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彭水县城东南30多公里的地方,群山环抱,溪流交错,农舍星罗棋布,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院落与院落之间曲径相连,鸡犬之声相闻,村民和谐而居。 连续几天的春雨,使沉默一冬的小溪开始唱歌,远处的山峦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村头的柳树吐出嫩芽,老人们拄着拐杖,到村头散步、眺望。一切都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茨塘村。 百岁老人胡名英是春节前被小女儿唐静华从茨塘村吴家湾接到彭水县城的,准备让她长住下去。儿女们为她在县城举办了隆重的百岁生日宴。小女儿考虑她年龄太大,一个人住在农村不方便,让她在县城养老。但胡老太不适应城市生活,说什么也要回老家吴家湾(是茨塘村的一个自然村)去住。小女儿拗不过她,答应天睛后送她回去。连日的春雨让胡老太有些迫不及待又无可奈何。 走进茨塘村,随处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他们要么拄着拐杖在村里小道上散步,要么两三个老人坐在一起摆龙门阵。 71岁的胡名英的侄儿唐华美向我们介绍说:“我母亲陈家茂活了104岁是6年前冬天去世的;堂二娘淳福志101岁,是8年前去世的;堂三娘谢刚禄102岁,是前年夏天去世的;二妈谢朝英103岁,是8年前去世的;么叔唐云飞100岁,是去年春天去世的;三娘胡名英100岁是我村10年内第7个(村民毛福芝103岁前年去世)百岁老人。7个百岁老人,我们唐家小院就出了六个。” 另一位老人接着唐华美的话说:“四组的淳世渠还差一年多就满百岁了,茨塘村目前90岁以上的老人,有三组的谢立珍95岁、游学军93岁,四组的刘大玉92岁,五组宋永红的母亲95岁。” 据村民委员会统计,全村有村民1900多人,10年内死去和活着的百岁老人有7位;90岁以上健在的老人有6位;80岁以上健在的老人有50多位。 这些长寿老人主要集中住在茨塘村三组白地溪,四组库楼山和六组的吴家湾,这三组(三个自然村)的范围不足3平方公里。 重庆市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说:“2006年重庆市总人口3000多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445.6万,而百岁老人有839人。茨塘村仅有1900多人,而10年内竟有百岁老人7位,远远高于世界人口长寿比例,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 百岁老人牙齿好。60多岁的唐华伦对母亲的生活习惯很不理解。他说:“母亲一生共生育了9个子女,儿孙满堂,而且都是在城市里生活。我们为了尽孝,想把她接到城里来享乐晚年,但她每次到城里,都因喝不惯城里的自来水而要回家。为留母亲多住几天,我们特别为她买上好几箱矿泉水。”母亲从94岁起,每天睡得早也起得早了。唐华伦清楚记得母亲嗜好喝冷水,一生勤劳,一直教导儿女说:“没有人是睡发财的。”尽管母亲现在100岁了,她每天仍天不亮就起床,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据唐华美回忆,她的母亲100岁时还是吃火烧玉米,家族中几位上百岁的老人均几乎没掉牙齿,都有喝冷水的习惯。他们不论春夏秋冬,渴了就舀起一瓢冷水,咕咚咕咚地畅饮。而且他们都喜欢吃水果。唐华美指着房子周围的桔子树说,三娘胡名英现在一次能吃五六个桔子而不觉牙酸。 唐华美的老伴周碧英说,家族里的百岁老人不光牙齿好,身体也很好,没有哪个身体有病,他们全是老死的。她说,去世的几个百岁老人很少有出过村子的,他们从没吃过药,甚至连打针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几位老前辈关系和睦,喜欢开玩笑。唐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整个6组全部姓唐,虽然族里的人尊老爱幼,但同辈之间却喜欢开玩笑。 老人长寿得益于长期饮用地下优质水。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寿命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绝大多数村民则认为长期饮用优质地下水使老人得以长寿。唐华美顺手从水缸里舀了一瓢从岩缝泉眼里挑来的冷水,非让我们尝尝。经我们品尝发现,茨塘村吴家湾和库楼山、白地溪的水各有特点:吴家湾的水入口清凉甘甜,好一阵口中都回甜;库楼山的水入口时略带咸味,之后口中慢慢回甜;白地溪的水质与库楼山的水质差不多。 村支部书记赵应良认为茨塘村人的长寿与当地的水质与土壤有密切的关系。他说村里长寿老人集中的三个组都地处大山脚下的缓坡,村民的饮用水,全是大山流出的地下水,加上三个组的土地均属同一种土壤——油沙土质。由于油沙地种庄稼少有病虫病,村民种地时极少用农药,所以地下水没有受任何污染,村民觉得水很好喝。因此,村民一离开村子,喝任何地方的水就觉得不习惯,总觉得有泥腥味或其它怪味,胡名英老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百岁老人长寿与水质和土壤好有关。由于土壤好,村里80多亩稻田,尽管耕种方式和施的肥与其他稻田一样,但产出的稻谷比其他稻田的颗粒饱满,产量高,而且大米的油质好。煮出的米饭又香又糯,他认为那片稻田的土壤含有能使人延年益寿的微量元素。 水质和土壤是否就是茨塘村老人长寿的重要原因,因当地政府未对水质和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我们不得而知,但长寿村的长寿老人多这是名符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