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民间有意识地传播还是政府有意识的灌输,中国境内任何两个民族间的认识,都不比商业更有效。
说实话,作为人数最多的民族,多数汉人对任何少数民族都存在简单的图解式的误读,概言之,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的。道理很简单,这种认识全部来自官方的那种自居中心的万方来朝式的心理,少数民族在官方的出场,几乎全部是为了证明当今盛世母栉枭? 因为维族人天然的商业头脑,汉人至少认为,维族人是特别善于做小生意的民族。对部分广东人来说,这个印象来得更深刻,因为1980年代,广东的外汇黑市居然不可思议地由这个远在万里的民族掌握。
今天,维族人在内地汉人心中就是卖烤羊肉窜、开饭馆和卖葡萄干的人,这也不奇怪,它的确是维族社会今天经济生活发展水准的真实写照。
长期在外生活的维吾尔人,几乎都有被当地人问及有关新疆的“可笑”问题的经历。去年年底,在某奖颁奖仪式几位汉族友人轮番发问:“维吾尔人知道鲁迅吗?”“新疆如果举办颁奖仪式,人们是不是都穿着阿凡提式的服装或长袍?”新疆人吃不吃驴肉,是不是爱吃狼肉。几个汉族同学去新疆之前,也认真地咨询在新疆座公交车是不是不安全,因为“据说有很多恐怖分子”……
其实,说内地人对新疆,对维吾尔人一无所知有些冤枉,很多人知道新疆餐馆、羊肉串、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还知道世界最幽默的人之一是阿凡提。还有些内地人虽然可能不识字,却知道去新疆兵团有机会当国有企业职工并能领取不菲的补贴!
绝大多数内地人其实不光不了解维吾尔族,什么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不管知名度多高,只要跟自己的生活没关系,他们都缺乏了解的欲望。“中国的政治制度?问我这个作什么?”提问纯属多余,因为大多数人连自己国家是什么“政治制度”、甚至连“什么是政治制度”都说不出来。当提起新疆时,内地人印象中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是王震、左宗棠,石油,棉花,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羊肉串,当问到美国时麦当劳和好莱坞;而说起俄罗斯,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克格勃;至于汉族,排位靠前的是中餐馆、廉价商品,共产党,世界最伟大的非汉人文化末属。
内地百姓为什么对新疆如此“无知”,“对于新疆的印象,多数人只停留在历史的记忆,或是从媒体的报道中得到的或道听途说,这些人往往会人云亦云;还有的人虽然去过新疆,可由于接触的层面过于单一,对新疆和维吾尔人的了解也只停留在某一方面,或者认为新疆很落后,到处是沙漠,恐怖分子猖獗或者认为新疆问题多多,但这些人的说法往往会成为媒体的论据”。一个外国人在新疆的一个县市或乡村旅游两周,就可以基本了解新疆的全貌;但一个内地汉人至少要在新疆的10个城市生活过,才能对新疆有个大概的了解,因为汉人的多元文化知识,人文思维方式与“新疆人”都完全不同。
在汉族精英阶层中,不缺乏关注、研究维吾尔族和新疆的人士。他们有专门负责新疆或维吾尔事务的政府高官、研究新疆问题的学者、与新疆,与维吾尔人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商人或公司高管、多年跟踪的安全部门干部。他们当中不仅有些人能讲一口流利的维吾尔文,有的人对新疆社会现状的了解和把握,甚至比普通维吾尔人还强。而这一部分人的对新疆和维吾尔人的看法和态度,在政府的对新疆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正如伊力哈木老师所说,“有一种人尽管很了解新疆,了解维吾尔人,但出于文化上的差异,或是由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对新疆和维吾尔人的描述及态度是有选择的”,他们更关注所谓的怎样开发新疆的资源,怎样管理维吾尔人等话题。
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增设维吾尔语文化专业课程,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维吾尔文化展览等等。西方媒体也开始关注新疆的民生问题。而中国的媒体对新疆的关注类似于资源开发,新时期兵团的风采,卡迪尔大叔纪录解放军的先进事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上汉族学校,民族学校用汉语授课之类的话题。中西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不同。西方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达,使人们有精力关注动物权益保护这样的事务;西方文化对自由和个人主义的崇尚,令他们对中国人权问题十分关注;而宗教和文化信仰的不同,又让不少西方人质疑中国的民族政策,堕胎,贫穷,环保,边缘化和死刑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隔膜,一些人对计划经济和沙文主义形成习惯性继承和留恋,这些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使不同媒体在报道新疆时“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汉人与维吾尔族宗教和文化信仰的不同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巨大差距,认知上的区别在正常不过了。维吾尔人关心自己的生存即吃饭问题(类似就业平等)和宪法赋予的民族自治权利的落实问题。
维吾尔族够分量的民族,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和忍耐力“不会被骂倒”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要比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困难得多”。在伊力哈木老师看来,民族间的相互了解至少有两个前提:要么有渊源,比如在历史上分分合合的瑞典人,丹麦人,挪威人,又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彼此了解就很深;要么有利益牵扯,比如土耳其与美国及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很早以前就有往来,而且在政治立场、经济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联系。“但是,新疆距离汉族聚居区太远了,即使是成规模往来,也是近20年的事,再加上巨大的文化差异,内地人不了解维吾尔人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伊力哈木老师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吾尔人的自强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多以及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资讯,外边的人对新疆浅层次的误解会慢慢消除,那时候,别有用心的人再要刻意“误解”维吾尔人和新疆,就会变得没有市场了。伊力哈木老师也认为,让外界真正了解维吾尔人和维吾尔人适应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是一个彼此磨合的过程,在互相适应新角色的过程中,双方都在学习。汉族朋友应该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国民”,维吾尔人要在民族自强过程中学会如何在汉族执政的国家落实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双方都要适应别人对自己的“不适应”,因为曲解和误读是必然的现象。维吾尔人面对汉族的各种看法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逆来顺受,也不能一触即跳。一个民族,一个文化需要有自信,一个民族需要有韧性,出现误解要客观地回应,把事实解释清楚,如果真是负面事件,也要坦然面对,不要急于掩饰,更不必摆出防御架势激烈地反应。伊力哈木老师说,没必要认为只要是批评就是“辱维吾尔人”,一个够分量的民族是不会被骂倒的,更何况维吾尔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磨难中具备了足够的忍耐力。
参考资料:伊力哈木老师《山腰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