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国在四川震灾后痛哭,因为他早就预测到大地震发生

耿庆国在四川震灾后痛哭,因为他早就预测到大地震发生



亚洲周刊江迅独家专访中国地震局前研究员、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家耿庆国/耿庆国在四川震灾后痛哭,因为他早在四月底就预测今年五月至明年四月,兰州以南,四川、甘肃、青海交界附近,可能发生六至七级地震。他的密件曾送给国家地震局,但却无人重视。学者认为,地震预测的资讯应当完全公开。

中国地震局前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审耿庆国等人,对四川大地震曾作出预测,文字报告於四月三十日密件发至国家地震局。

一批学者和网民纷纷要求国家地震局公开相关信息,耿庆国等人的密件目前在哪_堙H是怎麽处置的?处置的理由何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五月一日实施。这标志着各级政府要迈向信息公开时代。根据《条例》规定,及时公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是官方的责任和义务。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十九小时后,六十七岁的耿庆国在北京接受亚洲周刊访问。他说,刚过去的几十小时内,他痛哭好几回,为汶川灾民忧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没能拯救人命而悲痛。这是毕生的遗憾。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抽泣而中断谈话,他说:「国内外的地震专家长期来都有一个说法,强地震、大地震是无法预测的。他们异口同声说,目前地震是不能预测,谁预测就是骗子,不能预测才是科学家。」

他说:「每年全球大小地震五百万次,其中小地震四百九十五万次,三级以上有感地震五万次。这有感地震中,有破坏性的五级以上地震八百次,其中,六级以上一百二十次,七级至七点九级十八次,达到八级的是一、二次。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强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预测、容易预报。」

曾出版《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一书的耿庆国,早在二零零六年,他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七级地震。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二零零八年五月至二零零九年四月的一年内,应注意兰州以南,四川、甘肃、青海交界附近,可能发生六至七级地震」的预报,明确提出「阿坝地区七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五月八日(前后十天以内)」。

耿庆国说:「地震局的工作人员没有执行贯彻当年周恩来总理的『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准则,认真开展地震预测。他们放弃了,觉得地震不能预测,工作重点放在震后评估,这样还能拿到专项经费。中国现在的地震预测水平比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地震那年代,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下滑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亚洲周刊电话拨往中国地震局,要求陈建民局长办公室回答关於耿庆国这次大地震预测有关问题,接电话者回答说,局长和其他负责人都不在局_堙A有关问题无法作答,香港传媒要采访总得有个程序。

五月二十日上午,亚洲周刊再次电话给地震局,地震局总机始终无法拨通,后转拨地震局值班室,值班室礼貌地请记者转拨地震局新闻处。新闻处阎先生听了采访要求,平和地回答说:「局领导人目前公务繁忙,拖后一些时间会安排记者采访,请你将采访要求和联系方法传真告诉我们,到时我们一定通知你。至於关於耿庆国的事情,不久我们会有相关信息发布。」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世辉,於汶川大地震当晚,即十一点五十二分在新浪博客上贴出文章称,在中国,一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一九七二年,地震工作者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他预报了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特别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被调出地震预报队伍」。

耿庆国的研究领域是从旱震关系开展大地震中期研究的,旱震关系尚无法针对短期临震预测。七三年起,他潜心研究短期气象要素指标问题,七五年撰写了第一篇有关论文,正式提出地震前三十天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概念、特徵及其震例,对地震作出短期预测和临震预测。

耿庆国的地震探索在中国地震界处於非主流派。尽管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方法争议很多,但他始终坚持探索,问题的关键是,他的地震预测结果一而再,再而三证明是准确的。耿庆国师承着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耿氏旱震理论是研究地震与气象的关系,他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如震前一至三年半往往是旱区,如果一年内震,那是小震,如果两三年内震,就极有可能是大震。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务院重视,周恩来多次听取他和地震科学家的汇报。

日前,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说:「每次地震后都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社会上有一些爱好者,也有一些是专家、科学家,他自己用某种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个意见应该报给有关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有一套工作程式,会研究他的意见、分析他的意见,根据综合的判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有些个人最后认为他是有道理的,很坚持,只是根据他自己一些单向提法,专家集体很难作出这种判断。比如有的意见可以说的尺度很大,时间很长,?围很广,这种意见可能对长期的判断有参考价值,但真正有减灾效果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是无法参考这种意见的,因为政府作出这种决策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意见,而且预报有工作的程式和发布规定。」

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认为,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它主要难在三方面: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目前,还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预报的可能。这次没有成功预报,非常愧疚。但要成功预报地震,还需要不断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也认为,对於有人说这次地震事先有预报,这事情已经注意到了,情况正在调查和进一步核实中。地震预报有一套地震预报发布规定,地震预报意见要经过评审之后进行发布,有一道程序,其实在这之前都是专家研究的意见,不是预测的意见。专家研究的意见有很多,包括国内外都有很多专家研究,它不是一种地震预报的意见。

五月二十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透过中国地震资讯网说,这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没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至於网上发布曾经有人提出过关於这次地震的预报意见的资讯,是不符合实际的。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科学难题,中国地震局收到短临预报总体水平很低,准确的短临预报意见非常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今年共收到二十六份,目前尚没有正确预报的短临预报意见。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震前的预测信息应当完全公开。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想隐瞒巨大灾难真相的人最终肯定会弄巧成拙;即使若干年后也会有人披露、追问、调查,甚至会问责。胡认为,应追查地震预测预警是否存在失职的问题。失职本来是一错,如今还要隐瞒、甚至对准确预测者进行诋毁,这是错上加错;不对失职进行反省,连承认失误的勇气都没有。

众网民质问地震局

众多网民在互联网上表示意见说:「不明白国家为什麽不重视耿庆国这样的地震科学家?害苦了无辜的老百姓!」「如果地震局的官员都像耿庆国这样一心为人民、不处处为自己的官帽着想、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的科学家的话,总理就不会整天这样劳累!」

耿庆国小档案

一九四一年生,北京人,满族。六五年八月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毕业,分配到地质部物探研究所,六八年任地质部物探所地震预报室技术负责人、北京管庄地震前兆预测台站首任台长。七零年起在北京地震队工作,八零年起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预报应用研究,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