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粮”没有过时
http://www.usqiaobao.com
2007-11-19 00:23:59
作者: 钟海之
来源: 侨报
“利用国际贸易来解决国内问题”策略,难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侨报11月19日四合院评论】
民谚云: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中国农业部近日发布消息说,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四年丰收,有望超过1万亿斤。这对因食品价格飙升而面临通胀压力的中国乃至全球来说,不啻为一个好消息。
但须关注的是,粮食在储存中的损失仍然严重。中国国家粮食局称,大陆每年有六成以上的粮食由农户家庭储存,而农户储粮技术水平低,储粮损失平均为5%至8%之间。由此测算,全国每年损失粮食超过220亿斤,经济损失约200亿元人民币。
这让人联想起从去年延续至今的大陆粮价以及食品价格上涨,不仅引起了百姓的不安和外界对中国粮食歉收的猜测,更再度燃起争论了数十年的“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话题。
当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在今年初上涨了60%后,穿行于旧金山、悉尼或首尔等地的购物者均能感觉到“涨价冲击”。国际舆论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包括粮价、原油价格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涨价归咎为“中国需求的带动”。
虽说这一归因有些强词夺理,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更影响着全球粮价及整个经济走势,应警钟常鸣。
几年前,曾有大陆专家声称,中国已解决了13亿人吃饭问题,所谓粮食安全警讯已解除。而且“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手段予以解决”。于是,各地大片良田(尤其是一些粮食主产区),被一哄而上地改造成形式各异的开发区,看似多得永远吃不完的粮食一度沦为最廉价的生产资料,被用来生产奢侈的燃料。
遭遇这一番盲动,目前中国还有多少粮食库存,已很难说清,而从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暂停、粮食造乙醇被叫停,官方不断提升“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警戒级别,已不难看出中南海对“耕地和粮食安全”所面临严峻形势的忧心了。
据悉,美国每年就有约占总消费量40%的粮食转为储备。中国呢?尽管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和体系早已建立,但包括“石油储备、猪肉储备”在内,官方近年热衷的“利用国际贸易来解决国内问题”策略,显然难以保障中国粮食的安全。
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策略,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