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人为峰,人无德不立——意图切割灾后重建蛋糕的王石
文/周惜若
一、王石限制万科员工捐款不超十元的背后意义
1、王石何许人也?万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看着上面的标题,不知情的首先会这么想,假设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并不知道王石和万科,那么就从头说起吧。
万科成立于1984年,公司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在go-vern-ment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后,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上市公司。其以2800万元购得第一块土地,进入房地产行业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的恐龙级的房地产上市企业。
王石就是这家公司的老大,他是一个热爱登山并享受登顶的极限山友,在其半生中,登过包括珠穆朗玛峰和乞力马扎罗雪山的十座山峰,每次登山花费的金额没有少于二百万的,下面是网友们发扬深挖洞广积粮精神,从网络上挖出的王石登山花费。
1999年5月,玉珠峰,海拔6178米,等顶,合计花费256万。
2000年4月,章子峰,海拔7143米,登顶,合计花费328万。
2001年8月,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登顶,合计花费365万。
2002年2月,非洲乞利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登顶,合计花费240万。
2002年5月,北美洲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登顶,合计花费235万。
2003年5月,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登顶,合计花费360万。
2003年12月,南极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登顶,合计花费205万。
2004年1月,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登顶,合计花费226万。
2004年7月,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登顶,365万
2004年7月,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28米,登顶,合计花费234万。
2005年4月,滑雪抵达北极点,合计花费282万。
2005年12月,顺利抵达南极点,合计花费355万。
2005年12月24日,印度尼西亚查亚峰,海拔5,030米,登顶,合计花费233万。
就是这样的一个爱登山的企业家,在国家适逢大灾难的时候,带着企业捐出区区的二百万(对王石和万科来说,只能是区区了),就大声高呼足够了,已经很多了。限于篇幅关系,如果对王石的资料有网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网络搜索一下,小弟在此就不作赘述了。
2、捐款自愿,何来十元的限制,为什么
在王石的博客上,他这样写道:
"
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做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可以这样理解,王石在这段话里表达了这样的几层意思,
一是企业的捐款是董事会授权的,对于其他企业捐助超过一千万的,王石有种酸葡萄心理,用了“当然表示敬佩”,显得很勉强,话锋一转,“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这里王为自己辨解,同时有隐性质疑捐一千万元以上企业的意思;
二是王石认为万科捐款二百万元对于万科这样的企业是合适的,即使董事会授权超过这个数字,王石也坚持认为这个数字对于房地产市值第一的公司,福布斯排名中国企业前五十的万科是再恰当不过了,再多会成为负担,那么,别的还不如万科的,捐款甚至越千万元,很明显是做错了,打肿脸充胖子,从王石的这段话看来,我很难认同王石真的会对捐款超过一千万的企业表示敬佩;
三是王石的“中国是个灾害频发国家”的论断,表示这场灾场的级别是和其他的小灾小难是相同级别的,跟煤老板的窖上死了几个矿工这样灾难是一样的,不需要他倾注更多的关注(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下文会映证),王石的岁数不知道多大,但看许多人叫他老王来看,他肯定还记得唐山大地震是在三十二年前,这样的国殇三十二年后才再次发生,我不知道王石是用什么计时的,是什么样的计时单位可以将三十二年浓缩到可以用“频”来形容,他何以得出“频发”的结论,思来想去,我只能用“麻木”来解释,为富不仁麻木至斯;
四是普通的职工捐款的承受能力在王石看来有一个上限,那就是不能超过10 元,万科怎么说也是一个上市公司,而且是一个市值庞大的上市公司(最好能有佐证),作为一个在上市公司工作的员工,如果十元以上捐款,就会沦为负担的话,我相信,万科的财务报表欺骗了全国股民。
对于这十元的限制,王石用自己的价值观强 J了员工的价值观,我甚至难以预想,捐款超过十元的员工,会不会遭至“王石价值观”的群殴。为什么要为爱心加上一个限制,为什么要限制员工爱心的表达?是谁限制了爱心和表达?“王石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价值观?现姑不论答案如何,王石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怀疑,
人们在怀疑中开始审视,曾经写了一本叫《道路与梦想》的书的人,在书中鼓吹“做企业如同做人”的人,让万科在特大灾难前,只捐区区两百万,不禁令人深省:是企业不行还是人不行?十元为限是负担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
3、如果二百万对于企业来是负担,那么王石自己保证捐款不超过十元,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其作为的导向意义何在?
王石在提出“不超十元”的倡议之后,自己则登高一呼“我保证不会捐超过这个上限”,---实在是太为难他了! 这么大的岁数,老是喜欢站在风口浪尖上,在这儿我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对王石说一句:"您也老大不小的了,这么急于冲锋,当心闪了腰,坏了身子!"
