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演奏拉赫玛尼诺夫(4)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打印 被阅读次数


(left to right)Baron Solovieff, Sergej Rachmaninoff, Igor Sikorsky(直升机的发明人)
照片背后的故事 

拉赫玛尼诺夫作曲的音乐和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曾经出现在电影《邂逅》和《七年之痒》中,《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出现在电影《钢琴师》(Shine,1996)中,而最有影响力的是爱情片《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又译《时光倒流70年》)中的背景音乐,出自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段),被认为是电影中运用古典音乐的经典示范,这段旋律又相继出现在电影 Dead Again , Groundhog Day SabrinaRonin中。


在完整欣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之前,先欣赏这段最唯美感人的旋律。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1934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在他瑞士Lucerne湖畔别墅度假时创作的。自到美国之后,他倾向于演奏事业,音乐创作数量不多,这也其中之一,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拉赫玛尼诺夫以《帕格尼尼主题第二十四号无伴奏小提琴奇想曲》中第二十四首为主题,谱写了序奏、24段精彩的变奏和辉煌的结尾。

简单地说,“变奏”就是把一个音乐主题所蕴藏的内涵通过不同的方法展开,通常一个主题就是个简单的曲子,然后作曲家运用改变曲调、和声、节奏、调性、模仿与追逐、自由变奏等方法,把这个主题曲改变得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比如儿童欣赏的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还有巴赫著名的《戈德堡变奏曲》和贝多芬的《迪亚贝里变奏曲》等等,而我翻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时,也常常觉得人生本身就是一首变奏曲。

通常变奏曲都是先演奏主题,然后是连续变奏,但是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Op.43)中,拉赫玛尼诺夫安排序曲之后立刻出现第一变奏,然后才出现主题,这是他的一个独到之处。虽然这部曲子以狂想曲为标题,但实际是由钢琴和管弦乐组成的协奏曲,因此也有第五钢琴协奏曲一说。

拉赫玛尼诺夫很少提及自己的作品,但他认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他很重要的一个作品,有人分析这是拉赫玛尼诺夫证明自己在经过几次作曲失败后,依然可以写出打动观众的作品,意味着他的音乐生命力脉搏依然在跳动着。

拉赫玛尼诺夫虽然是二十世纪的音乐家,但他秉承着十九世纪柴克夫斯基的浪漫主义风格,而他们的音乐中最迷人的因素,就是俄国式的旋律,浪漫、美妙、缠绵、悲切... 每个音符都是真挚感情的结晶。

1943年3月28日,拉赫玛尼诺夫告别了人世。对于他的去世,他一生的好友钢琴家 Joseph Hoffman 深情回忆,“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制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想到他的神圣庄严我就无法抑制住眼中的泪水,因为我不仅仅因为他是 一位至高无上的艺术家而钦佩他,而且我还因为他作为一个人而热爱他。”

这是完整版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


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拉赫玛尼诺夫演奏拉赫玛尼诺夫音乐欣赏系列暂告一段落,这个系列突出了他自己诠释自己的钢琴协奏曲作品,因此没有包含其他代表作品,比如《第二交响曲》(Op.27)、《第三交响曲》(Op.44)、交响诗《死岛》(Op.29)、钢琴独奏曲(Morceaux de fantaisie OP.3) 、《降b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36) 和《交响舞曲》(Op.45)等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