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婚证的历史变迁(组图)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清末到中华民国初期


从1938年日本统治下察哈尔省

20世纪40年代的婚书

1954年时的结婚证

1956年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

20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书

文 革”期间辽宁省

    “文 革”时期的结婚证书,内页中“最高指示”里印有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1972年的结婚证

72年

末代皇帝的结婚证

现在的结婚证




二十世纪初,结婚证统称为婚书,婚书都是结婚双方在店铺里面购得,然后到政府里面购买印花税票贴在上面,这样就算得到了官方的承认。

  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与自由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自由结婚”的说法开始在民间的婚书上流传,但是在一些婚书上,仍然看得到“父母之命”的影子。

  时间转到风雨如晦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连年战乱,在农村大多数人家徒四壁,结婚男女没有能力到店铺里购买油印的婚书,于是在当时出现了一种手绘的婚书。在年代为“康德九年”(1942年)的一张手绘婚书上,中间只有一个大大的“喜”字。

  解放后统一由政府颁发新娘、新郎名字首次并列

  1950年4月30日,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废除了包办婚姻,开始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

  1994年起到2003年间,结婚证外形类似于护照,大小为以前的一半,封面印有国徽,体积小巧方便携带。

  2004年3月1日,结婚证再次“变脸”,封面变为枣红色,烫金,内容为横版打印。新时代的结婚证代表了科技的力量,实行了更加完善的定向定位安全防伪水印币纸,水印图案为“双喜”。

  《结婚证》所蕴涵的内容令我们回味无穷的。以后,它的形式或许还会变,但是我们相信,它所折出的一定是我们民族的振兴与社会的进步。 (乔德建)

 

加州花坊 发表评论于
我有一张在内蒙德杰婚证,一半是蒙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