不过关怀之后,我则会深思一下,为什么王石身体力行的去导向这“不超十元”的倡议呢?如果他一元不捐,会被称为丧失人性,如果万科作为企业一元不捐,会被社会道义所指责,而且这也不是他能左右的,王石深谙此事,他选择捐了“不超过这个上限(10元)”,我们只能认为,这不仅仅是冷血的问题,王石的实际就是一个社会痞子,在他的骨子里具有反社会,玩社会的心理,他以他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去号召一些对社会不满的人,一些和他一样具有反社会性质的人,劫持一些盲从精英、盲从公众人物的人们的思想,加入王石们的反社会玩社会的行列中来。
二、王石派人紧急入川的真实用心
1、在地震后紧急入川的陈光标。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和王石一样,是个商人,他又和王石不一样,是个义人,他就是零八年四月评出来的首善,江苏黄埔集团董事长陈光标。在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内,陈光标从江苏、安徽两省的工地上,抽调出六十台挖掘机,率领着这支救援队伍星夜驰援灾区,在灾难发生三十六小时后陈光标和军队的先头救援部队同时赶到了灾区,写到他,我被感动的鼻子酸酸的,再多的溢美之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我实在找不出词来去写他,只能引用网络上的一段新闻和对他的一段采访:
"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陈光标正在武汉开董事会,一听到这个消息,董事会立刻变成了抗震救灾部署会。当天下午4点40分,60台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车队就分头从江苏、安徽向四川进发。13日中午,他们到达都江堰。“60辆车 120名员工,一个小时能挖出100立方米的土。”陈光标的救援车队为打通生命之路出了力。(新华日报沈峥嵘)
昨天下午4点多钟,记者终于拨通了陈光标的手机,耳畔传来的彩铃让记者心潮澎湃:那是雄壮的国歌声。电话接通了,陈光标用略显疲惫的声音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北川中学的救援现场,有1000多个孩子被埋在废墟下,目前已经抢救出了30多个幸存者。“我背出来的死人起码有上百个了,活的有3个,我亲手救出了3个!”记者问他,不怕吗?他说:“怎么会怕,那些是孩子啊!”(百度陈光标词条)"
在看过的一篇文章中,里面有一个细节写道:陈光标不时的从地上拣起一本课本,轻轻地,轻轻地盖在死去的每个孩子的脸上……
请原谅,细节我真的不想多述了,我不是总理那样的伟人,在巨大的悲痛下克制自己不被悲痛击倒,如果我再写陈光标的话,我可能会被活活的感动的倒下来,我的文章就不能再继续了,那么,就让我们准备好怒火,再来看看王石吧。
2、王石也派人入川了,他在干些什么呢?
王石也是在震后急急的就派人跑向灾区了,他派人巴巴的跑去干什么去了呢?还是用王石自己的博客上的话来说吧,王石在博客中写道:
"
……至于我本人,主要的关注点在地震波及严重的成都万科小区的住宅耐震情况。
目前,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工程专家会同清华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专家已抵达成都,在万科开发的住宅小区开展勘查工作。预计两个星期会出勘察结果。在完成万科小区的勘察之后,将协助有关部门对成都的建筑进行安全鉴定。对受地震波及的成都建筑进行安全鉴定是必要做的。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汶川、都江堰等震区的救人抢险告一段落,万科的专家组将进入这些地区对建筑物进行勘察,总结抗震结构的损坏程度,改进今后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小区业主的生命安全。
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王石关注的和干的,都是同一件事:万科在四川的万科小区。在这样的灾难下,王石关注的是他的小区经不经得住震,如果说,王石派一群建筑学者,冒着威险去调查房屋耐震情况并提供居民以防震指导,我会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惜,他不是,而且,他只关注他的万科小区,这就像如果有人派一群科学家,在人类灾难的现场,只想着利用灾难来完成自己的实验,而不是让这些科学家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去全力救人。
我们会想到什么?我们首先会想到七三一细菌部队,想到纳粹科学家,而这些人的共通性是残忍、反社会、反人类,那么王石就是这样的一个残忍的,反人类、反社会的商人!亏他好意思在结尾加了一句“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在观众的面前装的跟个哲学家似的,利用人们关爱生命的终级人文关怀寻求道德制高点,但在这制高点上,人们并没有看到他,生命确实是第一位的,可在这儿,我们没有看到王大哲学家哪怕是利用出一点点的时间,哪怕是当作休闲渡假,到灾区去走一趟,哪怕救不到一个人,就充当个志愿者抬出一具尸体来,也算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了。
3、王石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如果想了解王石的意图,我们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王石派去的人做了些什么,二是看王石为什么这么关注建筑质量却自己没去。
