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与生活

改革宗神学博客。分享神学研究心得,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座右铭:仁教,心学,法治,德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基督教信仰与生活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教神学世界观》



要义:人天生就是宗教人,就是有信念的人。

宗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宗教。

 

 1.基督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基督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有一个道德法典,有系统的教会法庭,有信经,有教义,有对生死善恶、历史未来、男人女人、上帝和人生意义持有类似观点的成员。因为基督徒对上述问题持有自己的立场,与佛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无神论者不同,他们所建立、所影响的社会类型,也截然不同。换言之,因为人所信的不同,就产生很多的不同。每个人所持有的观念都会对个人的生命和周围的生活产生影响。

           

             2.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宗教

 其实,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宗教,都反映自己所信仰的价值。只不过是有的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清晰的自觉性,有的人是不知不觉罢了。人们一般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加深思。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在一天当中,确实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一切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有时间静下来,就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不会改变?会变得更好吗?”然后他可以问自己:“我是谁?我在这里到底做什么?我现在应当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这时候,如果他是一个典型的二十世纪的人,他就会开启一瓶啤酒,打开电视机,把一切问题都扔在九霄云外。

                                                        

                  3.世俗的哲学家并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

 如果你提出好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得出好的答案,那也没有什么意义。现代世俗的哲学家的就是这样,他们似乎总是振振有辞,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的答案,甚至他们本人也住进精神病院,生活乱七八糟。比如那位曾经高呼“上帝死了”的德国哲学家尼采,他自己提出所谓的超人哲学,但自己却走向疯狂。人们在检查他在住进精神病医院之前所写的文稿中,发现了这样的纸条:“上帝死了,我要接管这个世界。”不管是鼓吹个人的意志,还是阶级的意志,这种唯意志论的哲学,最终所导致的结局就是不同程度的疯狂。

 

                  4.社会科学的四大基本问题

 在任何一门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都有这四个方面:那就是人们对上帝、人、法律和时间所持的信念。我们在第一卷中就谈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5.人所最关注的,就是人的宗教之所在

 人面对生死的危机时,是知道他信什么最好的时机。有时候人必须为自己的信念舍命。或许是战争,或许是革命,或许是其他重大的危机场合。你到底愿意为什么而死?在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愿意为什么而死?是为上帝,还是为家庭、为国家?是为名声,还是为金钱、为荣誉?从对这些问题的抉择中,我们就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就由此而知道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所向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面临生命危险时,人往往忽然意识到他在生活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人所最关注的,就是人的宗教之所在。所以,宗教不是信上帝不信上帝的问题,关键是你以什么为你的“上帝”-你生命中最最重要的。

 

6.人天生就是宗教人

人天生就是宗教人,就是有信念的人。唯物主义所信的是“没有上帝”(诗14:1),物质至上。他们的宗教是拜物教,这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崇拜受造之物,而不去崇拜创造天地的主。人类的老祖宗亚当夏娃的堕落就是如此,他们听从魔鬼的谎言,以为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就可以“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创3:5),把魔鬼的谎言变成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他们把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这一物质当作决定性的因素来崇拜,认为这一物质能决定他们的精神状况。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对唯物主义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人哀求自己的神”(拿1:5);“万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们却永永远远奉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而行”(弥4:5

 

             7.信仰就是值得为之舍命的信念

 反思你自己,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甘心乐意地为之而死的东西?很多父母会说他们会甘心乐意地为他们的孩子舍命。但是,你会不会为一种思想,一个信念而舍命?如果有人拿着枪对着你,让你公开放弃一个信念,否则当时就开枪打死你,有没有让你珍视的信念足以使你可以说:“不!开枪吧,我不会放弃的!”这就是你的宗教。

              1800年前,在罗马帝国就有这样的一群敢于对罗马皇帝、官员说“不”的人。当然他们所面对的是断头的砍刀、吃人的猛兽和各样的酷刑。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残酷地迫害他们。当时,如果他们仅仅否认耶稣是主,说凯撒是主,仅仅在崇拜帝王的祭坛上上一柱香,就会免于死亡。但他们断然拒绝。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不就是上香吗?可以继续心里相信嘛。但他们拒不妥协,宁死不屈。在长达三百年断断续续的迫害之后,约在主后363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公开宣告耶稣基督是又真又活的独一的真神,惟有他是历史的主宰。

 

             8.耶稣基督复活的福音改变全世界

 当时在橄榄山上看到复活的主耶稣升天,后来在耶路撒冷的一间楼房里聚会的人,只有120个左右在场。然而他们遵行主往全地作见证的使命,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将福音传遍了当时所知的世界。早期的基督徒相信,相信上帝的时候,你的生命肯定会发生改变。他们愿意为他们的信念舍命。他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但他们却没有因着自己的普通而消极退却,而是尽他们自己的力量,自己能作多少就毫不迟疑地去作多少,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如今在全球近60亿的人口中,基督徒占了三分之一,总数达二十亿人。福音传遍了五大洲,所到之处,不仅是个人的得救,家庭的重建,整个的社会文化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包括在中国,妇女裹脚是上千年的痼疾,在几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有一半人因着少数人变态的欲望而成为残疾。儒教、佛教、道教等等三教九流都莫置一词,甚至写诗撰文称颂“三寸金莲”的妙处。只有在近代基督教文化开始在中国扎根后,才有基督徒成立了“不缠足会”,提倡“天足”,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这仅仅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的一斑。

