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 (二)
两周年:布婚
这结婚两周年的纪念日居然取名“布婚”,发明这个名字的人头脑可能有点发昏。我们这第二年的婚姻生活中,有什么和“布”有关系的重要事件呢?
还真有。那就是后来被我和老公时不时戏称为“智取奖学金”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件“布衣”。
话说老公来美后不久,经过仔细考虑,准备去读工商管理硕士,以求将来能在金融方面有个好发展。申请这个专业,除了考托外,还要考GMAT。这个专业对语言的要求相对高一些,除了书面语言要过关(因为修课中经常要写报告),对口语的要求也很高(很多课不仅要写报告,期末还要上台做报告)。老公的英语在国内时算是不错,可来美后听与说还是有很大问题,阅读速度也跟不上。好在他胆大,敢说敢练,倒也没把语言方面的困难特别放在心上。来美后在家复习了一个月,先去考了托,再复习两个月,又去考下了GMAT。两样的分数都不高不低,但申请我所在的大学却是足够了。
其余繁琐的申请手续按下不提,单说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经济问题。MBA是几乎没有奖学金的,比如我们所在的学校一年一般招六十个左右的MBA学生,只有两个全额奖学金,再加零星几个小额特殊奖学金,一般只给有特殊背景的学生。而所谓的全额,也不过是奖学金数额勉强和学费相抵,生活费还要自寻出路。以老公过去的学历,考试分数,以及工作经历,我们觉得他拿全额奖学金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于是老公在申请本校MBA的同时,还申请了附近其他几个州大学学费相对便宜的MBA。另外他开始去餐馆打工,希望能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先凑出一学期的学费。
正当他在中餐馆一笔笔小费凑学费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当时看毫不起眼,事后却被证明很可能是关键之关键的事情。那天是几个学校商学院联合举办的MBA专业申请咨询会,有我所在大学的商学院参加,更有东西海岸的几所更有名的大学的商学院派人来参加。老公虽然没有申请那些大学,但慕那些大学的盛名,也想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些情况,就决定去参加。我那天下午碰巧没什么事,就跟着去看热闹。跟着老公在咨询会上简略地转了一圈,他又回头去一两个他觉得很有兴趣的学校了解更多的情况。我有点累了,就在旁边一个学校相对冷清些的桌子旁找了把椅子,竟自坐下歇口气。
“你这件风雪衣真时尚,在哪里买的?我好像从没在商店里看见过。”一个和悦的女中音在身旁响起。这个学校的桌前来咨询的人少,这位女士可能有点无聊了,不知怎地注意到了我身上一件浅米色棉质面料的风雪衣。
“哦,这是我在中国买的,这里的商店大概不会有。”我倒不介意她主动搭话,就当和她练练英语口语吧,总比坐这里干等老公强。
“中国也有设计这么新颖的衣服?真想不到。”那位女士一脸惊讶和好奇。
“是啊,我也想不到呢。不过,这得归功于我老公,这件衣服是他帮我挑的。”
借了这个话题,我和这位女士聊起了当年和老公外出渡蜜月,因为没带够御寒的衣物,他怎样在旅游点当地的商场里为我看中并买下这件风雪衣的经过。话匣子一打开,我又顺便告诉了她我们如何新婚不久就分别在大洋两岸,后来又怎么历经挫折终于团圆,现在老公又怎么希望能申请到读工商管理硕士,甚至我还说起了那一大笔学费如何让我们头痛等等。
这么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我还是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浓的谈兴,对一个陌生的美国人没遮拦地说了那么多关于我们的情况。难道是因为她一上来就赞扬了我的那件风雪衣?我的确是很喜欢那件衣服:颜色柔和,很适合我的肤色,式样简单大方,设计蓬松却不臃肿,穿在我身上很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那次蜜月旅行的路上,穿着这件衣服的我,吸引了不少陌生人的眼光。谁想到一年多后在美国,这件衣服又吸引了一位素味平生的美国女士的目光。
我和那位女士聊了足有二十分钟,彼此已经象非常熟悉的朋友。这时老公走过来找到我,不无惊讶地和那位女士也打了招呼。我这才意识到,这位女士原来就是本校MBA今天派来的咨询员。
临和她告别时,女士意味深长地问了我一句:你大概很希望你老公上本校的MBA吧?
“那还用说。”我随意回答到。“不过还得看哪里学费便宜,如果我们实在凑不出学费,只能哪里便宜去哪里啦。”说着,我们就和这位女士挥手再见。
一晃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老公天天拼命打工,我白天黑夜忙实验,努力奔向我的博士学位。夏日的一个傍晚,我们和往常一样疲乏地回到家,我进门弄晚饭,老公去开信箱。没两分钟,一手拿了一叠信件,一手挥着一张纸的他,几乎是跑过楼道,踢开房门,撞进厨房里来。“哎,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快帮我看看这英文,我没理解错吧?”老公把那张挥扬着的纸塞到我面前。
我们前后读了三遍,最后一致确认没有理解错:老公被授予了本校新一级MBA班上仅有的两个全额奖学金之一!
开学以后我们才最终知道,那位与我在咨询会上闲聊的女士,是MBA专业的副头,专门负责经济资助审核。
那件“布衣”早已陈旧不堪,不再能上身了。可几次搬家,我还是把它装进了衣箱,保留到现在。我们结婚的第二年是我们的小家经济上最困难的一年,我和老公至今认为,是这件“布衣”神奇般地帮我们摆脱了困境,从此我们的小家就一天天兴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