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式与美国式教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作者 :谢盛友


亲爱的儿子:

根据美国2008年1月4日的报道,为了让更多有志学子可以进入心目中理想大学就读,包括长春藤学校最受瞩目的学府哈佛大学、精英学府杜克大学等都在2008年推出一系列的教育补助计划。哈佛大学近日表示对于家庭年收入不足18万美元的学生,其学费将降到年收入的10%以下。家庭年收入为12万的学生每年只交1万2000美元。对于家庭年收入为6万以下的学生则干脆免除其学费。

今天爸爸读德国的明镜周刊,其中有一片文章象磁铁一样吸引着爸爸,所以爸爸
今天象与你谈谈感想。北威州有一个男孩 Thomas Koenig才 19岁,他还没有阿毕
Abitur,而向美国申请学校,他向美国13所名牌大学寄出申请,结果被 11所大学 (包
括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 )录取,最后他选择了耶鲁大学的外交专业,《明镜
周刊》采访他,要他谈谈申请名牌大学的感想。

在被录取之前他必须通过很多考试,比如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 (SAT),专业包括美
国历史、文学、生物等,当然,也要通过 TOEFL语言考试。他 17岁时去过美国的
Baltimore大学,当了 3个月的交流学生,这个经历给他带来的经验是,美国的教育
制度 (比如学分制、学位制 )优越于德国,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氛围比德国好,
学术风气也比德国好。相形之下,德国的大学有些呆板。

亲爱的儿子,德国的教育呆板,爸爸 18年前就有感触,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德国
为什么必须要进行教育改革?》读报获知,德国也要慢慢地跟世界接轨,引进“学
士、硕士、博士”的学位制度,大学免费教育也要适当改革,奖学金制度、无息教
育贷款、困难家庭补助等规定也将做相应的调整。这些是德国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美国的情况。美国最顶尖的私立大学之一斯坦福,免去收入低的家庭的学生的学费。学校单方面免除学费,许多贫困生在此之外还会接受大量来自校内校外的奖学金,甚至基本不花钱就能完成四年的精英教育。

争夺贫困生的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各大学还会给出更优惠的条件。在美国,富
家子弟上名牌大学并不容易,因为分数要得太高。贫困生如果读书好,则会被几
个大学争夺,人家什么都给你付了,有的连笔记本电脑也给你买。要知道,美国
平均家庭收入也不过在6万美元上下。你的家庭收入稍低于这道线,上一流大学
的学费就全免了。

市场是动机,大家比的,是谁提供的教育质量高、价格便宜,谁能吸引学生来读
书,最终学校还是要靠学费吃饭的。这和一般商品销售的逻辑差不多。但是,一
旦买卖做大,成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这种市场竞争就变成投资型
而非销售型的。这些名牌因为撒出大笔奖学金、免费甚至花钱请人来读书,靠从
学生那里收钱,恐怕全得破产。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教育销售给学生,而是看准应
该往哪个学生身上投资。只要找对了人,对之提供一流的教育,这个人日后就会
成功,成功后就会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学校,大笔捐款。这些大学拼的,是哪一
家拿的捐款 (即捐助基金 )多。所以,优秀的穷孩子谁也不敢丢,而要花大钱去请。
出一个比尔盖茨,资助几百几千贫困生的钱就回来了。同时,教育质量要过硬,
保证把好材料塑造成一流的“产品”。而这种教育,不仅包括学术、技能的训练,
还包括情感、道德的培养。孩子要是在学校的四年过得不愉快,以后捐款的可能
性就小。 不培养忘恩负义的学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指出,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财政资助
上,而不应该直接管理。这种资助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 (特别是那些有能力
而没有经济资源的学生 )完成高等教育。

大学不是企业,目的不是赢利,但是,大学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利用市场
规律来强化竞争,这样才能有进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制,大体可以分为欧
洲式和美国式。欧洲的大学属于低学费或免学费制度。美国的大学属于市场化竞
争的高学费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欧洲的大学制度更公平,其实不然。一系列研
究表明,美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自己满意的高等教育。

欧洲的政府看上去很负责任,以低学费或免学费的政策保障了老百姓上大学的
权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学教育还是要花钱的,学生不付或只付象征性的学
费。谁来为大学埋单?说到底还是政府,是纳税人。因为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
政府不可能负担这样日益庞大的人口的教育费用,只有让本来教20个学生的教授
教 200个学生。结果,欧洲大学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全是超负荷,根本
无法完成教育的使命。优秀的教授因为政府没有钱给他们适当的工资,纷纷跑到
美国的大学去了。说到底,欧洲说是政府支持教育,却不把钱直接交给受教育者,
而是交给了官僚机构。

美国大学看似高学费,但这种学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教育的成本。当老百姓负担
不起时,政府则出钱支持,并且把钱直接送到受教育者手上,这就形成了高学
费、高奖学金的制度。许多学生拿着州政府、联邦政府的奖学金,进了私立大学。
有人愿意自己再加些钱“买”个更好的教育,就上贵一些的学校;有的要省钱,就
上便宜点的学校。各个层级的学校五花八门,体制非常灵活,这也构成了美国高
等教育优异的基础。

亲爱的儿子,爸爸多么希望你今后能象 Thomas Koenig一样,到美国的名牌大学读
书。

写 于  2005年 8月 , 修 改 于 2008年 1月 4日

穆紫荆 发表评论于
这样双螺旋就变成三螺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