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伟大艺术家——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伟大艺术家——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主讲人: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