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行:新闻联播高调暗示中国空军突破大机群升空战管能力

新闻联播高调暗示中国空军突破大机群升空战管能力

2007年12月18日 蜀中行军情观察室


12月18日新闻联播通过采访空3师部队高调暗示中国空军突破大机群升空战管能力,改变以往那种多机起飞地面引导人员图上作业手忙脚乱的历史,战机起降和空中引导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

二是暗示空军王牌部队全面形成战斗力,由过去一备一飞到现在的一备多飞\\一备多天的作战能力.

三是从电视画面上看中国王牌空军三代战机海上超低空作战能力非常令人称道! 据官方报道,中国海空军各型战机能以50米海上超低空飞行作战。







中国军队空中交通管制实现一体化自动化指挥


随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空中交通管制平台的高效运转,中国军队空中交通管制依靠人工动态推算的历史宣告结束。

据新华社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空中交通管制一直采用纯手工作业,靠铅笔、尺子在空域图上进行人工指挥,各级管制中心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空中管制组织难度大、效率低,严重影响军事训练和民航运输安全。

中国空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志杰带领科研团队不懈攻关13年,成功研发了适合本国特点的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这一科研项目于2007年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展示了诸多创新成果:整个工程以国际最先进的通信、导航、监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为主体,通过网络集成、信息集成、业务集成,建成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军一体化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制定颁布了4个国家军用标准、10个行业标准和全国空管基础数据﹔研制的多测点信号采集自动监控系统等4项先进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有关专家介绍说,这项自主创新成果,使中国及军队航空管制技术的进步幅度实现了30多年的大跨越,与西方发达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协调和集成系统基本相当。目前,依托这项创新成果建成的全军空中交通信息传输服务网络已在空军、海军、陆航各级航空管制部门安装投入运行,极大提高了飞行保障能力,提高了空域的利用率,增加了飞行流量。



















中国战机从“一备一飞”到“一备多飞”转变


  如何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当前我军面临的重大课题。从 “一备一飞”到“一备多飞”,空军航空兵部队组训模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军战斗力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闫国有、记者谭洁报道:“我们这次参加空中高强度对抗演练,一次飞行准备后,连续飞行了5个场次。”今天,驾驭新型战机刚落地的空军航空兵某师特级飞行员李景高手指训练周表对记者说,他们改革组训方式,实现一次准备可多次飞行,缩短了战斗力成长周期,提升了整体训练效益。
  
  在资料室,记者翻阅该师前些年飞行训练周表看见,过去通常采取一次准备飞行一个场次的组训模式,有时遂行一次演练任务,至少需要反复准备三四次以上。而随着装备信息化程度提高和训练难度强度加大,这种传统的组训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对此,他们探索“一备多飞”模式,实行一次飞行准备连续飞行多个场次的保障办法,不仅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更重要的是为空军航空兵部队训练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一备一飞”到“一备多飞”,组训模式的变化使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训练节奏加快,针对性更加突出。打开3月份的训练周表,记者发现每一批次的训练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昼间到夜间,从仪表特技到战术对抗,从空中布阵到精确打击,不同时段的必训课目和试训课题交叉进行,高难课目、综合课题一个接一个。目前,该师实战课题训练的比重已达到80%左右,每一架次训练的针对性更加突出。
  
  训练强度加大,训练质量明显提高。多场次飞行滚动实施,每一组飞行日的训练强度达到了极限,充分利用了场道空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人员参训率。同时,也便于对飞行质量的连续监控,促使机务后勤保障官兵不断提高保障质量,战机无故障返航率、完成任务率持续提高。
  
  从“一备一飞”到“一备多飞”,得益于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得益于官兵素质的提高。而航空兵部队组训模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空军航空兵部队战斗力增长模式正在从“单项突破”向“整体跨越”迈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