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之争:祸兮?福兮?zt

两极之争:祸兮?福兮?
2008年01月28日 15:44:24  来源:半月谈



千姿百态的冰山是南极海域的象征。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冰面上下北极较量 南极上演“领土争夺战” 两极为何充满“火药味”

南北两极潜在的巨大利益无比诱人,但同时也令人矛盾,因为这两片地球上最后的处女地要尽快具备开发价值,必须依赖于全球变暖的加快———而这对于全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旧话重提

极地之争并非始于今日。从1908开始到1945年的30多年间,先后就有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和阿根廷等7个国家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并将其要求的南极领土范围划入本国出版的南极地图中。

1920年,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后称)。条约确认斯瓦尔巴德群岛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军事区,承认挪威对该群岛“拥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但从上世纪中叶到上世纪末的数十年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国对于南北两极主权的争夺也如同这两个地区的气候一样暂时“冰冻”了起来。直到近年,随着全球变暖问题受关注程度的直线上升,这一话题才重新“解冻”。

如今,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已经家喻户晓,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冰雪消融 后果堪忧”。在一些国家看来,冰封已久的南北两极有望给人类带来更多利益。

有利益的地方,往往就有纷争。于是乎,在地球北端,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的科学家为证明北冰洋底的山脉系本国大陆架延伸而绞尽脑汁。对于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大陆,英国、智利、阿根廷等国也纷纷重提主权问题。在承认《南极条约》冻结主权要求的情况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意图无非是制造声势,为下一轮争夺南极主权的实际较量做好准备,以至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7年11月亲自前往“灭火”,成为首位踏足南极大陆的联合国秘书长。

逐鹿两极

受限于当地严酷的气候条件,北冰洋和南极洲是目前地球上人类涉足最少的两大片区域。但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不断上升,这些地区的价值也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矿产和航道两个方面。

在石油天然气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北冰洋被视为最后的油气储备地之一,有专家认为全球1/4未被发现的油气储备都在这片常年冰封的大洋下。据俄罗斯地质学家估计,北冰洋海底的油气储量约为100亿吨,相当于俄罗斯全国的油气储量。

北极的煤炭、钼、钽、银、铂等矿产也非常丰富。加拿大已经开始在北极圈内的岛屿上开采钻石,其产量预计将达到世界天然钻石产量的10%~15%,由此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钻石生产国。

南极洲的丰富矿产资源也早已为世界所公认。早在20世纪70年代,南极资源与领土要求问题,就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为调解各国在南极资源归属问题上的矛盾,30多个南极条约国经过6年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后,1988年终于签订了第一份有关南极矿产资源问题的条约———《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

与此同时,随着北冰洋浮冰在夏季的融化速度越来越快,加拿大北海岸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每年可通航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将大大缩短一些重要航线的距离。以美国纽约至日本东京的海上航线为例,走西北航道要比走巴拿马运河的距离缩短7000公里,这无疑将大幅减少海运成本和所需时间。

意识到这一航线潜在的重大价值,加拿大这些年来一直在争取让国际社会承认西北航道属于加拿大所有。但它的邻居美国坚持认为,这条航道是从加拿大北部群岛中间的公海穿过,并没有穿越加拿大领海,因此属于国际公共航道。这已成为美加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资料图片:2007年8月7日,俄罗斯知名北极专家、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罗夫在莫斯科展示插在北冰洋底的俄罗斯国旗的照片。 奇林加罗夫率领的科考队于2日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 新华社/路透

谁能称雄

各国逐鹿两极的态势已然形成,问题是:最终,谁能执牛耳?

正如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在讥讽俄罗斯“海底插旗”之举时所说的那样:“现在已经不是15世纪,你不可能去那里插上旗,然后就说‘我们宣布拥有这片土地’。”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依靠武力强取也难以行得通。因此,剩下的选择就是利用国际法、依靠科学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权要求。

近年来,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美国等国家纷纷加快行动,不断派出科学考察船前往北极勘测海底地形,试图证明北冰洋下的山脉是各自国家大陆架的延伸。

作为目前唯一一部对北极海域归属问题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可以将200海里以内的海域划为专属经济区,如果能证明200海里以外的海底地形是本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则专属经济区范围最多可扩大到350海里。

这也是美国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急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果不加入该公约,美国就无权对北极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俄罗斯等国逐鹿北冰洋。

但即便是北极地区各国都能证明自己的大陆架延伸到350海里外,它们也仍无法“瓜分”整个北冰洋,因为最近发现的距离北极点最近的礁石“西部流浪狗”与北极点之间仍有370多海里。因此,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又提出了几套方案,目的是把整个北极地区分别划归该地区的5个国家。但由于分配方法对各国利弊不同,所以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虽说武力不能解决问题,但作为外交谈判背后的威慑力量也不容忽视。俄罗斯正在重整负责北冰洋地区的北方舰队,并在2007年3月组建联合造船公司,主要负责建造适于在北冰洋海域活动的军用和民用船只。加拿大也已宣布将添置多艘能够在冰冻海面活动的海军舰艇,并计划在北部沿海建设一处军港,以供这些舰艇停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要想最大限度确保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解决北冰洋问题的最终出路是各国达成妥协,协商制定完善的法规,也有可能像南极主权问题一样,通过条约冻结50年,再继续讨论。(赵卓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