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文化差异对我的冲击(四)

厕所

厕所是经营人们排放遗弃物的出口公司,虽然谈之不雅,但却离之不开。我们有时会瞧不起那些拍马屁的人,无以表白,只好把厕所的特产糊到他的脸上:看那溜须舔腚的样,连人家拉出的屎都闻着香!对厕所的不屑是他们知识分子的专利,我却大可不必为写还是不写伤脑筋,只不过是承担点被屎浆上脸的风险罢了。

女儿在国内时非常不情愿上厕所,尤其公厕,不得已时通常是捏着鼻子进去,大口喘气地出来。虽然不是太好闻,但好在多数是同肤色的产出,气味却有着共同的纯粹。于是就隐隐地担心出去后不好闻之上再多出个不纯正,尤其担心还没有形成故土情结的孩子被不纯正气味冲击后而遗忘国粹。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担心得多余。刚过来那一阵子她经常要找理由上厕所,一会儿是洗手,一会是NN,一会儿是LS。起先不理解。这里的厕所没有坑位,这和老外们大多不能长时间地蹲着有关。他们怕羞,马桶都是单门单间,当然了,这就像是有钱的人住单间、没钱的人睡通铺一样不能成为羡慕的理由。羡慕的是那里没有特产的气味,使之不像厕所,因为“不像”,所以就不必担心孩子会忘掉国粹的气息。通常有几样东西里面是具备的:镜子、香水、洗手水、洗手液、擦手纸,条件好点的会有花、壁画之类的装饰物,但看不到曾经习以为常的油条状的黏着物和像我肤色一样的液体。大约一两个月孩子习惯了,才改掉喜欢享受厕所的坏毛病。国内有人管理的公厕会干净一点点,但有时要从管理员那里买手纸,时间一久我就养成了带卫生纸节省钱的习惯,刚移民过来时还是这样,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好习惯之一,偶尔忘带了,还不会忘记从这个公厕撕点留备后用。这个习惯直到很长时间认识到实在没必要后才忘掉。若干年后和朋友们谈起这段最初的经历,哈哈大笑中他们说出了自己同样的经历。

本来么,没钱很多事都办不成,更不好和别人比,但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有条件的事情大家也办不到。我有一家朋友,男的曾经在天津住过十一年,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在那里,他认识了他的妻子,组成了现在这个混合肤色的家庭。我卖旧房子时让他帮我把关买卖合同,合同签完后,他特意提醒我一定要把房子彻底打扫干净后才能交给买家。当时他说了这么句玩笑:中国人上厕所时是先要给前面的人打扫卫生,这里的人是不忘记给后面的人打扫好卫生,反正迟早都要打扫卫生,为什么不早点做呢?我当时心里笑他的迂,认为他根据自己“要给前面的人打扫卫生”的行为想当然地理解成别人也会那样,他却不知道有些人只是把鼻子一捏连前面的遗留物都懒得打扫、权且当锻炼肺活量的事实。我在国内的三十年大约平均分配成山东十年、河南十年和陕西十年。在山东的时候还小,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对于河南和陕西却还有记忆中的比较。感觉中两个省的农村都比较穷,不同的是陕西农家收拾得很整齐干净、河南的农家多在穷的基础上多出一份脏和乱。或许是习惯使然吧。

快到奥运会了,想起了中国的强项跳水。跳水瞬间前的屏住呼吸是成功的关键。国人如厕屏吸锻炼得久了,如果到时运动员们不包揽全部奖牌,那是要人神共怒的。

虽然有人懒,但是也有勤快的人。这些勤快的人把厕所装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有人称之为“厕所文学”。这种文学或以文字形式,或以图案形式而表现在墙上。文字幽默,图案生动,只是不适合登大雅之堂。国人聪明,给它们找到了这块与屎尿协调的适宜发表的地方。发表的时间久了不见更新,就有人油漆一下,轻掩老版文学,如纱衣下影绰的娇体朦胧无限。于是后来者就拥有了发表新版文学的干净。后来回国在厕所中看到一幅宣传画,发现人们的行为虽然变化不大,但从宣传画中已经能体会到大家思想境界的提高。画上是左手捧到胸前的红本本、右手拿着武器向前挥动、身体前倾作冲锋状的工农兵,有男有女,生动形象。画的底部有一段话,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话是这么写的:

“为了祖国的明天,为孩子的幸福,同志们,冲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