王石派人入川的真实意图肯定不是为了去赈灾和救人,因为他也说了,派人和专家一起进去是为了考察万科小区的耐震情况,那么,怎么看待王石在博客里所说的万科赈灾呢?从规模上看,万科这支队伍没有多少,并且没有带救援装备,所谓的赈灾,也即是路遇小善,随意施之,就是这种随意施之的行为,也被王石在博客里大书特书。
那王石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首先,他派去的人,带着的是清华大学的建筑专家,王石无非是想获得汶川大地震对于建筑影响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王石作为商人的精明之处。对于灾后重建来说,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必要列入重建的重点考虑,王石在这点上先声夺人,必然可以在以后的重建的方案上优于其他的投标商,而取得进入重建灾区的重要砝码,在这点上,王石将一个商人可以做到发挥到了极限。用王石自己表述的观点“经商如做人”来看,王石的经商充满了阴险的逐利性和对人民的冷血,此时,全国人民眼里含着泪水,纷纷解囊相助,而王石从我们的泪水里,从我们捐出的善款里,看到了他事业的利益,闻到了资本的血腥味。
王石为什么自己没有亲临灾区呢?是王石缺乏冒险精神么?还是王石怕死?两者都不是,通过前文的介绍,大家都知道王石是玩极限的山友,没有理由比义人陈光标(请允许我用义人作为前缀这么称呼)更胆小,也不会是没时间,他跑南北极都有时间,又怎么会没有时间飞到四川一趟呢?王石利用这段时间,大玩特玩他的商业拓展计划,玩的是这么努力,既然他看到了利益,闻到了资本的腥味,他又岂能坐视不理?
果不其然,在他的努力下,绵竹的一个镇的重建权被他拿到了手。现在还在救援阶段,还没到重建阶段,重建的蛋糕不会这么快开始切割,况且,这个钱有国家给的,有全国人民给的,有四川人民自己的血汗钱,有纳税人的血汗钱,不是普通的一个镇长说给他重建他就可以做到的,不是那种不通过招标就可以进去重建的,最重要的,即使这样的一个镇重建是一分钱不收的免费蛋糕,那也要经过规划之后,才可以再进行的。那么王石为什么不惜血本的绕过重建前的规划,要拿到这个镇重建权?特别是在重建方案没有出来之前?那就是,王石需要在重建方案出来前,造出一个“万科”样板,哪怕这个是全免费的也值,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事实标准,在重建方案规划的时候,就会考虑万科的这种事实标准,有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标准,那么王石的企业将在今后发展上的棋盘上,投下的一颗精妙的棋子。
所以,王石绝不能去四川,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他要为他的企业寻找可以拓疆的路,他要在那儿运筹盘算,要在那儿打开万科面临的房地产不景气的局面,在房价下跌中奇招制胜,用他玩社会的本领将某些握有权柄的坏官玩弄于掌股之间。在这背后,我仿佛看到了在机场迎接主席时那个绵竹某官脸上弱智般的谄媚笑容。
三、为什么我们这么介意王石这种作为,其背后的中国人文背景是什么
王石是富人,平时也许会有一些人仇富,但在这同胞受难的日子里,人们还来不及仇富。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恨王石?如果我们仇富,大可以去仇比尔盖茨,那样也算仇富的极品,至少也可以一步到位了。我们不仇富,相反,我们对许多富人投去敬佩的目光,向邵逸夫先生,向李嘉诚父子这些富人。
在我们怨王石们的背后,有着我们特定的历史人文内涵。
1、在中国来讲,捐款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捐款在国外是一个什么形式,我无从得知,据有知识的人说,这是爱心的体现,是善意的体现,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捐款今天的意义包含了西方爱心善款的说法。
在古汉语中,捐通常和徭役同时出现,一般是指一项社会责任,在这项社会责任中,有钱的出钱,就叫捐,有力的出力,就叫徭役。从这方面看来,捐是对一项责任工作支援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表现,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可能有些人不喜欢我这么说,但它是确实存在的,有些人就希望在内心里免除这些责任,以追求所谓的效率,会有捐款自愿的说法来向国人宣传,我承认捐款自愿,但我也承认我们是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传统,虽然有没有记载在文字上,但却记在了我们的心里。
所以,当这次四川遭遇里氏8.0级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大家见面了,都会相互问一下,你捐了么?这就是扎根在中国人心中的传统,对于国家负有责任的传统,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为什么中国人会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时,无论捐多少的人都会很谦虚的说“捐的少,捐个心意”,可但凡是自愿捐的,总是会捐在情份上和自己的心意、自己所愿负有的责任是一样的数额。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因何而起
中国是一个尊儒尚儒的国家,即使是三岁小孩子,也可以随可说出一两句论语,无人不知孔孟,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明白修齐治平的道理,并按照修齐治平的顺序,去努力。所以,儒家的最终极目标就是平天下。
