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见到一个从大陆出来的女人。以为只有50多岁,原来已经60多了。上海人,还是很会保养自己。语气里透着寂寞、无奈、和怨气。给自己的女儿带孩子,女儿已经省了那么多钱,却连中国电视都舍不得装给她。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没有朋友,老人的孤单可想而知。
老人带大了自己的孩子,还要再免费帮着带孙子辈……。觉得这样的一辈子真累!
可以理解,刚来美国,生活比较不宽裕。请求父母帮助,一是可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二是可以让赋闲在家的父母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如果真的把父母当作24小时不需付费的全职保姆对待,则太过了。
中国的父母是无私的。从小就尽其所能给孩子们最好的,可这样长大的孩子常常都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永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懂得自立、回报。即使自己付得起保姆费,还要麻烦父母。等父母真正年老体弱时,却推卸责任,瞻前顾后。
适当的时候,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会跟自私的子女说‘不’!
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融洽,一定是双方相互理解、妥协的结果。做人,对于得到的帮助,要懂得感激。自私自利的子女,客观上也是父母教育的问题。
对于子女的教育,总觉得应该有两部分:技能上的,和做人上的。技能上,是指给予知识上的教育,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无生存之扰,能有一个decent life。做人上,则是指品德、修行、及与人相处之道。具有这些,人才会有自信,才会快乐。 子女具备了这些才能、品行,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便不会动辄就向父母伸手。
旧金山的街头,有很多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流浪之人。那时,女儿尚小,曾问他们为什么不住到房子里。我说:很少一部分是他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认为很自由;但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没有一定的生活技能,靠挣‘Minimum wage’还负不起公寓的费用,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女儿当时想了很久,说‘妈妈,我会好好学习,我的生活一定会好的。’
是啊,美国人总是讲‘Happiness’,可快乐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如果每天都要为生存发愁,人怎么会快乐。快乐,也是要付出努力的。
教育子女懂得感恩、懂得责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能把现在拥有的优裕生活视为当然。我常常会告诫孩子父母的辛苦,告诫她们住在一个屋檐下,每个人都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付出一定劳作。
我并不望子成龙。但希望他们能‘自立’、‘快乐’,有一定的涵养、责任感。父母尽一切所能,为她们奠定‘自立’的基础,以后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了。
小女儿尚小。有一次曾非常担心的问:妈妈,如果有一天我失去工作,流落街头,你会收留我吗?我忍住笑说:你怎么会流落街头呢?如果有了工作,你至少要积攒半年的钱,以备不测。她坚持不懈:如果半年我还是没找到呢?我说:如果你努力了,还是不果,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她终于宽心的笑了,说:妈妈,那种事情不会发生。
人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落难时、心暗时,知道有一个温暖的地方总是等在那里,是一种幸福。父母的作用大概就是如此。
日本的朋友说起她母亲的一生,含辛茹苦,意识到给自己留点时间时,已经太晚。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不会走她们的老路。再说美国长大的孩子,即使你非缠着、自愿的要帮他们带孙子,人家也不一定乐意。人家还要享受自己带孩子的乐趣呢!
子女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孩子们长大了,就应该放手。在有生之年,享受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