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留学归国的“海归”说了这么一件事 -zt BBC 中文

文化差异产生障碍



曾听一位从美国留学归国的海归说了这么一件事。

留学时,一个中国餐馆的老板娘去商店给4岁女儿买鞋,女儿在丈夫驾驶的车里,他们急着要送女儿上托儿所。那母亲在鞋店左挑右挑,一看时间不多了,拿着一双鞋匆匆走出店门,结果警报响了,匆忙中她这才想起竟然没有付款,她急忙向店员解释,并请边上的中国留学生翻译。但商店却坚持要起诉她。这位海归帮她去法庭做翻译。法庭忙忙碌碌,他们花了四五个小时,等来的是不到5分钟的出庭受审。最后判决是:考虑到这位母亲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私拿的只是一双便宜的童鞋,如果半年内不再犯同样的罪,这次留下的案底就自动消除。

那位海归说,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中国,那母亲当场稍作解释,诚诚恳恳付了钱就没事了,包括鞋店老板在内,谁都不愿为这样的小事报警上法院,认为那样做是吃饱了饭没事干。但美国就是美国,店员不报案是失职,经理不报案是失职,一个人有了失职的记录,以后再找工作就困难了。海归说:我最欣赏这样的美国文明,尽管为区区小事麻烦,但保护了整个社会利益。如果小事情可通融,那么大事情也可以变成小事情通融。这是中国人所欠缺的。

这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往往带来心理困扰,令双方的沟通造成障碍,相互理解就不那么容易了。就说中国的国粹京剧,按照英文的翻译,被称为北京歌剧(Peking Opera∕Beijing Opera)。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孙萍认为,这样的叫法,中国人怎么也难以接受的,就如同将中国功夫比作拳击,将杂技比作中华马戏一样。孙说:在国内外演出、讲学时,面对外国听众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此都容易产生误解,每次踫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要耐心而严肃地作解释。

“磨合”观念

今天3月1日,离北京奥运还有160天。虽然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但却有多元的想法。由于奥运,中国的人权领域的诸多问题再度被炒热。应该说,中国的人权状况有进步,但问题依然不少。不能否认,人权问题既有普遍性,又存特殊性,中国与西方在追求人权的基本理想目标、价值和内容上存在广泛共同性,由于受历史、自然、文化、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在对人权的理解和实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正如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董云虎前不久所说,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强调自然人即人的自然属性、个人性、利己性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分离性,中国文化则强调社会人即人的社会性、道德性以及个人对他人的依存性。

不能不看到,这两年的中国,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开始觉醒,以2007年为例,从重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上海磁悬浮事件中以散步伸张权利的公民,只为小家为个人的举动,显得那么宝贵而令人肃然起敬。中国人渐渐意识到,如果权利不建立在个体的具体权利之上,任何奢华远大的群体权利,都可能因缺少根基而坍塌。中国人开始走近普世价值,中西方的观念开始磨合。

美国好莱坞(荷李活)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声称辞去北京奥运会的艺术顾问职务,对此,北京当局最初表示遗憾,而后又表示,确实给过他邀请信,但没有按时回复,因此斯皮尔伯格原本就不是艺术顾问。斯皮尔伯格只是一个个体,他有权表明自己的立场,但中国媒体和网络上充斥着斯皮尔伯格对抗中国、斯皮尔伯格蔑视中国人、号召中国人抵制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的舆论。正如香港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在她的博客文章中所说,如果我们平和地认为这是理念和文化差异,那么对斯皮尔伯格的这类声音,就不必有太过激的反应,也不必上升到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样的高度。

同样,一对中国浙江新婚夫妇,在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场购物,付款时真欧元被商场误认为是假欧元而受辱,在遭受搜身、关闭、嘲笑和谩骂后,经大使馆交涉讨回公道。老佛爷商场已经公开作道歉和赔偿,但至今中国网民依然义愤填膺、义正词严,声称法国人歧视中国人、法国浪漫宽容人道的形象遭到重创。中国人常常指责西方媒体,爱简单地把中国某一地某一角落发生的负面事件,上升为整个中国的问题。其实,中国人不也天天在生气吗?中国人习惯以简单的偏见,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个别事件,归类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包括老佛爷商场人士、巴黎警察在内的法国人误读了中国和中国人,误读其实也正常,中国人也常常误读西方人。误读有各种原因,文化差异是主因。最近读了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的新书《在同一个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辽宁出版集团)。赵启正在任上提倡,面向世界说宣传中国不如说说明中国 。在书中,他透过自己经历的或听说的一个个小故事,以话说体手法,生动描述了对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日渐来临之际,建议中国人都读一读这本书,少一点文化差异,就能少一点理解障碍。

江迅是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