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罹患肝癌者,三分之二是B型肝炎帶原;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六名;猛爆性肝炎也來勢洶洶,一旦罹病,死亡率高達七成。
面對「國病」--肝病,這樣凶猛而隱形的殺手,傳統中醫有何可著力之處?
六月出版,集結《康健雜誌》中保肝愛肝文章的:《愛肝好生活》一書,提供了解答。
東西肝大不同
首先必須認識,中西醫所談的「肝」是不一樣的。
現代醫學的肝,是指單純的器官--兩片重達一.五公斤,沒有神經,默默工作的肝臟,是人體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醫的肝,廣義來說還包括腦及神經系統。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陳榮洲表示,像是暈眩、中風等,在中醫裡都被歸類成肝系疾病。
以功能來說,中醫的肝就像一個中央銀行,負責管理身體三大貨幣(氣、血、水)的流通。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都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
而至於一般國人常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則是指疏洩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頭暈、失眠、口乾、耳鳴、眼睛乾澀、頭痛等現象一一出現,甚至引起肝發炎及病變。
中醫保肝原則
因此中醫上,所謂保肝養肝,基本上就是改善身體環境,維持正常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減輕肝臟負擔,」三總中醫部主任林高士提到,這一點中西醫看法相通,但中醫在作法上較多元豐富,注重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著手:
1. 情緒平穩
中醫提到「怒則傷肝」,情緒起伏過大,容易影響肝。通常是自我要求高、急躁、完美主義的人,容易產生焦慮、不安,這在中醫中,是屬於比較容易產生肝火的體質。
「肝屬木,木喜調達,」參與台大中西藥合併治療肝炎計劃,衛生署竹東醫院副院長,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他認為可以把肝想像成一棵大樹,樹木喜歡自由、無拘無束,因此,養肝首重情緒調節、心情愉快。
2. 睡眠足夠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足夠的睡眠,肝臟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復。
以中醫的觀點而言,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三點,血液流經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則修復的功能受到影響。睡眠品質不佳,也會造成肝火上升。因此專家建議,晚上不適宜從事太過耗損腦力的工作,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蔡宗龍建議,對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時間休息。蔡宗龍在當住院醫師時,儘管工作很忙,要到十一點才能回到家,但因為他三餐正常,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飯也小休息一下,因此他的精神體力,還是比別人好。
3. 飲食清淡
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咖啡、茶等,也是引起肝火的原因,盡量避免過量食用。
天然原味的綠色青菜和水果,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又富含抗氧化物,對肝細胞的修補有很大幫助。
至於火氣大需不需要吃藥?專家認為,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鬆,一些簡單的食物也有助於降火:綠豆、薏仁、蘆筍、絲瓜、西瓜、蘆薈、蚌類可以清熱;也可以藉由調節身體水分(中醫稱為瀝熱)的紅豆、冬瓜,除去身體的濕熱狀況。
此外,中醫認為強化腸胃功能,肝才可以得到充分營養。飲食清淡可以減少腸胃負擔,四神湯中的蓮子、芡實、苻苓、山藥,具有健脾效果,可以達到條理腸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