             

            9.基督教所启示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基督教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信主的人总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但又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改变,于是,就消极避世,或随波逐流。但主耶稣给我们的吩咐是第三种选择-作光作盐作酵,用自己的好行为在这个社会上产生影响,积极地去改变它。但是,你不能用虚无取代社会的邪恶,用谩骂取代周围的环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又用什么去取代坏的呢?如果你不喜欢什么,那么你就提供更好的来取代。一味地抱怨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10.基督教所启示的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

基督教所启示的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上帝是全世界的大君王,世界无非都是他的受造物而已。他的启示关涉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督教所关心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灵魂得救的问题。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经赐给了复活的救主耶稣基督,他吩咐他的门徒们把他的王权贯彻到各个领域。

要学习,要做事,你的生活会有所不同的,世界会改变的。从上一个世纪开始,在欧美国家,基督教所争议的问题就是社会行动的合法性。那些离弃基督教信仰的基本要道(圣经的无谬、基督的神性、童贞女受孕、基督的再来)的人,一直在倡导社会行动,特别是政治行动;而那些护卫传统教义的人则倾向于退出政治领域。他们把时间都集中在传福音、海外宣教、圣经研讨会、查经班等等。他们所传播所关注的是个人的得救-不强调甚至否认社会重建的可能性。但圣经神学所强调的则是上帝和历史的统一。救恩属于个人,但是如果他们结属灵的果子,也会结文化的果子。上帝仍然在对这个世界说话,因为这个世界是他所创造的。他呼召人悔改,从特定的罪、特定的生活方式、特定的态度、特定的哲学、特定的经济理论,全方位地悔改,全方位地重建!上帝对全人说话,因此他也在对全世界说话。

 

             11.基督教必定对全世界产生影响

宗教,如果真正称得上是宗教,必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一个真正的宗教就是生活方式。任何所谓的基督教如果不是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的,就不是真正的基督教。为行动而行动不是基督教;为上帝而行动,以上帝的明确启示为指南而行动,藉着圣灵的更新,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降服于上帝的真道之下,这是基督教的精义。

           

            12.基督教必定会影响到全中国

基督教对人会不会产生影响?基督教对中国会不会产生影响?圣经上说能!教会发展的历史也说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共和国的总统孙中山先生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中国的大门洞开,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孱弱,文明的破产的时候,有识之士纷纷探求救国救民的大道。一开始认为西方的科技文明,坚船利炮,遂有洋务运动的兴起;但仅仅是科技的引进,没有制度的更新,仍然无法摆脱腐败的专制制度的桎梏;遂有百日维新,立宪运动,试图从制度的改良入手。然而,制度不过是思想的外显,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变革,没有中国文化的彻底更新,那么,虽然一时建立了共和制度,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袁世凯,而不喜欢孙中山;更喜欢以兵权威临天下的皇帝,而不喜欢民选民立的总统。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外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人不得不做出思考和选择。因循守旧显然已经是不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中学与西学的体用问题。“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到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还是全盘西化?在五四前后的启蒙运动中,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经历了激烈的辩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最终走的仍然是全盘西化的道路,只不过所选择的是一种暴力革命的路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列宁和斯大林都是俄罗斯人。前者是在德国基督教路德宗文化中长大的,后者则是在东政教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他们都是对于当时陈腐的失去社会相关性的基督教思想不满,另外探索个人与社会救赎的道路。

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所面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制度改良的问题,最终所面对的仍然是文化的问题。基督教对于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有什么意义呢?基督教必定要对中国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规避的。因此,关键不是消极地压制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而是真正了解基督教的价值底蕴和文化内涵,从而不仅个人的灵魂得永远的救赎,也能够为家庭和社会的重建提供积极的蓝图。本书试图从基督教改革宗神学的立场阐述基督教世界观,使已经归信基督教的人得装备。同时,也使那些真正关心中国命运,关心中国道德文化之重建的人,可以在基督教的启示中见到亮光。

主内的弟兄姊妹,虽然因为世人的不解,魔鬼的迷惑,基督教在中国仍然受到种种的压制。但我们不必牢骚满腹,更要谦卑地省察自身,明白上帝的旨意,用我们实际的思想和行为为主作美好的见证。“上帝的旨意原是叫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彼前215)。当初但以理在被外敌掳掠之地仍然说:“作恶违背圣约的人,他必用巧言勾引;惟独认识上帝的子民,必刚强行事”(11:32耶利米被自己的同胞误解囚禁之时仍然向上帝宣告:“在你没有难成的事”(耶32:17让我们也充满信心地回应:阿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