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恰图良的芭蕾双人舞<斯巴达克斯>(柔板)简介 by 南极人

该视频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The Bolshoi Ballet)1993年的演出版本,片长:
100分钟。由当年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尤里·格里戈洛维奇(Yuri Grigorovich)根据原舞编导
伊凡诺夫的演出版本重新编排
/>

哈恰图良的4幕芭蕾舞剧《斯巴达克斯》由沃尔科夫撰脚本,雅克布森编舞,作于1953年,
1956年首演于列宁格勒。在创作舞剧之前,哈恰图良于1943年就作过3套组曲,哈恰图良自己1962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
《斯巴达克斯》介绍:
苏联时代的芭蕾虽然以《灰姑娘》和《罗密欧与茱丽叶》最为著名,但是真正引起
西方世界震动的却是《斯巴达克斯》(Spartacus)。
对历史稍为涉猎的人都知道斯巴达克斯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奴隶,他于公元前73至71年
领导奴隶起义,但最后被罗马将军克拉塞斯(Crassus)所镇压。他的故事曾于1960
拍成电影,由柯克?道格拉斯主演,演员甚至还包括劳伦斯?奥利佛和查理斯?劳顿等,
当年轰动一时。但在此之前,列宁格勒的基洛夫芭蕾团已经把这段历史题材以芭蕾
的形式搬上了戏剧舞台,由哈恰图良(Aram Khachaturian, 1903-1978)作曲,雅各
布森(Leonid Yacobson)编舞。1958年莫斯科大剧院(Boldhoi Theater)以同样的音
乐重新编排,并且到西方巡回演出,苏联男性舞蹈员在哈恰图良亚美尼亚豪迈风格
的乐章下展现出的精湛功力令整个西方世界叹为观止。
哈恰图良的第三部舞剧《斯巴达克斯》创作于1950-1954年间, 自诞生就被誉为新
古典主义的传世之作。舞剧讲述的是:古罗马角斗士斯巴达克率领奴隶起义,推翻
了残酷统治,最终遇到奴隶主血腥镇压的壮烈史诗性故事。为了写好这部舞剧的音乐,
哈恰图良曾多次前往意大利罗马去体验与感悟古代角斗士在竞技场中人兽大战的遗
风,这使得他很快便从中找到了创作舞剧音乐的灵感、基调与适合的节奏及旋律。
舞剧《斯巴达克斯》于1956 年12月7日在基洛夫歌剧院首演大获成功,此后哈恰图
良则又因它的闻名而两次获得前苏联政府所颁发的最高奖赏"列宁奖金"。时至今日,
作曲家哈恰图良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这部舞剧却仍然以它旺盛的生命力而遍演于
世界舞台。
/>

(附芭蕾欣赏逸文)

芭蕾(Ballet)一词,源自意大利文Ballare,意思就是跳舞,专指
“足尖舞”,是欧洲古典舞蹈的一种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常以这种舞蹈来叙
述表演故事,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演出形式。1772年,查理·狄德罗(C
harles Didelot)在法国大百科全书中说_“芭蕾系用跳舞解释行动
……特别要求剧场性的赏心悦目……”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诞生在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18世纪在法
国日臻完美,到19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芭蕾在近400年的
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_流传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
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到了19世纪,先后在巴黎出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推出了
以《仙女》(1832)、《吉赛尔》(1841)和《葛蓓莉娅》(1870)
为代表的传世之作,然后在俄国进入“古典芭蕾”这个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时期,
留下了以《睡美人》(1890)、《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
895)这“三大舞剧”为首的一大批经典剧目,从而促使人们形成了“舞剧是舞
蹈的最高形式”的观念。
欣赏芭蕾有学问
传统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
殊的审美场。现代欣赏思路认为,剧情到底是怎么“写”的无足轻重,芭蕾舞剧说
到底,还是以舞为主,以剧为辅的,否则,怎么解释芭蕾舞剧中的主演们在跳完双
人舞后,甚至在跳完其中的变奏后,便向观众频频施礼的现象?
在欣赏芭蕾的过程中,“第六感觉”──动觉应该是观众最重要的工具。假如你真
的不懂如何去欣赏芭蕾的话,那就什么也别想,只管走进剧场,从“感觉”芭蕾开
始做起好了。因此芭蕾观众最好轻装上阵,两手空空,以便能够随时对芭蕾舞者的
动作做出自己的、自由的、松弛的和即刻的动觉反应和理解。
名人与芭蕾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芭蕾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他的话可谓言简意赅,主
要是从芭蕾舞者的苦乐生涯出发,并借助于文学家的语言,一语道破了许多献身于
这门艺术的芭蕾舞者的生活真谛。
19世纪最著名的芭蕾女明星──法国人玛丽·塔丽奥妮据说每天坚持刻苦练功不
辍,总要累得动弹不得,被佣人抬回家去才算完。20世纪最著名的芭蕾女明星─
─俄国人安娜·巴甫洛娃临终前只留下了一句催人泪下的遗言:“把我的天鹅裙准
备好!”
芭蕾,对于视其如命者来说,离开了芭蕾,她(他)们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她们
的个体形象便会立即失去夺目的光彩。
英国诗人、批评家、戏剧家,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艾略特认为:
“芭蕾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礼拜仪式。芭蕾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卷
入了一种永恒不变的形式之中;它又是没出息的,因为它只关心那种昙花一现的内
容。”
萧伯纳“半夜学舞”
作家萧伯纳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半夜学舞”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萧伯纳
在伦敦爱尔汉布拉剧院观看着名演员文森蒂的芭蕾舞演出之后,曾有过如此奇妙的
经历:
在尽兴欢乐之后,走到家门口时,发觉费兹罗依广场空无一人,于是禁不住想学着
文森蒂的样子,单腿旋转一大圈……体会到非常难跳。当我第14次跌倒时,被一
个在广场上巡逻的警察扶了起来,他问:“你在这里干什么?我已经注意你好几分
钟了。”我热情地、滔滔不绝地对他解释了一番。警察迟疑片刻说:“你帮我拿一
下帽盔,我来试试这有什么难。”不一会他在碎石上跌了个狗吃屎,裤子撕破,鲜
血直流,但仍不甘心。他说:“我不会败阵,刚才是衣服把我给绊倒了。”于是他
把上衣搭在栏杆上又开始跳起来……直到清晨四点钟的样子,这位警察才学会连转
两个圈而不会摔跤。后来巡官来了,他厉声斥问这位警察:“难道这是忠于职守的
表现?”刚学会跳舞的警察壮了壮胆说:“我承认不是,不过你肯定不会跳舞。我
敢拿金币和你们打赌。”巡官禁不住诱惑,竟也跳起舞来。我这时正以刚学会的舞
姿在他面前旋转。约半小时后,他们才稍有长进。这时一个送牛奶的男孩子和早班
的邮差经过这里,也和我们跳起来。那送牛奶的孩子不幸摔断了腿,我们三人只好
把他送进医院……回到家里,我已精疲力竭,几乎爬不上床去。这一切或许是愚蠢
可笑的,但凡亲眼看过文森蒂表演的人,决不会为此感到吃惊。
有人说萧翁的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正好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俏皮的自嘲,超
常的幽默感。
(z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