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6月1日旅美华人科学协会的大纽约地区的分会在新洲技术学院举行了年会,在会上我做了一个题为“哲学与人生”的发言。我原共准备了7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哲学的意义,第二部分为语言,第三部分为真理的相对性,第四部分为《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五部分为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第六部分为动力哲学,第七部分为共同运用哲学于人生。但是,由于2个小时里共有4个人要发言,时间很有限。会场主席其实还让我多延长了几分钟,我也只讲完了前四部分。发言期间很感谢我的一位老同学替我作了一些录像,遗憾的是他后来因故提前离开现场,所以只录到了第三部分的一半。因为不知如何插入视频就把我预备的发言slides也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哲学的意义

一种思维方式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 理论和概念

    1. 形而上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形而上?

–      《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Metaphysics的中译文:形而上学:现实世界的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着形而上的特性

超脱于具体学科之外的关于存在及真实本身的学问,主要关心的内容:

思维与物质,物体与属性,特性与变化,空间和时间,宗教与灵命,必然和可能,抽象体与数学,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宇宙论 和宇宙的产生等等。

 

最近几十年里,Metaphysics又被哲学界以外的主流社会用作表示玄秘主义包括算命看相等等。

–      现实世界的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着形而上的特性

–      形而上的思维就是把握认识这种形而上的特征 的思维方式

–      例: 某人要开车从A点到B点,一路上他要沿着具体的 道路去开,而且要遵守各种交通规则。 出发之前,他会有一个关于他到底应该走那条路线 的整体的概念,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他会通过查地 图来获取这个概念,这种关于该怎么走的整体的认识就是形而上的思维 开车过程中的每一步上的思维,就是具体操作上的 思维

–      区别: 哲学不提供A到B

2. 思维的基础

形而上的思维产生哲学的理论和概念

理论和概念成为日常思维的基础

例:

    日常的话题:宇宙,物质,时间,空间,正义,公平,谎言

     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古典哲学思维           ===〉             各种具体学科

     力的概念               ===〉   牛顿定律

3.行动的指导

•       人类在任何时期的实践需要哲学的指导

哲学理论 或 个人生活哲学

4.文化发展的结晶和总结

人类的手比头快:

文明的发展需要有哲学的消化

否则会产生混乱

•       哲学对文明的消化落后于文明的发展

•       具体的实践过程也是新的哲学的总结发现的过程

•       新的哲学理论,新的指导

5.智慧的训练

•       古希腊的哲学原意: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

•       哲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科

6.无限循环

                                                高

         指导                             日常生活        总结

                                                社会实践

                                                深

二.语言

1.语言的基本功能

a) 外向功能

                传统的看法:交流的工具

b) 内向功能

      对传统的补充

                主观对客观的两类反应

 

2.语言构成的空间

传统的看法:

a)对客观的描述---客观存在的标签

b)对思想的表达---思想感觉的标签

语言系统的结构及语言单位的自身构造

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

•       思维受到语言的束缚

•       多种语言的优势

 

三.真理的相对性

关于是否存在绝对真理这个问题,人类历史 上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争论,甚至涉及到了什

么叫做“真”这个字义的争论。我这里不打 算论证是否存在绝对真理这个问题,因为对

这个问题的否定答案本身就已经太绝对了。 我这里要讨论的是有哪些因素可以造成真理

的相对性。

1.语言的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借助语言来认识真理,但是我们对于语言的基本元素的了解得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因此当我们用语言的基本元素来理解真理时,所得出的结论就具有不确定性。

                例:对公平的理解(《公平人生》)。

2.宇宙的相对论特性

爱因斯坦:自然过程对观察者的表现的本身是相对的,因此我们站在宇宙的宏观角度得出的观测结果是相对的。

相对论理论的提出对绝对真理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

理论的绝对性?

观察的相对论效应 è

                生活在宇宙中具有明显的相对论效应的两个不同的参照系里面的两个人所得出的对世界的“真理”以及那些“真理”对实践的效果的相对性

3.社会观察立场相对性

例:

正义的边界:

                                文化边界

                                利益边界

多元主义:

不存在任何共同的标准,谁也不比别人更具

论断是非的权威

4.利益因素

工作人员的名与利

爱因斯坦讲的笑话

5.人类的认识手段及逻辑能力本身的局限性

•       测不准原理

•       非线性混沌现象

•       歌德尔逻辑理论

•       等等

6.心理学的启示

我们对外在世界以及自己的感情世界的认识是受到很多生理的以及环境的左右,而不是对于实际存在的“真实”印象。

7.认识的发展

     真理只是有待发展的近似解

8. “真理”的道义缺陷

科技进步带来的

•       环境污染

•       战争的毁灭

•       道德的沦丧

 

四.道之玄---老子的真理观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门 。

1.真理的相对性与语言的不确定性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所能总结出的真理都会被不断地发展更新;

     所有用语言对存在(真理)的描述,都可以被改变。

     真理:道(无简单定义)

2.对真理的认识起始于语言的运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在一个对象(物体,动作,状态,程度,关系等)被我们认识之前,那个对象是没有名字的,我们认识那个对象就是从给它起名字开始

3.认识真理的过程

     故 常 无 , 欲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       在我们没有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一个对象(具体的或抽象的)的时候,我们只能来根据它的实际作用来感觉它的特点,而当我们能够用语言来表达它之后,我们就一定能找出我们的语言表达的极限来。

•        没有语言的感觉及有语言的认识的对象都是一样的,都是客观的存在,所以这两种认识方式都叫做“玄”。

•        对客观对象(具体的及抽象的)的反复不断的探索认识是了解自然及人世间一切奥妙的途径。

4.玄之又玄不是“玄乎其玄”

     老子描述的文明发展应该是:

     提出观点,然后大家辩论应用并且证伪找出问题,然后发展……

     中国文明的实际发展路程并非如此

 

五.哲学与科学

1.科学的成就与哲学的关系

a)      科学成就是应用哲学的结果

b)      科学成就丰富了哲学

科学不可能代替或排斥哲学

2.科学与哲学的互补

•       科学可重复和可证伪的要求

•        科学数据上的严格和明确的要求 

•       科学的传承要求 

•       时间周期要求 

•       层次的不同

六.动力哲学:公平

1。动力学关系

    a) 科学的成功与动力学认识

   

   

     b) 哲学的不同:

•       很难从现实中分离出具有象自然界的引力,电磁力这样的对各种可观现象具有普遍的驱动作用的因素来;

2。公平:基本动力因素

七。一起来运用哲学于生活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