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韩国中国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zt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感谢韩国中国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中国人即将迎来的这个周末不同于已往任何一个周末:根据2007年12月1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这个周末中国人在正常双休的基础上,将多修一天,下周一也不用上班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端午节,不,准确地说是因为韩国。 

    感谢韩国,使中国人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龙舟、粽子、雄黄酒,中国人都知道,这说的是端午节了。投壶、摔跤、荡秋千,可能你就不知道了,这说的是韩国的端午。 

    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前,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端午节虽然起源于我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但是它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融入了当地历史和文化血脉,成为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佛教在中国发展为禅宗一样。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那里的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当太平洋西岸的人们一代代在农历五月初五,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也许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们共同的文化幸福。 

  当然,韩国以端午的名义申遗成功,给予我们的文化提醒是: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共享文化遗产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儿,这是我们华夏文明扩展其文化影响力极好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一种非物质的观念形式,共享的意义与物质形式的遗产是不同的。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各人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观念,我有一个观念,两人交换,就各有了两个观念。”我也不认为韩国是在文化上占中国的便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 

    真正让人忧虑的,是我们不再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曾几何时,华夏文明以强大的的文化影响着整个亚洲文明圈的进程,至今,韩国和日本还保留着端午的习俗就是中华文化穿透力的明证。就是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关头,我们还依然拥有胡适、王国维这些闪亮的名字,连提倡“少读中国书,甚至不读中国书”的鲁迅先生,也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的。然今日之中国,可有真正的国学大师?今日之青年,又有多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今日之文化界,又有多少对传统文化的关心和关注? 

    失去了文化的根,国人则难以明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一次硕士论文答辨会上,听到北影的一名教授要求学生解释中国电影人为何集体失语,我心下黯然:当教授们都不再扎根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而时髦于用失语这个外来词来思考为何失语的时候,也就解释了我们的电影人为何集体失语的深层原因了。 

    希腊成了度假胜地,那个启蒙了人类哲学的古希腊,早随着罗马的崛起变为了历史。古埃及留下狮身人面象在黄沙中默默的注视着文明的兴衰成败,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巴比伦只存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了。只有我们的文明独自面对着各种新兴文明的挑战,走到了今天。“文化不灭,则国不灭。”无论是衣冠南渡,还是满汉一家,中华文化总在背后支持着国家的再次凝聚和文明的再次兴起。 

    今天,我们的文明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将西方物质文明拿过来的同时,不要忘却了自己的文化,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只知圣诞,不知端午。要知道,失去了中华文化的中国,不过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空壳罢了,是经受不了文明变迁的风风雨雨的。  

    感谢韩国,在马头琴被蒙古国申请为文化遗产之后,促使中国人终于认识到自己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感谢韩国,中国人也开始重视端午节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