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的人民向来以可以为平天下尽力为荣,所以,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诞生出“位卑不敢忘忧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这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的人与国家的紧密关系,在这种关系隐含着先有国后有家和每个人对国家都有责任的朴素思想,就是后来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根基。理解了这种根基,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和个人,近乎忘我的捐款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论语古训则是这思想根基的根基了。
3、底层的朴素同情心和愿意牺牲的精神,一直存在
在这次捐款中,发生了许多震撼心灵的事情:一位乞讨的老大爷在前两次捐出了105元之后又将乞讨来的339.02元捐出,一位拾荒妇女将卖 20000个废瓶的钱共200捐了,一位严重残疾的乞讨者爬过来捐了善捐……,没有记者采访他们,没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捐,因为那一刻,接受捐赠心里都明白: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人类最高的价值叫牺牲。他们可以为了援助灾民,而牺牲自己的所得,而牺牲自己的享受,这种高尚让募捐者无法拒绝,这已经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精神的问题了。
菜市场的贩夫走卒,一天收入四五十块钱,而那些钱有可能就是全家一天的收入,还成百成百的往捐款箱里放钱,说到这儿,我觉得中国的草根是最爱自己的国家的,崇高往往在草根中诞生,古人常说仗义每多屠狗辈,也是因此了。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恨王石,大义上说,王石的身份和财富和他对主动为国家承担了的责任不相符;广义上说,他的冷漠触怒了中国的草根阶层,在草根阶层看来,王石限制员工捐款十元为限自己并身体力行,是侮辱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愫表达;深义上来说,王石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是想着共赴国难,而是处心积虑,机关算尽,想在国难中大发国难财。那么,王石,既然你选择了这样做,就别怨人恨你。
四、王石现象只是个别现象,还是一部分利益者的代言人
为什么王石不介意我们恨?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已经是扭曲的纯粹的金元价值,以高效赚钱为己任,在网上这么多人痛骂王石,而王石似乎并不介意,没有因为网友们的漫骂而追加一分钱的捐款,我觉得王石下次为平安代言的时候可以说这样的一句广告词:王石精神,绝不变损,矢志不渝!
可以说中国绝对不止一个王石,有王石的想法的也不止一个人,在这里我们不要忘了在重大灾难前和王石同样冷漠的地产商潘屹还有至今仍一毛未拔的所谓"地产思想家"冯仑,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一言以蔽之,逐利的冷血商人。 不过,他们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带着一点小资情结的这群逐利商人,把自己定位于中国资本界的精英,而王石的价值观,正是这种精英价值观的终极体现:要效率不要人性。在这场大灾难中,王石冲锋在前,无形中成为了这个特有的冷漠阶层的代言人。试想,如果这不是一个全国性的义举,而只是在一地一事的情况下,王石会不会只捐二百万?
就像凤凰博主郎遥远写的那样:
" 在灾难面前,那些所谓“地产思想家”,一语不发,一事无为;那些平时出手大方的地产大亨,变得异常吝啬。究其根源,那些地产商平时的慈善行为,只是一种高超的企业形象公关和个人作秀宣传罢了。因为平时捐一千万元是大新闻;而在震灾之中,一千万仅仅是一个普通数字。与其普通,不如更普通,正好省点钱,换另一个场合风风光光地再捐。那些地产商们做慈善,要的不是人间大爱,而只是这种风风光光。他们的慈善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愉悦,不是善行,他们捐出所攫取财富的一点点,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体验那种高高在上的恩赐感,而不是真正的大悲大爱。"
其实我想补充说,如果在镁光灯的聚集下,并只有王石一个人的舞台的时候,王石的捐款绝不会就这些,因为从他们所崇尚的效率来看,那样可以为他们的事业带来极大的效率,并且省下级大一笔公关费和广告费,那是他愿意看到的,也愿意去做的。
喜欢攀登高峰的王石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夸道“众山我为峰”,我相信山高人为峰,但我更相信有德者方可立之,王石们,你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德。在中国人民联手抗灾的这座山峰上,立着的是为灾民们夜以继日的奋斗着的阿兵哥,是在救灾第一线指挥的主席和总理,是民族企业的脊梁陈光标、陈清祥和李书福等等许多以报国为已任的企业家,是那些捐出一张张皱巴巴的块票的乞丐和拾荒者,是数以万计的共抗灾难的难民和志愿者。
山峰很大,站得下千万人,王石们,唯独你们倒下了,被踩在底下,人心,其实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