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在世,凡是龙凤合流的地方,就一定要凤在上龙在下。曾几何时,李翰祥导演的电影一再说明她颠覆了传统的规矩违背了社会的常理,让我们从小就有了这种感觉:怎么能让龙在下呢。进而,它也误导了现在的多数人,只要一说起慈禧,想到的就是女人的霸道和女人的短见。
凤真的不该在上吗?很多人问过,也有多少人试着或想过回答。只是谁也没见过龙凤,谁上谁下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一无头案。倒是称作龙子的男人一定要强过被称为凤女的女人,则是这个大社会里长期的共识和普遍的偏见。
前两天,加拿大统计局发表了一个统计结果:男不如女!调查了一万八千个移民,跟踪了10年(1996年到2005年),发现这个大秘密:移民的第二代,女在上,男在下!
在第一代新移民中,女人的就业率不如男性,女人的失业率也高于男性。这一切大概都是那传统社会里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打在自个身上的烙印,都带国外来了。但一到了第二代,那烙印就消失了,女人的就业率反而高于男性,女人的失业率也低于男性。更重要的是,男人的平均收入比女性的平均收入还低。-----凤在上成为普遍的真实,男子汉大丈夫不敌头发长的女流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你不服,行吗?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女性受教育的年数为14.6年,男性受教育的年数13.8年。我想那可不是父母重女轻男不供儿子读书,大概多是男孩子调皮不喜欢读书罢了。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女性的薪酬平均数为$15.92/hr, 男性的薪酬平均数为$14.12/hr,相差10个百分点。可见,这可不是哪一个老板的好色和歧视,而是整个国家的女性现象。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如果女性和男性有相同的学历,男性比女性早婚早育。这在传统的社会里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女性多在大城市工作,男性则不然。这可能是女性平均工资高的原因吧。在传统的社会里,多是女人在乡下,在家里,男人到城里打工干活。这可能就是发达社会和不发达社会的区别吧。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发达国家的城市家庭多于偏僻的乡村家庭。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受的教育比那些其父母之一的母语为英语/法语的第二代为高。父母之一的母语为英语/法语的第二代,收入却高于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这真的让人感叹:学得好不如有个名正言顺的好爸爸。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其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自己的父辈为高。那个“一代不如一代”的理论,一到了西方,也不灵显了。
-----父母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二代,其收入远低于那些其父母之一为当地土生的。就是说,从同龄来看,移民的第二代不如移民的第三代的收入高。不仅说明姜还是老的辣,而且告诉你,人家的地方就是人家的地方。
统计还说,同为少数族裔(母语非英语/法语)的第一代移民,在融入社会是面临着种种挑战。第二代比第一代为好,---因为第二代没有语言的障碍;第二代的学历获得社会的认可。
还有一点,第二代活得一般比第三代好。说是他们还没有被完全同化掉,还保留着传统社会美好的道德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仍然保持父母的那种努力和进取的精神,对改善自己的生活还满怀目标;对人对事还有承诺;对自己能受到好的教育还有强烈的愿望。可是到了第三代,这些东西都少了。
可惜的是,到底第三代的女性表现比男性好还是坏,统计中就没有提及。只是强调第二代的女性大多方面都优于男性。
这清楚地告诉准移民,即使你那地方有一胎化,你也不要轻视女婴。不要说你将来移民到了这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你女儿的表现比你儿子的表现优越,能给你脸上贴更多的金,若果就是留在你那原居住地,女孩的成就也越来越让世人另眼相看。君不见,今年中国高考,30个省区的66名状元,女生占了46人。从1999年~2006年,高考状元560人,女性占了一大半。自2001年起,重庆市7年高考状元16人,13个是女生。更加邪火的是北京城,从2005年起至今三年间,所有的文理科高考状元一律是女生。
谁说巾帼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随着社会的进步,风流能耐的女人会越来越多。凤在上,龙在下,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你个大男人,要是在家里受点老婆的气,或在公司里受点女上司的气,这年头,你就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