是否有同样的说法,或者说,这些成语或典故用英语如何表达?父母要经常“露怯”,由此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这样不断强化的结果,他们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就比较自如。反过来,这对他们的作文大有好处。当年我曾经代过一门中英文翻译课,曾让学生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翻译成中文。交上来的作业自然是五花八门,有些确实是“惨不忍读”。我将其中一两篇这样的译文段落给儿子,让他去翻译。告诉他这些人的错误在什么地方,鼓励他做得更好。在这期间,你一定要鼓励他们,说他们的英语底子好,一定可以胜任翻译。有比较,就有竞争,就会激发斗志。诸位说,是否如此?
因是偶尔动的这个念头,来写这个题目,只能断断续续,见谅。
我们在教孩子学中文和写作的过程中,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一般孩子在进入13-4岁以后,大多有反叛期,男孩尤其如此。这个时候,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你说东,他偏向西,拧得够呛。具体到学中文和写作,他几乎要全放弃了。这时候是你急他不急,具体的做法是逃课,要不,即使去上中文课了,也不做作业,还故意捣乱,存心气你。这时候,我们几乎要绝望了,感慨多年的努力要白费了。
转机也正好出现在这个时候。而且由于这个转机的出现,儿子的中文水平,包括写作,简直就是迈上了一大台阶。不仅如此,对简繁体字的辨认能力也有长足进步。
这其中的关键是中文游戏软件,最主要的是《三国演义》。我在开头贴出他的中文习作,主要得力于他玩这套游戏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读一遍这本书。
孩子进入反叛期后,不愿意去中文学校了,在家也不愿像以前那样做中文练习了,如何是好?正好这个时候,台湾和大陆都开发出《三国演义》游戏,一为繁体,一为简体,后来大陆的那套有增加了简繁体转换的功能。儿子某日因一朋友的孩子来此留学,带来了这套游戏,二人一起玩了一阵,嘿,小子来劲了。将这套游戏拷进了他的电脑。他要自己玩,可是问题也来了:这三国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上千,老夫我都无法记住那么多,他一个对三国如此陌生的小子岂不是抓瞎?这时候,小子回过头来要问老爸了。咱这时候就觉得机会来了,天平又倾向了咱这一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鼓励他玩这个游戏,同时,经常就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人物、事件以及一些典故的出处,尤其是三十六计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讲给他听,和他讨论,特别是他碰到一些较难理解的人名和事件时,我们又恢复了过去的那种唠叨:反复向他解释那些人物,那些事件,以及那段历史,推荐他看相关的一些书,在网上与人交流。在网上交流要手谈,这就要求他去写,去练习。而不同的软件,有简繁体之别,但玩起来也有不同的进阶。要玩的快,就要多去熟悉同一个字的简繁体之别。这时候,他又去上中文学校了。我们明白,和他在一个班的同学中,不乏三国演义的玩手:利用周末在学校见面,也可以私下切磋切磋。
因此,我们认为,中文游戏软件对于促进孩子中文水平的提高,无疑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尽管这是我们事先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前面说过,我们这是歪打正着。为此,建议诸位不要排斥孩子玩中文游戏,只要引导得法,利大于敝。如何掌握这个度,自然得靠大家自己来定。无论如何吧,儿子从游戏中提高中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个事实,正好也印证了邓小平的“猫论”。
我们的做法中最后一点,是物质刺激。老夫当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深知工分挂帅和物质刺激所能带来的效果。孩子中文学好了,自然是可以买这个,也可以买那个,但最好是给钱让他回中国,去体验和印证他的能力。比如说,孩子10岁那年,正逢香港回归,我们的奖励是送他去香港,在那里住他干爹干妈家。一方面让他有机会多与别人交流,提高说和简单的写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让他见证香港的回归,有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现在我们的鼓励是(也可能是最后一次),送他去北大这个牛圈(因为这里牛人多),体验一下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当然,借用他在开头的作文里边的话说,这是“有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然,在进行物资刺激的同时,如果有机会让孩子能利用中文知识去体现价值时,就放手让他们去做。有钱挣入他们的腰包,何乐而不为?利益总是驱动器。也许有些人不同意这样做,你将它视为一种鼓励就行了,何况这又不是经常的,是需要有机会才能行之。
说了那么多,主要是想说明,对于海外华人的下一代的中文教育,尤其是写作的训练,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而且还要不断调整做父母的做法,以适应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所产生的变化。
希望你们的孩子以后的中文水平,包括写作能力,都能达到较高水准,应用自如。
好经验,男孩子玩电子游戏,女孩子看小说.
我们出来的时候带了数箱的中文书籍,
都是给小孩们以后学习中文准备的.
俺小的时候都没这么好的条件呢.
我的计划就是,先教会几千字,再培养她(他)们看书的习惯,
以后问题应该不大了.
【原出处: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58&id=4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